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活字本《王荆文公诗李壁注》虽然已被学界关注并陆续点校出版,但仍有大量漏校的内容,讹、脱、倒、衍时有发生。有些讹误是在版本流传中产生的,与李壁本人无关;但也有一些讹误是李壁个人造成的。总之,这些讹误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和研究,笔者现以《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前五卷为例,对李壁注重新进行校勘,并将其中尤为重要的讹误列举出来,共89条。  相似文献   

2.
卞东波 《文献》2006,34(1):83-90
宋元之际遗民于济、蔡正孙编集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下简称<诗格>)二十卷,融诗格、选本及评点等多种批评方式于一体,是一部研究宋元之际诗学发展的重要文献①.该书选取唐宋诗人1000余首七言绝句,分为300余格,每一首诗都有蔡正孙本人的评释.此书元代以后在中国本土失传②,但在日、韩两国流传不替,据日人山本信有<新刻唐宋联珠诗格序>称此书有"爱日楼所藏元刻本、绿阴茶寮朝鲜本、平安翻刻元版本、朝鲜版翻刻本、活字本、正德本、巾箱本、别版巾箱本"③,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朝鲜的古刻本.  相似文献   

3.
韩国藏高丽本《左传钞评》是以明刘怀恕刻本为底本翻刻而成,其所据底本颇有残缺,又用林尧叟《左传句读直解》、朱申《春秋左传详节句解》加以补足,故二书在选文、评语诸方面均有一定差别.其书在质量上虽不如明刻本,但对于《左传》评点在朝鲜的传播及中朝间的文化交流都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龙伟业 《文献》2021,(2):33-58
《九家集注杜诗》共有五种版本,依次为南宋淳熙八年郭知达刻本、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刻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抄本、清嘉庆八年武英殿刻本、民国二十九年《杜诗引得》铅印本。但因叶德辉、洪业等名家误导,学界对此多有误解,所谓"乾隆武英殿刻本"、"乾隆武英殿聚珍本"(活字)及其"嘉庆时翻刻之本",实皆嘉庆八年武英殿刻本;所谓"元明间刻本",纯属子虚。以《九家注》为例,可以窥见清代修书刻书与书籍著录之一斑:《四库全书荟要》不收《九家注》,是其编纂从速、去取不精的例子之一;学者、书坊、官书局等未详《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实情,错误地著录乃至"重刻"不少"聚珍本"。今人从推测清宫印出"聚珍本"《九家注》后又"不欲其流传",到断言清宫宋本《九家注》"绝不会是宋刻"等等,以讹传讹,应予澄清。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4,(6)
<正>清代陶澍的《靖节先生集》旁征博引,荟萃众家之长,辨析精详,每为学界称道,至今不衰。其最早有清道光二十年南京惜阴书舍刻本(以下简称"道光初刻本"),其后重印本较多,如光绪九年苏州官书局重雕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至如铅印、石印诸本,数量更多。今湖南省图书馆藏有陶澍《靖节先生集》的清代抄本残卷,署名"受业吴县曹堉校字",残存二册,三卷(卷首、卷3、卷4)。该抄本有佚名批注评点多处,对陶  相似文献   

6.
《滹南遗老集》是金代著名学者王若虚的文集,这部著作编订于作者去世前后,初刻于金元之交,主持者为其子王恕与槁城县令董彦明、县丞赵寿卿。稍后疑有官刻本。初刻本传世甚少,元大德三年江西兴贤书院重新整理刊刻。明代仅有少量抄本流传,未见刊刻。清人吴重熹据明代淡生堂抄本收入《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此前已有《四库全书》,此后又有《四部丛刊》、《畿辅丛书》等收其文集。比较而言,《四部丛刊》本校勘最精,而《畿辅丛书》本收条最全。  相似文献   

7.
安国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但历代文献于其刻书活动所记甚少。叶德辉虽然在安氏后人所作年谱中找到了对安国用活字印书的记载,但其在仅凭经验未经比勘的情况下,认为安国刊《颜鲁公文集》活字本在前、刻本在后。此后《明代版本图录初编》、《中国版刻图录》在判断这两个版本的关系时也未曾校勘,做出了与叶氏相同的判断。此二本传世稀少,笔者经过对两个版本影印本的比勘、序文的分析,对二者关系有了更为可信的推断。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7,(1)
本文考察《中说》历代叙录和今存版本,厘清其版本系统和版本源流。所考察之版本以清末为下限,著录今存四十种不同版本,包括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所藏宋刻本五种,其中北宋刻本两种。《中说》版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系统:一、宋初通行白文本系统;二、北宋阮逸注本系统,此是《中说》版本之主流系统,又可分为4个子系统:北宋阮逸注原本系统、宋元纂图音注本系统、明清删注白文本系统、元明选本系统;三、宋明改编本系统。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的清代评本有二十余种,这些评点既是"我注六经",抉发了归有光散文的丰富内蕴;又是"六经注我",显示出评点者本人的文学主张.由于评点者们的识见与桐城派的"义法"、"雅洁"等著名论调差异很大,因而,这些评点不仅有助于归有光散文的相关研究,而且对客观评价桐城派的文论观点、乃至全面认识清代的散文批评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7,(4)
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间抄稿本《遂初堂诗》二卷一册,以往研究皆认为系清初学者潘耒作于康熙二十九年的未刊编年诗稿。但综合潘耒行迹、诗稿内容所集中反映的座主门生关系、诸同年关系以及存世史料来看,其作者绝非吴江潘耒,而是长洲尤珍。该本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并以尤氏祖堂之号"遂初堂"命名,与尤珍之清康熙间精刻本《沧湄诗钞》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但刻本按古、近体诗编列,以类相从,删去原稿诗篇多至二十馀首,保存下来的绝大多数诗篇也有不同程度的删削改动,从中亦可窥见尤珍修改之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lt;离骚经&;gt;王逸注》有多种版本流传下来。本人手中即有两种版本:一是《文选》本,刻印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间,属宋刻本,中华书局1974年影印出版;一是黄省曾本,明正德戊寅(1518年)高第黄省曾刊刻,是明刻中最早的一种刻本(现藏上海图书馆)。对照两种版本,可以见出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传本系统,且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隋贤书出师颂》墨迹本与传世《出师颂》的八种刻本进行排比梳理,归纳出三个系统:即“萧子云”系统、“索靖”系统、“隋人”系统。通过各本文字校勘比较和文献考证,证明“索靖”系统刻本的母本即史载北宋“宣和本”,“隋人”系统即史载南宋“绍兴本”,而此两本与北宋《兰亭续帖》所刻“萧子云本”,俱出自同一个更古的祖本。进而对辑入《出师颂》文字的《文选》一书的版本进行分析,论证“绍兴本”应是隋和初唐书家的临摹本,即《隋贤书出师颂》墨迹。  相似文献   

13.
《大明一统志》的版本可以分为三类,即天顺五年(1461年)内府刻本及其翻刻本、嘉靖增修本、万历万寿堂刻本及其翻刻本,而此三个版本存在许多差异。但每个版本都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嘉靖本提供了有关兴都、承天府建置沿革的最后原始的资料和世宗建构其父献王皇帝身份的新史料,万寿堂刻本提供了多数府、州的税粮数字和明代后期政区沿革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为例,借鉴"传播学派"、"历史地理学派"等理论与方法,考察其在汉字文化圈的传布与相关问题。盖以此经虽属伪经,然宋以后传本不少,西夏、辽、金乃至朝鲜、日本、越南均保存有许多版本,甚至还有回鹘文本的保存。经考察,我们发现其流行阶段与传播路线呈现:唐宋时期,以西北为主,从唐代敦煌写本,西夏、辽的刻本,金的石刻经幢,到南宋的雕版印刷为一阶段;明代大量刻本印行普及,并透过传输,进入东北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越南,为东亚汉字文化圈接受而有翻刻、谚解,此为另一阶段。  相似文献   

15.
唐陆善经为《孟子》作注,丁公著、张镒为之作音,北宋孙奭兼采三家之说成《孟子音义》二卷,今所见《孟子音义》有单行本和音义注疏合刻本两种.常见的十个单行本均来源于清人影抄明人所藏宋本,它们之间版本关系密切,值得梳理.另搜辑阮元、缪荃孙、王振声、黄焯等所校《孟子音义》文献信息,以备查考.  相似文献   

16.
《蒙古源流》与《《蒙古源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崇德 《清史研究》2001,(3):107-109
在十七世纪的蒙古编年史中 ,《蒙古源流》可以说是流传最广、刊译最多、声誉最著的作品。清乾隆年间 ,这部书被译成满文和汉文 ,后又编入《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 ,是其中惟一汉译民族文字的历史著作。《蒙古源流》有蒙、满、汉各种文字的抄本、刻本流传 ;在国内 ,还有沈曾植等的笺证或译注本 ;在国外 ,从 1 82 9年起 ,也出版了德、日、英、朝鲜文各种译本、注译本、拉丁还原本 ,以及各种抄本、刻本的影印本 ,已成为民族文字史籍中传世最广、闻名遐迩的代表作。《蒙古源流》入藏宫廷 ,以蒙、满、汉文刊行 ,已距成书百余年 ,辗转传抄 ,讹舛衍…  相似文献   

17.
月氏 《中国钱币》2000,(2):76-76
编辑先生: 贵刊中国钱币2000年第一期内由边仁君之中日货币研讨会述要中,日本泉家吉田昭二之宋代钱铸工艺的一项考察,提出宋代用活字法铸造母钱。其实,此论点我早于1993年提出,文章更在《舟山钱币》1994年第四期刊登。题目为《北宋铸造母钱法初探》,文章内提出: “印刷上的活字排版法是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所发明的,所以,既然有会昌开元在先,活字排版法于后;我的第一个假设是活字排版法可能用于铸钱方面……工匠直接将一些没有文字的钱模放进砂箱或泥范内成形,拿出钱模后,跟着用木、泥、陶或金属型的字模压在砂模或…  相似文献   

18.
记书估古书作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旧社会里,有些书估,只为射利,不顾社会道德,往往以种种作伪手法来矇骗顾客。此种恶劣径,不仅损害读者为经济利益,有时还破坏了古书完整。特将其作伪方法举例於下,以备读者参考。 (一)抽去刻书时代的序文年月,留存旧序。明初刻本近元代者,则单存元序混充元刊,如成化间张习刻本《雁门集》,脱去张习刻书序文,按瞿氏铁琴铜剑楼书影误为元刻。嘉靖刻本尚有明初气息者则冒充明初刻本,如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因抽去嘉靖刻书序文,按涵芬楼误定为弘治刻本,今中华书局影印本已纠正。此类书籍有的虽经过仔细考究,但是也很难分辨真伪,故从前各藏书家书目,颇多失实之处。 (二)将书染成古色,以充古书。以元充宋,如《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以明充宋,如明祟祯六年寒山赵氏小宛堂翻刻南宋陈玉父本,此本翻刻甚精,往往有人抽掉赵氏后跋,并以染色,冒充宋本;又如叶德辉《书林清话》所载天禄琳瑯著録之明刻本《春秋经传集解》,伪作“咸平辛丑刻”五字补印於板心;又明袁氏佳趣堂刻《六臣注文选》挖去“佳趣堂”牌记冒充宋裴氏刻本。以清充宋,如纳兰成德通志堂刻垫印本《三礼图》抽去封面,特用棉纸染旧,或以东  相似文献   

19.
自《聊斋志异》问世以来,为其作全注的,先后有清人吕湛恩与何垠等人.此二人的注各见功力,但也有失误失当处,特别是何注.另外也有应注而未注者.196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会本”《聊斋志异》,将吕、何等人的注会辑起来,这算是二百多年来较全的注本了.但适于现代人阅读的全注本,直到1989年才同读者见面,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可以说这是最新最详的注本了.该书除在版本的整理、文字校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之外,在注释上也显然下了一番功夫,其特点是:一、注  相似文献   

20.
《汉书》师古注的虚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师古(581—645),唐初万年人,卓越的语文学家.他少承家学,博览群书,治学严谨,方法得当,因而在训诂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他所注《汉书》,汇集汉魏以来二十三家注释,纠谬补缺,多所发明,在文字、音韵、训诂以及其他学科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因之成为《汉书》最详、最好的注本.近来笔者在研读《汉书》师古注时,发现师古有较强的语法观念:其注释中有大量的关于虚词的解释和说明,有许多关于句子结构意义的分析和阐发.这些都比较充分地代表和反映了当时学者的语法思想特征.本文拟据现今语法中的词法系统,对师古注中关于虚词的论述进行分类剖析,以便于讨论和研究他的词法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