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金史》修成后仅印行了一百部,明朝初年已不易得。为此,明朝政府先后于嘉靖八年(1529)刊印了南京国子监本《金史》、万历三十四年(1607)刊印了北京国子监本《金史》,并颁行全国。这两种版本《金史》在清代都得以续修,虽然其所刊并非佳本,但对后世学术仍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一说金代阿勒锦之音转。案查,阿勒锦一语首出清同治甲戌(1874年)江苏书局的校刊本《金史》。在此校刊本之前的元至正刊本(1344年)和乾隆初年(1736年)武英殿刊本《金史》均作霭建村。乾隆十二年(1747年)就元至正刊本、武英殿刊本《金史》及《国语解》的讹舛,内阁曾奉上谕“用国朝校定切音,详为辨正”,故江苏书局校刊本《金史》改译霭建村为阿勒锦村。据《哈尔滨考》考称,金代阿勒锦村大体上似在现哈尔滨市区:“成发屯与莫力街之间,或许稍稍偏  相似文献   

3.
自从五代后唐冯道首倡国子监刻书以来,历朝国子监都曾刻印过图书,而明朝并设南北两个国子监,皆有刻书,却是一个少有的现象,其中南京国子监存自己刻印图书同时,又以刷印、修补宋元等旧版印书为著名,现现出不同于其它国子监印书的特点。本文试从南京国子监的书板收藏来源、书板管理和刷印图书几方面做些初步探讨,以期对明朝南京国子监的整体刻印书面貌做个大致的概括。一、所藏书板来源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吴王,第二年就在元集庆路儒学的旧址上建立了国子学,明朝建立后改为大明国子学,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鸡鸣山下另建新址,改名国子监。到永乐元年(1403年),北京亦设国子监,至此,明朝就同时有了南北  相似文献   

4.
1975年版中华书局校点本《金史》是目前学界公认的最好的版本,但其中亦偶有讹误。笔者在通读《金史》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金史》中的讹误试作校正,以期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5.
正《金史·太祖纪》天辅七年(1123)五月有"遣奚马和尚攻下品达鲁古并五院司诸部,执其节度乙列"的记载,由于此处所见部族名不太常见,前人对此均有误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将"下品达鲁古"改译为"萨必达噜噶",据《钦定金史语解》解释说,"达鲁古(达噜噶)"为部名,而"下品(萨必)"为人名。李有棠《金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建国》即袭用此说。张政烺先生点校《金史》时,因本书屡见"达鲁古部"及"达鲁古城",且《奚王回离保传》记此事称"达鲁古部节度  相似文献   

6.
元顺帝时,在丞相脱脱的主持下,元朝修成了辽、宋、金三朝的断代史,其中《金史》被后世学者们公认为三史中错讹最少、最为审密翔实的。自《金史》修成后,历代学者都进行过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使《金史》更加完善,故现行的中华书局1975年版《金史》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本子。但是仍偶有错讹,本文即是对中华书局本《金史》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7.
赵永春 《北方文物》2020,(1):103-107
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金史》点校本,校勘精审,为促进金史研究起到了重大作用,然百密一疏,其仍然偶有失误之处。选取《金史》部分"纪""传"中的十则史料重新进行校勘,以期有利于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孔庙、国子监全图》是乾隆四十九年 (1784年 )国子监辟雍刚建成时绘制的孔庙、国子监全图 ,是研究孔庙、国子监历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金史·王翛传》曾载王翛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和明昌二年(1191年)两次“同知大兴府事”.经查阅有关史籍,本人对此颇有怀疑,因抒管见,求教方家。(一)大定二十九年,王翛未“同知大兴府事”。《金史·王翛传》载:“章宗即位(大定二十九年),擢同知大兴府事。”《金史·张大节传》载:“章宗即位(大定二十九年),选授河东路提刑使,未赴,留知大兴府事。”两处记载互相矛盾。《金史·百官志》载:“大兴府,尹一员,正三品。同知一员,从四  相似文献   

10.
《<金史>丛考》,陈晓伟,中华书局2022年11月出版。该书是《金史》文献学研究的最新探索成果,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版本再审”,以修订本《金史》所涉南监本与百衲本异文校为线索,通过举证典型案例重新评判南监本的版本价值。还讨论了百衲本中影印八叶洪武覆刻本后印本“补版叶”以及修润两大问题。第二章“新本献疑”,通盘梳理修订本《金史》,逐条检讨校勘记,择要举例辨析,对不妥之处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1.
<正>〔元〕脱脱等奉敕修撰《金史》近百万字,是全面记载金朝兴亡的一部史书,所据资料较为宏富,既有国史、实录、当代人著作,亦有此前王鹗《金史》为底本,在宋、辽、金"三史"中,一直评价甚高。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校证》中言:"《金史》叙事最详核,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中华书局1984年,第597页)《金史》目前通行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75年的点校本,点校精审,  相似文献   

12.
《金史》,135卷.是元末脱脱主编的三史之一,是二十五史中的第二十二部“正史”.其书起于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年)阿骨打称帝,止于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为记载金政权一百二十年兴亡始末的一部史书.金政权存在的一百二十年间,原有的历史文献绝大部分早已散佚,幸赖《金史》一书为我们直接或间接留下了古代女真人活动的轨迹及其珍贵资料,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金同辽、宋、夏、元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和联系,交往比较频繁,所以《金史》其书既是治金史者的一部重要基础书,同时也是治辽、宋、夏、元史者的重要参考书.为其要研习《金史》,就不能不对《金史》的优点、特点及其不足作一番研究和探讨,以供后我学者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开成石经》是西安碑林最重要的藏品.这部长达160卷、65万余字的儒家石刻典籍,其刊刻始于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完成于开成二年(837年),最初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讲论堂之两廊,以供诸儒校正讹误.本文所要说的《五经壁本》,则是指《开成石经》刻立之前,国子监出于同一目的,在同一地点,直接书于屋壁之上的整部经书.《五经壁本》亦称“壁经”,起初是书于土壁之上,后来改用木版墨书,最后才改成石刻,创立“石壁九经”即《开成石经》.关于《五经壁本》,正史未见记载,《全唐文》中有几篇同时代人的文、赋,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资料.虽然资料很有限,但通过它们,仍可对唐国学《五经壁本》之始末有一个概要的了解.一、大历十年(775年)国子监始书《五经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太祖纪》所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收国二年 (公元 1116年 )五月诏书中有“以斡鲁为南部都统。迭勃极烈阿徒罕破辽兵六万于照散城”两句话 ,据此 ,阿徒罕似乎出任过迭勃极烈一职 ,然审读原书 ,乃是标点有误。《金史》卷八一《阿徒罕传》中根本没有阿徒罕当过大官迭勃极烈的记载 ,在照散城 (吉林海龙 )同辽兵交战时 ,阿徒罕只是金兵中的一名中级军官。事实上 ,据《金史》卷七一《斡鲁传》 ,是金太祖阿骨打在 1116年五月指挥金军在东京辽阳府平定渤海军高永昌之后 ,任命“以斡鲁为南路都统、迭勃极烈”。“迭”字女真语解为…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古籍研究》2001,(3):16-18
1、收国二年,高丽遣蒲马请保州。按《金史》卷2《太祖纪》,天辅元年“八月癸亥,高丽遣使来请保州”,或疑此条当在天辅元年栏内(中华书局标点本《金史》卷60校勘记(2))。天辅元年即高丽睿宗十二年,但《高丽史》卷14《睿宗世宗》睿宗十二年无请保州事,而十一年八月“庚辰,金将撒喝攻辽来远、抱(保)州,二城几陷……王乃遣使如金请日:‘抱州本吾旧地,原以见还。’金主谓使者日:‘尔其自取之。”’此当为收国二年事,系于本年无误,唯无系月,当在是年八月以后。  相似文献   

16.
《金史》是记录金朝历史兴衰的重要史籍,是公认的元代官修史书中最好的一部。虽智者千虑,但不免偶有疏漏,本文拾得中华书局本《金史》中所记史料疑误一则,希望对《金史》的进一步整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好版本,但仍有勘误和订正之必要。笔者在参加《金史》今注的基础上,就《金史》部分篇什中关于标点、年代、史实以及错字、误释等数条予以勘误、校正。  相似文献   

18.
自元代脱脱撰《金史》以来,关于金史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认真回顾金史研究的过去,有助于今后的金史研究。总結过去,是进一步开展金史研究的新起点。一、清和清以前的金史研究元代关于金史的研究,是围绕着《金史》的修纂而开展的。关于《金史》正统的讨论和金史资料的收集,是元代金史研究的两件大事。《金史》修成,元代的金史研究也即告结束。在明代,金史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有关金史的研究。主要是杨循吉的《金小史》八卷。杨氏还撰有《辽小史》一卷。此二种后来都收入《辽海丛书》。《金小史》是根据官修《金史》,简述金朝的兴亡。以其篇幅短小,故称“小史”。  相似文献   

19.
以四库本为代表的孙觉《春秋经解》“十三卷”本第一、二卷内容全部冒用自孙复《春秋尊王发微》第一、二卷,这是导致史籍记载该书卷数有“十三”、“十五”卷之差异的原因所在。此“十三卷”本的讹误应当出现在宋宁宗嘉定丙子年(1226)汪纲补修之后、王应麟《玉海》著录之前这一段时期内,可能是因该书残缺而为人“访合”的结果。该书(并其《提要》)被清廷四库全书处送交“聚珍处”的抄本当是纪昀家藏本,很可能“聚珍处”在校对刊印时发现了其中的错讹,遂删改、取用原《提要》而刊印了另外一种版本,这是聚珍本不同于四库本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蒙元时期纂修金史,虽成书于元末,却实有赖于元初王鹗的修史成果。关于王鹗之金史修纂,前人研究较为薄弱,仍有若干问题有待解索。本文围绕王鹗修史之经过,再论元翰林国史院的始置年代,总结王鹗之于金史编修的主要贡献,并寻找其所遗留《金史稿》的踪迹,从而为今本《金史》史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