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的人口统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南京博物院联合金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金坛三星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墓葬1001座、灰坑55个、房址4处,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墓葬的分布十分密集,各墓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复杂,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已清理的墓葬中,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占有一定比例。另外,少数墓葬无坑,或无法辨别出墓坑。葬制可分为单人一次葬、多人一次合葬、二次葬、二次迁葬与一次葬合葬等几种形式,以单人一次葬居多。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另有少量俯身葬和侧身屈肢葬。墓主的头向除极少数外,均一致朝东北方向。墓中出土…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的“唯玉为葬”与辽河文明起源特征再认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墓葬有许多引人瞩目的特点。只葬玉器,不葬或基本不葬陶、石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牛河梁遗址已正式发掘的积石冢共4个地点,它们是第二、三、五和十六地点。牛河梁第二地点(编号牛2)为多冢组合,东西一线铺开四冢一坛,一、二、四号冢都出有多座墓葬。一号冢(Z1)已发掘墓葬26座,它们的随葬品出土情况是:只随葬玉器墓14座,随葬玉器同时随葬石器墓1座(石器为石钺1件),无随葬品墓11座。未见有随葬  相似文献   

3.
翟霖林 《文博》2012,(1):15-18
鱼化寨遗址发掘了一批仰韶文化瓮棺葬墓,极大地丰富了仰韶文化墓葬的材料。通过分析,认为墓葬中出土的器物在放入墓葬之前应该全部为实用器,不存在为埋葬而专门制作的葬具或明器;特殊的多重棺结构可能是棺椁制度的萌芽,"同穴异棺"的葬俗则丰富了我们对仰韶文化早期瓮棺葬墓的认识。仰韶文化晚期墓葬的发现反映出仰韶文化时期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及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
2013年6~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在蔡家坟遗址发掘了一批战国瓮棺葬和土坑墓。瓮棺葬均为儿童墓,瓮棺由釜、瓮、盆三种陶器组合构成,均没有随葬器物。土坑墓分布有一定规律,出土器物有陶鼎、豆、罐、壶、盂和石璧、石片等。根据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和出土器物判断,瓮棺葬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晚期,土坑墓的年代可分为战国早、中、晚三期。瓮棺葬、土坑墓的基本特征与燕山南麓地区、辽西地区的同类墓葬基本一致,土坑墓还具有自身的特色。此次发掘为讨论燕文化的传播、扩张以及本地葬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1998年3月,宝兴县文物管理所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赴海拔约1600米的五龙乡厄尔山西北坡调查一处古墓葬遗址。该处有时代较早的土坑墓,也有汉代的砖室墓,并清理了一座因当地村民修建猪圈而暴露的墓葬。墓葬为小型竖穴土坑墓,未见葬具,墓底尚存未朽尽的墓主残骸。由于破坏扰乱严重,墓葬规格和葬式不详。出土器物有巴蜀符号印及青铜器,现将出土器物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2~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李家窑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了一批周代墓葬,其中M34、M37较重要。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中部有长方形腰坑,葬具为单棺单椁,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玉器、石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判断,两墓应为西周晚期元士一级的贵族墓葬,墓主可能是早于虢国的焦人。  相似文献   

7.
兴隆洼文化居室葬俗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室葬俗延续的时间非常久远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 ,直至近现代的某些少数民族中仍旧流行。兴隆洼遗址和查海遗址均发现有居室墓葬 ,这说明居室葬并非某一遗址的独特现象 ,而是兴隆洼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居室墓在室内的位置比较固定 ,通常一座房址内仅埋有一座居室墓葬。兴隆洼遗址共发现居室墓葬 30余座 ,查海遗址仅发现有 6座。居室葬代表了一种极为特殊的埋葬制度 ,具有浓重的宗教祭祀意义。少数人物因生前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或死因特殊 ,死后被埋在室内 ,成为生者崇拜、祭祀的对象。兴隆洼文化的居室葬俗对辽西地区后来的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中,其成员死后的埋葬方式直接与家庭、家族和宗族相联系。“袝葬”现象揭示了以家庭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拊葬墓是以一人为主,其他人从属,多人共用一墓的墓葬。考古学研究中墓室的多少常常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联系在一起。但袝葬现象直接表现在墓葬形制特征上,是墓葬类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袝葬需要出现的多室墓并非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不能作为判别墓葬等级的标准。汉代的袝葬墓一般不改变流行的墓葬形制,而是改变某些空间的功能,西晋以后袝葬墓影响到墓葬形制的改变。拊葬墓的流行,是因为社会组织中血缘关系密切的家庭的地位增强,土地所有制、生产经营和财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墓主清楚的墓葬能够带给我们的信息往往有独到之处,刘贺墓是突出一例。刘贺墓不仅揭示印证了汉世一段特殊历史面貌,也为我们研究汉代葬制以及葬制的背景,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兹文即就刘贺墓葬制提一些看法,以诸求教。一、与汉简《葬律》比较刘贺墓显然逾制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在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北魏宫城阊阖门遗址附近发掘了三座战国早、中期的墓葬。这三座墓东西并列,有可能属于同一家族墓。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式,葬具皆为一椁一棺。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少量铜兵器、石器、蚌器。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汉魏故城所在区域东周时期的城市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7年4月至2018年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澄城县刘家洼遗址东Ⅰ区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了包括两座"中"字形大墓在内的70余座墓葬。其中M49保存较好,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器物有铜器、铁器、金器、玉石器等,其中铜器包括容器、兵器、车马器、丧仪器、工具等。根据随葬的铜礼器及兵器判断,墓葬年代为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墓主应为士一级的男性贵族。刘家洼遗址是继韩城梁带村墓地之后陕西发现的又一处春秋时期芮国遗存,M49的发掘为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芮国的物质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皈家堡遗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双河乡杨柳村,地处盐源盆地东南缘杨柳河西岸的二级阶地上,西北距老龙头墓地约3.5公里。本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4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以东西向为主,无葬具,多随葬陶器,有罐、壶、瓶、钵、杯等。根据陶器的组合、形态和纹饰特征,墓葬可分为四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批墓葬的葬俗及部分器物特征与四川西昌大厂、新庄、礼州等遗址发现的土坑墓接近,它们可能源于同一文化传统,其与澜沧江中下游、金沙江中游等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也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种建荣  王洋  雷兴山  王占奎 《文物》2023,(3):4-27+1
孔头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与故郡镇交界处。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此发掘墓葬22座、马坑3座。其中,中、小型墓葬20座,均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二层台,无腰坑。葬具为单棺或一棺一椁,墓主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墓葬绝大多数遭盗扰,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石器等。根据出土器物和葬俗判断,本次发掘的中、小型墓葬年代分属西周早、中、晚三期,族属可能是非姬姓的西土族群。本次发掘为西周墓葬、墓地结构及采邑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南方文物》2022,(4):156-168+155
洛阳西大郊东汉刑徒墓地是目前唯一经过科学发掘的东汉刑徒墓地,其中出土的大量铭文墓砖为进一步研究墓葬时代、墓地布局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资料。东汉刑徒墓砖铭文的制作和使用,一般采用“一砖一铭、一墓二砖”的形式,以标识入葬死亡刑徒的身份、死亡时间等信息。通过对刑徒墓砖制作、使用、错用过程的分析,确定了62座入葬姓名、死亡时间准确的纪年刑徒墓。通过分析这些纪年刑徒墓的位置和时代,可清晰地发现墓葬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划:发掘区内的刑徒墓可划分为有明确时代差别的东区和西区;东区墓葬的入葬时间集中于永初元年,而西区墓葬则集中于元初六年到永宁元年前后;东区与西区之间有南北向的道路作为分隔;虽两区内的墓葬时代有所差别,但均较为严格地按照日期顺序入葬。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夏和1990年冬,南京市博物馆在高淳县固城镇东南古固城遗址的东面相继清理了五座木椁土坑墓和一座砖室墓(图一),现将发掘收获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1988年清理的5座木椁墓位于固城镇双岗砖瓦厂北端,距固城城址东城墙约680米,墓葬基本为南北向,呈一字行东西排列,间距从1.60米~5.50米米不等.(图二)5墓均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有的墓底铺有底板,有三座墓底部铺黑色石英岩碎石层,起垫底及防潮作用.墓葬长度一般在3米、宽2米左右,残深0.10~0.55米不等.墓内均为北略  相似文献   

16.
寺门口东吴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其独特的祔葬形制为本地区仅见,也是至今发现唯一一座侧室葬人的墓葬。根据墓葬的实物资料,并结合发掘的原始记录,本文对该墓葬的形制等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依据现有史料,通过对所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表的六朝时期祔葬墓材料的梳理,就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时期这一特殊葬俗的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方面的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非单棺墓,即同穴多人葬,包括有亲缘关系的合葬墓和非亲缘关系的主仆同葬墓。本文所论非单棺墓,为有亲缘关系的合葬墓。这类墓葬的考古年代学类型有同时合葬和异时合葬两种形式。同时合葬因迁葬或同时丧亡而形成,异时合葬则由于先后丧亡因而先后入葬形成。异时而葬的合葬墓,墓主葬入的时间虽有绝对的先后,但因考古学研究方法的特性,对先后葬入的随葬品的考古年代学分期,会有同一时间段或不同时间段两种结论。对于非单棺墓葬的研究,我们首先要重视资料报道的准确件,其次要以对单棺墓葬的分析作为研究的前提,此外要注意辨析同一墓葬内和不同墓葬间不同器物群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老牛坡遗址发掘的3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形制较小,单人葬,无二层台及腰坑,不见葬具.墓葬保存较好,随葬品以三耳、双耳、单耳、无耳折肩罐,以及单耳、无耳花边罐为主;以石璧随葬的习俗也颇具特色.这批墓葬的时代为夏代早期,陶器中既有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因素,又有客省庄二期文化的特征,为研究陕西夏时期的文化分布以及与周边同时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博》2018,(6)
宝鸡郭家崖遗址北区共发现战国时期秦墓葬37座,与以往发掘的秦墓葬相比较,极少见到与其匹配的秦人生前居址,而此次发现的"聚落型"墓地在宝鸡一带秦墓发掘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此次发现的秦墓葬均为屈肢葬式,多为东西向;墓葬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墓、偏洞室墓、直线洞室墓三类;葬具有木质棺椁、生土二层台与棚木搭建的棺室,以及瓮棺葬三类。出土器物包括陶鼎、陶釜、陶罐、陶鬲、陶壶、陶甑、铜带钩、铜镜,还有少数礼器如玉器残块、兵器如铜箭镞及生产工具如铁铲等。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座秦墓瓮棺葬较为特别,虽然瓮棺器形显现秦文化特征,但同出的一件铲形袋足鬲却是戎式风格,这为最终确定研究该墓地属性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严家沟秦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办严家沟村北侧,陵区由陵园和陪葬墓区两部分组成.陵园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由双重陵园、陵墓、陪葬坑、祔葬墓、建筑遗址、道路、陪葬墓等遗迹组成.内陵园中除南、北陵墓外,还有少量的建筑遗址、陪葬坑及大量祔葬墓.陪葬墓区位于陵园西部、南部.严家沟陵园叠压在汉成帝延陵陵园之下.根据叠压关系以及陵园、墓葬形制、陪葬坑、采集遗物等分析,严家沟陵园应为战国晚期秦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