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认为从地理方位以及相关记事分析,《三国史记》所载"靺鞨"就是见于中国史书的居住在朝鲜半岛东北部的秽人,与肃慎系民族以及沃沮人都没有任何关系。新罗、百济将高句丽控制下的秽人称为"貊"并习惯译写为"靺鞨",金富轼不察,照录进《三国史记》,才引发了后人理解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谈金富轼对王莽朝记事的篡改——兼与耿铁华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书·王莽传》关于高句丽的一段记事,是研究高句丽早期、尤其高句丽同中原皇朝关系的历史弥足珍贵的可靠文献资料,《后汉书》及《三国志》也转录了这一记载.但是,金富轼撰写的《三国史记》,采用了彼时流传下来的极为不可靠的高句丽资料,并用"削足适履"的方法严重篡改了中国文献中关于王莽朝记事的正确记载,使本来清晰的历史变得模糊起来.但耿铁华先生近来发表文章对金富轼的"改写"倍加肯定,并罗列了一些不成理由的理由,借以否定中国史书中关于王莽朝记事的内容,因此本文顺便对耿先生的见解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三国史记》为高丽王朝金富轼修撰的朝鲜半岛第一部官修正史,在东北亚古代史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编纂虽受中国正史体例的影响,但书中未设后妃、列女传记,女性记事多附于男性记事。按照女性的活动场域,其家庭领域形象为母亲、妻子、女儿,社会公共领域形象为女王、女性巫者、参与政治活动的女性等。金富轼对于女性形象的选取塑造,是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内建构,围绕着男性叙事展开,在女子为祸书写意识的指导下,强调女性家庭领域内的作用,对社会领域内的女性活动仅为客观陈述,由此建构起男权社会主导下的性别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4.
已知的高句丽的语言资料主要见于金富轼《三国史记》,而中国史书也保存了一些宝贵的语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国志》所记“沟凄者句丽名城也”。研究者已发现,《三国史记》记高句丽地名最常见的“忽”,以及高句丽之“句丽(骊)”,都是“沟凄”之异译,其语源就是“城”。而高句丽之“高”,是高句丽语的“山”,在《三国史记》所记地名中常作“达”。因此“高句丽”的语源应该就是“山城”。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朝鲜半岛著名的史学家金富轼在其《三国史记》中 ,虽然把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同列于“海东”三国 ,进行平行载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势之必然 ,在情理之中 ,但其高句丽观在《高句丽本纪》最后的论赞中得到了清晰准确的诠释 :高句丽是中国的割据政权。  相似文献   

6.
高丽学金富轼的《三国史记》记载,西汉时朝鲜半岛境内有“靺鞨”人,这是古籍最早出现的靺鞨名称。学术界对其族属的认识分歧很大,有说是肃慎,有说是东沃沮,有说是东秽。笔认为,此“靺鞨”人不是对某一民族的专指,而是对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泛指:西汉时多指挹娄,汉魏时多指韩秽和东秽,元魏隋唐时则专指铁岭一咸关岭之间的夫租沃沮一不耐秽。  相似文献   

7.
英、美、日三国是世界较早出版年鉴的国家,有很长的年鉴出版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年鉴编纂经验。本文选取三国4部知名社会综合年鉴,通过对比来探讨其年鉴编纂体例的形成。在分析各部年鉴内容选载范围和记述比例大小、信息资料编排、条目与释文设置、统计表格使用基础上,总结4部年鉴的编纂方法与体例设定,提出各年鉴最根本编纂方法与编纂体例设定的核心原则,即英、美3部年鉴使用动态信息+静态资料记述方法,日本年鉴采用动态信息记述方法,通过对这两种编纂方法的分析讨论,指出其对各自年鉴内容形成的影响及年鉴在社会使用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史书编纂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 ,主要表现在 :由边疆史地研究引发对域外史地的研究 ;史地学者能够根据社会变动的需要 ,灵活变通地运用史书体裁、体例 ,撰述了一批具有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史地著作。这是对章学诚寻求史学变革之道的有力回应 ,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果爰 《神州》2012,(35):5
纵观《三国演义》,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诸候争雄天下的战争史,一部描述三国英才大展才华,巧施妙计的军事史。战争中双方比的不仅仅是武将的勇猛力量,更重要的是文臣的出谋划策的能力。书中的人物在三国时代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计谋之争。在众多的计谋之中,将计就计这一计谋的运用更是为这部群雄之争的史书增添了精彩。  相似文献   

10.
《闽大记》是明代福建继弘治《八闽通志》后编纂的第二部省志,该书体例仿效纪传体史书,采用图、记、表、考、传等多种体裁写成,具有编排灵活、体例清晰的特点。篇前设小序,叙后有论;运用史家笔法,设"前鉴"篇目,善恶兼书。该书体例结构安排,着力于体现血缘亲疏、师承关系,但因系私修,偏重人物,也导致其内容有欠完备。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先生论史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史书的体例我国自古相传:左史记行,右史记言,故《尚书》一向被看做是记言的书,而《春秋》则是记事的书。其实并不完全如此。《春秋》经文诚然是记事的,但《尚书》并不全是记言的,记事的地方也很多。《尚书》不过是一部未编成的史书,乃所谓史料一类的书。《尚  相似文献   

12.
《殊域周咨录》是明人严从简所撰写的一部记载明朝万历以前的对外关系史书,共二十四卷,是作者于明嘉靖年间任行人时采辑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完成的一部著作。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明代边防文献的研究。本文试图对该文献特别是其体例和史料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2月 2 1日至 2 5日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 ,来自京津、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高校、科研院所、档案文博单位的近二百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就清史编纂的体裁体例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是清史工程启动后的第一次重要会议 ,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关于史书编纂的大讨论。一、新编清史的定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以世界眼光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编纂出一部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 ,并…  相似文献   

14.
<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自他在西汉年间创立此种体例之后,得到后代史学家的普遍认同,后代社会得以息息相传、一脉相承的所谓正史——"二十四史",基本上延续了司马迁所创立的史书体例。但是,两千多年过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一轮修志开展以来 ,人们对于志书的学术定位并不一致。有的把志书定位为资料性编述 (或资料汇编 ) ,有的把志书定位为资料性著述。自 1 996年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李铁映同志多次指明地方志是一种资料性著述。他指出 :“新编地方志不同于一般的史书 ,不是一家之言 ,不是史家的专著 ,不是史料汇编、资料大全 ,也不是百科全书 ,而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他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指出 :“新编地方志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每一部志书都是一部学术著作 ,都是一部精品 ,这是对新世纪修志工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献征录》是明代焦竑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人物的传记史书,所收人物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史无前例。该书不仅是《明史》、《国榷》等文献的重要史源之一,而且在纠谬、补阙、辑佚其他明史文献方面也具有可贵的史料价值。但作为一部假一人之力而完成的宏大史著,该书也存在体例不一、内容讹误、传记重复、引文出处不明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方志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史志体例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史书竖写,而志书横分竖写。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竖写”,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记述:“横分”,则是对事物并列进行记述。或者说,“竖”指时间,“横”指空间。将“横分竖写”视为志书在体例上区别于史书的主要特征,导致将志书编写制肘于“横分到底”的巢臼,限制了志书体裁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改革;导致只重形式,认为只要是横分占绝对就体现了志体的基本特征,忽略志书与史书编写的根本区别,造成对志书性质把握不准,对志书资料的系统性、真实  相似文献   

18.
朝鲜王朝编修了四十多部中国史书 ,其中以明史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则是宋史。尊华攘夷为中心的儒家正统观成为这些史书的基本原则 ,上至国王 ,下及儒士皆参与中国史书的编撰 ,成为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的一个重要表征。透过对这些史书的分析 ,不仅可以看到朝鲜王朝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文化心态 ,而且可以更深入地把握明清时期的双边关系 ,同时反映中国史学对朝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国史记》在编撰方法上借鉴了中国古代史籍的编撰体例和原则,体现曲编年体和纪传体的某些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编写特点;在历史观上,《三国史记》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史籍中所具有的正统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尊儒崇礼、重民观念等史学思想,还体现了它以中原王朝为正统的史观。  相似文献   

20.
《佛山市志》由佛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是一部经历多年、有600多人直接参与编写、250多万字的巨型史书。该书由广东省副省长卢瑞华题写书名,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东省第一部地级市志。《佛山市志》体例完整,资料翔实,文字简练,图文并茂。全书共分10卷、48篇、189章、598节。上溯事物发端,下限至1985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各卷纵述历史,横列门类,纵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