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谱又称族谱,家牒等,样式有两种,一种是谱书,一种是谱单。满族的家谱,记载了满族共同体每个家族的世系源流,家族成员的重要事迹。家族兴衰变迁的发展过程。 满族各家族创立家族的时间不同,从公诸于世的一些家谱看,“辽宁满族家谱多是从清代康熙朝以后依汉族习惯陆续建立的。而《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的立谱时间则为康熙十五年三月。笔者初步推断:满族的家谱至晚在康熙初年就已经创立了。虽然满族的家谱陆续创立于康熙初年以后,但是,有的谱书记载的世系上溯到明末,如新宾县发现的《宁古塔氏谱  相似文献   

2.
谱单是满族家谱的主要表现形式,相较于谱书,其记述更为简单,作为家族世系的重要承载记录,历来为满族家庭所看重,存世量较大,是满族家谱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以较具代表性的黑龙江宁安满族关氏谱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满族谱单记载材料、呈现内容、使用文字等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满族谱单这一特殊家族档案的内容特征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满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满族家谱为进一步研究满族文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本文仅以在辽宁地区搜集到的三百余份满族家谱为例,探讨满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4.
家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记述了以家族世系为中心的重要历史,是研究历史及探索人物的重要资料。 在我县发现的家谱中,多数是一张谱单,记述也较为简单,《巴雅喇氏家谱》也是如此,但要详细研究,也可对满族的一些具体问题,提供一些较为有益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5.
谱牒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记述了以家族世系为中心的历史,是研究当时社会的家族史、地方史、民族史乃至国史及检索人物的重要资料。近年来,谱牒的发现与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注意和重视。 在我国东北,见于文献记载的和已经发现的谱牒为数并不多,其中满族家乘谱牒的发现更为少见。最近,我们在辽宁省铁岭市发现—部《厢黄旗陈满洲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以下简称《钮祜禄氏家诺》),这部满族家谱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它不但叙述了钮祜禄氏家族的世系源流,而且用大部分篇幅记载了后金(清)开国第一元勋,议政五大臣之一、弘毅公额亦都的生平史迹。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家  相似文献   

6.
<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是清末重要历史人物慈禧太后父系家族的家谱.本文利用史料和清代档案,对家谱记载的族源、迁徙、改旗抬旗、重要人物、世系支脉、亲族关系、世职承袭等情况,进行考证研究,澄清慈禧太后的家世身份和多年来学术界的讹说,解决清史和满族史研究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编辑的《佛满洲家谱精选》,弥补了以往满族家谱整理缺陷,将收藏于民间的家谱原件影印。整理者撰写了简介、注释,介绍家谱的收藏背景、家族历史、经济社会及民俗传承情况,并附有当代学者对家谱整理的相关资料。全书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卷,各卷归类按家谱现今收藏人所在地为准。本书的特点:一是全部收编佛满洲家谱;二是仅收编  相似文献   

8.
1985年,在参加辽宁大学历史系组织的满族社会历史调查中,我们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满族集居区采访中有幸收集到图氏家族存藏的《永陵喜塔拉氏谱书》及《喜塔拉氏谱单》两份满族民间史料。这两份喜塔拉氏后裔存藏的满族家族史料,翔实地记注了该氏在历史长河中的坎坷社会生活及迁徙经过,佐证了多处清史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从而使之成为一份珍贵的满族民间史料,并被收录在《满族家谱选编》之中。1在对清永陵喜塔拉氏家族史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清永陵喜塔拉氏家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值得史学界纵深研究的问题,为此,综合现今掌握的史料,对其…  相似文献   

9.
满族家谱研究有益于对八旗军事经济、民族民俗研究、民族生活生存状况研究、民族发展演绎研究,家谱研究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姓氏变化研究、家谱研究可以挖掘历史上的社会经济生产力条件下的民族社会心理和社会人文价值判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弘扬民族文化,挖掘、抢救满族家谱,增进民族团结,编者常裕铖,关捷等历六年余从民间征集,整理编辑,于近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50万字,收入家谱27部。本书特点,一是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展先生等多位专家学者为本书作序、题字;二是图文并茂;三是家谱中满族大姓、著姓占三分之二,如瓜尔佳氏、舒穆禄氏、富察氏、伊尔根觉罗、钮祜禄氏,还有两部爱新觉罗氏等;四是收有开国勋臣额亦都、武勋王杨古利等历史英雄人物家谱多部;五是编审时在内容上注意反映时代精神,注意全例上一致性。总之本书具有知识性、可读性,它的学术性对研究清史、满族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盛京满族家谱精编》问世@鲁渝生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讨抚顺在清前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清前史研究与抚顺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满族文化与抚顺地域、抚顺关市与建州女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清前史重要人物、满族风俗民情、满族家谱等内容的"抚顺清前史暨满族文化国际研讨会"于十月十六日在东北浑河之滨抚顺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满族研究专家、学者踊跃交流了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实地参观考察了新宾的老城、永陵等清前史遗迹,还观赏了抚顺市挖掘整理的大型满族鼓乐、服饰表演和努尔哈赤登基大典及乾隆皇帝祭祖仪式展演。与会人员无不赞叹此次研讨会内涵丰富,主题开掘较深。抚顺对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清代以来徽州家族的自然裂变,主要表现在家族内房户规模和外迁范围的扩大,给徽州家族家谱修纂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家谱内容的扩容,大宗家谱的盛行和清代以来乾嘉学派的影响更是增大了徽州家族家谱的编纂难度。面对复杂的修谱环境,清代以来的徽州家族适时作出改变,在家谱修纂过程中增加必要的纂修和辅助人员。与此同时,纂修家谱的费用不断攀升,也促使徽州家族加强对修谱资金的管理。在这些背景影响下,徽州家族逐步采取了谱局这一族内集体修纂家谱的新形式。通过对其管理模式的研究,能够从另一角度管窥清代以来徽州家谱文本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额亦都家族作为清代重要的军功世家,为清政权的建立、巩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利用多部家谱等资料,对额亦都家族的世系、重要人物、军事功绩进行梳理和考证,展现该家族在清代前中期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1年以来宋代家族史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家族研究是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宋代是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唐末五代的战乱与动荡沉重地打击了门阀士族,世家大族式家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以祠堂、家谱和族田为基本特征的近代家族制开始形成。近年来,有关宋代家族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就1991年以来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要的总结②,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一、著作王善军《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首次以专著的形式,探讨了宋代家族和家族制度的历史真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  相似文献   

15.
中华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旧修旧"的家谱编修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家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必然趋势。结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编修家谱,提高编修家谱文化质量,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文化各领域的交流以及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认祖,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淑清 《黑龙江史志》2007,(8):10-11,26
<正>2004年,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向社会征集散落在民间的家谱,有幸在满族库雅喇氏第十四代世孙胡世杰处征集到《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该谱书不仅记述了其家族的族源、姓氏、归顺清军  相似文献   

17.
刘冰 《满族研究》2008,(2):38-43
本文通过对清初盛京地区额亦都家族茔地位置、茔葬规格和墓室主人情况的概述,展现了清初满族入关以后,贵族殁归盛京以满族风俗入葬的习俗,加深了对清代初期的满族贵族茔葬规制的认识,同时也为额亦都家族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封建时代官方编修方志,基础工作之一是查阅民间家谱。当代续修新一轮方志,同样不可忽视家谱的基础资料和重要佐证的作用。为此,结合方志编修,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和一孔之见,以求教于行家。一、家谱可为深入研究人物行状和家族背景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古今方志,关于人物的记载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谱不仅收录了人物的世系、行第、生卒、  相似文献   

19.
家谱是一种以家族为中心来叙写事件的史料。笔者在对贵州少数民族家谱的考察中,发现各民族、家族对其婚姻习俗,尤其是各民族、家族之间的婚姻关系,如同性可以联姻,异姓反而不能通婚等特异婚俗的来历、发展演变过程记载十分详细,这对研究民族文化、民族史、民俗学是难得的可靠资料。本文试图以家谱记载的有关资料,对贵州少数民族特异婚俗的历史状况、成因、演变及其所表现的社会历史作粗略的探讨。一、特异婚俗的历史状况及其成因婚姻习俗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当一种婚姻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的变革而消失之后,有关的婚姻习俗仍在…  相似文献   

20.
青龙满族自治县朱障子乡前白枣山村西蔡峪,原名据乾隆二十二年《迁安县志》载为“西蔡家峪”。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名逐渐变为现在的“西蔡峪”了。 西蔡峪是满族聚居的村落,解放前始终居住着赵、夏、佟、齐、商五大户,均系满族。现在齐姓已迁到张障子乡兴隆沟居住,西蔡峪庄只剩四姓满族。赵姓180口人,夏姓159口人,佟姓107口人,商姓114口人,四姓满族共560口人,占全庄总人口的80%。由于时间久远,时政不断变革,加之历次水患为害,各姓家族保存的家谱已多为散失,知情的老年人又相继病故,该庄的满族历史已无处问津了。人们只知道自己是满族,但对本族的历史状况连最简单的情况也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