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争鸣 《文献》2001,(3):164-169
《花间集》是唐末五代时期的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其版本源流基本清晰,但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花间集》(简称毛本)的来源尚无定论.此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李一氓先生等认为毛本来自带有陆游跋文的南宋本(简称陆跋本)①,二是饶宗颐先生认为陆跋本不可信,毛本从此出恐无根据.②本文拟在前贤开拓的道路上再作讨论,如有妄言,请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上海古籍出版社98年3月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词类·总集》第1993页录:“《花间集》十卷后蜀赵崇祚辑明汤显祖评明刻朱墨套印本21349。”汤评《花间集》只有四卷本,何以又出现一个十卷本?对《花间集》版本作过系统研究的赵尊岳、李一氓、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6,(5)
正李一氓旧藏花间集汇刊(全十册)精装16开定价:5000元2016年8月出版《花间集》成书于五代后蜀广政三年的,由后蜀赵崇祚编选,是中国词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对历代词的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所收李一氓珍藏的《花问集》二十种,明、清、民国版本十七种,均为学术界公认的善本,加上他手抄的一部、上世纪五十年代影印的一部宋刻本及一部据明  相似文献   

4.
冯锡刚 《百年潮》2004,(1):38-41
从气质、学识和经历上看,郭沫若和李一氓都有不少相似之处。读过《一氓题跋》的,对他在古典文学、戏曲、古籍版本、美术、碑帖方面的造诣,当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彼此同具学者的风范,郭沫若和李一氓自北伐战争结识并共事,无论是朝夕相处,还是天各一方,始终声气相应。1926年春,李一氓和郭沫若先后自上海来到广州。北伐前夕,郭沫若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任宣传  相似文献   

5.
记李一氓同志的为人和他的几个重要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方 《百年潮》2001,(5):20-29
为纪念李一氓同志逝世十周年,除将《模糊的荧屏》改名《李一氓回忆录》再版外,还计划出一本纪念文集。他的夫人王仪同志要我再写一篇回忆文章,这在我也是义不容辞的。因为同一氓同志相交的四十年里,我受到他的关怀和教导实在太多。我一直视他为恩师,不时向他请教。而他对我这个没有什么学历的晚辈后生却全然平等相处、以朋友相待,并给予极大信任。这就使我们成了忘年交。特别是最后十多年,更是经常相会,无所不谈,可以说是我今生接触和来往的老同志中惟一可称得上莫逆的一位。因此,对于他,真是情深似  相似文献   

6.
李燕 《百年潮》2022,(9):49-55
<正>1925年,为支援五卅运动,在上海的四川同乡成立了“上海四川旅沪学界同志会”。李一氓就是在这里与郭沫若相识的,他们不仅是同乡,还是成都石室中学的校友,从此,二人成为莫逆之交,结下了几十年的战友和兄弟的深厚情意。此时,李一氓在东吴大学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北伐开始,李一氓和郭沫若一起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并且充当了周恩来和郭沫若的联系人。在南昌起义途中,周恩来和李一氓共同介绍郭沫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何方 《炎黄春秋》2014,(2):74-77
著名的老共产党人李一氓同志的家人,携来一部由黄苗子题签的《李一氓书法选》,要我为之作序。这就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因为第一,我虽然和一氓同志有过四十年的亲密交往,积累下了深厚友谊,使他成为我今生最要好的一位忘年交,但我一直把他当作恩师,而且由于他的渊博深邃,实际上在许多方面,我连做他门生的资格都没有。既然如此,作为学生,为老师作品写序,就有些僭越了,这只能使我感到惶恐。第二,一氓同志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书法家,我在这方面却一窍不通,实在是没有资格妄置一词。虽然如  相似文献   

8.
《纵横》2009,(8):31-31
尊敬的王秀峰社长:我阅读了贵刊2008年第10期刊登的《先夫胡公冕二三事——百岁老人彭猗兰的回忆》的文章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文中提到的李一氓、毛一民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当年曾与胡公冕夫妇一起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如今父母亲均已作古,当年李一氓在上海的一家四口中也仅存我这一位已是八旬的老人。阅文后,我非常想见彭猗兰这位经历过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百岁老人。  相似文献   

9.
郁文 《百年潮》2001,(6):63
何方同志:你好!看到你寄来的《记李一氓同志的为人和几个重要观点》(见本刊2001年第5期——编者注)一文。“指正”不敢,拜读之余,非常赞同你对一氓同志的为人、品德、情操、学识、阅历、思想观点、求实精神和他在许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就你亲身感受所作的赞誉和评价。一氓同志确实是一位非常令人崇敬的非同一般的同志。你文中提到一氓同志“不攀领导”的事,倒使  相似文献   

10.
郑文焯批校本《花间集》是晚近值得重视的花间词研究史料。郑文焯认为温庭筠《金筌集》为诗词合集而非词专集,所谓《金筌词》为宋代人自《金筌集》析出者,这些判断有其合理之处。他对《花间集》"非选家节取例"的揭示,提醒读者赵崇祚不是依据词作题材、风格等对所选词人的词作进行删选来体现"选家"主张的。从所选词人词作数量看,《花间集》具有明显的曲子词总集特征,它在具体词人曲子词数量选择上没有体现出"选家例"。另外,郑文焯不拘成见,对《花间集》令词的叶韵、句读等加以考察,其令曲"体例不一"之论体现了清季学人对令词体例的可贵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苏淮 《神州》2012,(27):15-16
李一氓,大家都尊称他"氓公"。1990年12月4日,曾经担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的李一氓同志以87岁高龄谢世,远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与世长辞,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无限忠诚的老共产党人,淮安人民失去了一位备受敬仰的老领导。一氓同志生前曾立下遗嘱:"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其他任何称谓。不开送别会和追悼会。  相似文献   

12.
《花间集序》是有词以来的第一篇词论.自它问世一千多年以来,学者们对之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关于序文中个别词句的解读、《花间集》的命名缘由以及序文所表达的词学思想的争议.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反思,以推动今后《花间集序》以及《花间集》乃至整个词学研究的进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曾担任新四军秘书长的李一氓同志,生前留下遗嘱:“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他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大地上。”他用一生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忠诚、为民、求真、奉献、谦逊的崇高精神风范。忠诚李一氓的忠诚精神,突出体现在忠诚于党的事业上。  相似文献   

14.
姜田兵 《江苏地方志》2022,(5):71-73+87
<正>“爱园”,是江苏省泗阳县爱国烈士陵园的简称,是曾拼搏战斗在泗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安身之所,也是泗阳人民顽强抗争追求进步的历史见证。谈到爱园,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筹建人、命名人——中共党内少有的大知识分子、书法家、诗人、中纪委原副书记、中顾委常委李一氓。李一氓(1903—1990),原名李国治,四川彭县(今彭州市)人,曾先后经历南昌起义、特科岁月、万里长征、皖南事变等重大事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一氓协助叶挺组建新四军并任秘书长。“皖南事变”后,他历经艰险于1941年夏辗转回到苏北新四军军部。1942年2月,经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任命其为淮海区行政公署主任兼中共淮海区党委副书记。自此,他与泗阳爱园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在后蜀相对清明的政治背景和崇尚娱乐的社会时风影响下,赵崇祚编纂了主收文人恋情词的《花间集》,既注重体例匀整的形式美感,也注重题材和词调的多样化,风格同中存异。通过对近一个世纪的"诗客曲子词"的采辑取舍,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欧阳炯《花间集序》提出的"清艳"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黄源(1906-2003),浙江海盐人,鲁迅先生晚年的学生和战友,20世纪20年代后期投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1933年开始在茅盾先生领导下编辑全国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文学》,1934年下半年起又在鲁迅直接领导下编辑《译文》月刊,而誉满文坛。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1938年黄源毅然投笔从戎,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与朱镜我、李一氓、彭康等同志一起从事新四军文化工作,任军部文委委员,《抗敌》杂志编委,《新四军一日》主编。1941年初在“皖南事变”中却突然失踪。  相似文献   

17.
古今学者大都将《诗经·卫风·氓》说成是"弃妇诗"。这一说法实际上源于宋代朱熹以理学家的眼光读《诗》所产生的错觉。本文从《氓》诗内容分析入手,指出此诗是女子自述误嫁一品行恶劣之男子的痛悔,愤然与之断绝夫妻关系,并非女子被男子所抛弃。结合学者们对春秋时期婚俗文化背景的论述,认为:当时某些地区可能还残存着对偶婚的现象。故笼统地将《氓》说成是"弃妇诗"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古籍的下限问题,李一氓同志的《古籍整理的几个新问题》一文指出:“关于古籍的时代下限问题,原来规定是到1911年为止,自无不可.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看来这个规定已经非突破不可.”文章强调:“特别对历史部分不能拘泥于古籍下限之说,而应尽速进行整理.现在我们已整理出或将整理出若干1911年以后的有关文献,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是历史的要求.”(1986年7月25日《人民日报》).近几年来,东北地方古籍整理工作的经验证明,李一氓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本文虽然不是专  相似文献   

19.
正《莫友芝自书和陶诗卷》为咸丰九年莫友芝行楷书自书诗卷,贵州省博物馆于1960年于南京李超凡处购得。诗卷款识:"伯寅宫尹学士索观近诗忆录以正,咸丰己未初秋独山莫友芝",后钤"友芝私印"白文,"莫氏图书之印"朱文。尾后为遵义书法家王藻章,以及清代藏书家李士棻的跋文,现将其自作诗及跋文识读于下:《观南城获,和陶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韵》"诗书为耒耜,结屋南城隈。邻田相左右,亦寄耕作怀。望秋始春事,戮  相似文献   

20.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后有鸥天老渔所题跋文,对于鸥天老渔,学界历来不清楚其姓甚名谁。本文考证鸥天老渔即明末溧阳人宋献,字献孺,自号如园,家中筑有鸥天别馆,均与跋文及钤印相合。跋文中的"绳儿",是宋献之子宋之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