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以来,伴随着农业的资本主义化,美国农业出现了两次技术革命。中国的近代农业始于19世纪90年代,中国近代农业科技的引进工作,在初期主要通过翻译刻印西方农书、延聘外国教员和派遣留学生等途径来引进和吸取外国的先进农学知识,同时也引进了不少近代农业科技的物质和技术成果,如农机具、育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近代中国从美国引进的作物优良品种、先进农业技术以及全新的农业科研教育模式,可谓一枝独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河南植棉业发展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区域 ,在农作物的种植中 ,棉花引进的时间虽然很早却长期不占主要地位。甲午战争后 ,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等因素的影响 ,棉花种植有了相当发展。这一方面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商品化发展的活力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和传统手工业、近代工业乃至整个河南经济产生了互动关系。  一、河南植棉业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 ,植棉业在河南农业经济中总的发展态势是上升和增加的。根据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可以甲午战争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前 ,是时断时续的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农科留学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科技近代化进程.近代农科留学生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科学救国"的愿望,在农业科技体制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组织、创办中华农学会等全国性农业学术团体,创办<中华农学会报>、<林学>、<畜牧兽医>等农业科学刊物;组建中央农业实验所等全国性农业科研机构,推进农业科研工作;创建新系科,编写新教材,积极投身到近代中国农业新学科的开拓之中,在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罗马入侵不列颠时就带来了将近四万的罗马士兵。为了维持部队粮食供应,罗马不得不对当地的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中包括开发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发湿地,引进农作物品种等。  相似文献   

5.
清末是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政府对黑龙江土地大规模的开发,因时势所趋和现实需要,农业发展中的近代化因素也随之出现。农业试验机构的兴办,近代农业技术、品种的引进和交流,新式农业工具的使用是其"趋新"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黄爱光 《史学月刊》2002,(7):43-49,58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要完成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就必须对农业进行投资,而且是投资于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在私人投资方面,农业的自我投资依赖于农业剩余的供给,而近代中国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却剥夺了大量的农业剩余,造成农业自有资金的枯竭。在农民变得越来越贫困的同时,投资的重任转移到地主身上。可是,与非农业部门相比,较低的农业投资收益率对投资者毫无吸引力。与此相反,农村资金却大量流向了城市,造成了城市的泡沫繁荣。  相似文献   

7.
东北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为此,学术界对东北农业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使近代以来东北农业的发展状况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并拓展了一些新的领域,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为此,笔者搜集有关论著,对东北农业自"九一八"事变后农业危机、东北的移民及农作物等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8.
近代华北平原的农业耕作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华北平原的农业耕作制度徐秀丽农业耕作制度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有关的技术措施的总称。其核心内容是作物种植制度,即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确定作物的结构与布局、复种与休闲、种植方式(包括间作、套作、单作、混作)、种植顺序(轮作、连作...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改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开序幕,并在民国时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如设立各级农业改良机关,新品种的引进与培育,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等等。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各机关不仅采取特约农户、示范推广的方式,使改良、推广与农民的生产相结合,而且注重将新品种的推广与提供优质工业原料相结合,注重与各方面的合作。这时期安徽的农业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地区或示范区,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在全省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华  马雪萍 《丝绸之路》2005,(3):F002-F002
走在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中滩镇的310国道边上,你的目光一定会被一大片红色的屋顶吸引,这就是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这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之所以令人刮目相看,因为它的很多农产品都来自于太空,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一座以繁育推广航天育种农业新品种的农业高科技推广基地。这里除了引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日光温室西瓜、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日本占领东北的影响,农村地区受到的冲击更大。近代著名私立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发现这一商机,开始将投资目光转向广大农村地区,并与以农学著称的金陵大学开展合作。金陵大学众多农学专家或从事农业新品种引进、培育工作,或从事农村经济研究,他们对于开展农业贷款事业有许多真知灼见。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就是金陵大学董事之一,更有利于两者之间的合作。陈光甫(1881—1976),金融家,江苏镇江人。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办者。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湖南农业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因受战争的影响,湖南省政府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粮食、棉花、桐油等战时急需的农作物,使得粮食作物的年平均总产量较战前略有提高,但各种经济作物发展不平衡.从地域上讲,湘北、湘中地区屡遭日军蹂躏,农业出现衰退;湘西、湘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迅速.战时湖南农业发展与近代科技实现了初步的结合,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了,对支撑抗战起了重要作用,但封建租佃关系成为湖南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王大任 《近代史研究》2012,(5):65-76,161
市场机制在近代东北地区农村扩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权力通过市场逐步获取资源的过程。在由权力掌控的市场机制中,资源不等量地进行传递。市场机制中资源的流动,不但造成资源流出地区生态系统的恶化,也造成了该地农民的贫困化。权力不但使东北农村与外界市场间通过资源的传递实现了贫困的传递,也使近代东北农业因资源匮乏而不能通过引进近代技术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略论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农业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农业条件,分析了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率衰退与城市近代工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特殊关系。论文首先根据前人对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状况的研究,对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率进行了评估,然后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和中国近代国民收入分配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农业生产率下降的前提下,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是如何实现的。作者提出,农业生产的衰退使得农业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基本的剩余,是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中国的近代工业化需要一场农业革命。文章比较广泛地涉及国内外若干学者的相关观点,并提出了商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以江苏著名的民族资本企业家张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们,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在江苏苏北沿海地区进行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创造性地建立了公司加佃户(农户)的经营方式,并将这种方式纳入了近代大工业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农工商一体化格局,在近代中国第一次成功地将传统小农推向了现代大市场。  相似文献   

16.
由郑庆乎,岳琛编写的《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概论》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十二章,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诸种现象,特点,实质,诸如帝国主义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中国近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特征,近代农业的经营形式,生产力状况,地租剥削,农民的赋税负担,以及近代农产商品化的发展,农业人口问题等等作了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农科留美学生引进了美国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促进了我国的畜牧兽医科技近代化进程。中美两国畜牧科技的交流与合作,表现在引进了优良畜禽品种并对国内的畜禽品种进行改良;引进并发展了近代家畜繁殖技术和畜禽饲养管理技术;从发展畜牧业的角度对草原和草地进行调查研究,对牧草进行栽培、选育、贮藏试验,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牧草科技发展的序幕。中美两国兽医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则主要侧重于西兽医技术的引进与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动物检疫事业的创建及发展、畜禽传染病的防治与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地理是在不断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继承发扬古代农业研究中地理传统的基础上产生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并通过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而不断发展。中国农业地理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古代农业研究中的地理思想形成时期;(2)西方具有近代科学特征的农业地理学引进与中国农业地理学初创时期;(3)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地理发展时期;(4)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地理研究振兴时期。中国农业地理伴随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正在走向技术化、应用化和工程化,并出现新的综合化和理论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徐曼 《安徽史学》2003,2(5):53-57
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中,留美学生通过对中国科技体制化的建构、引进与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和基础学科新成果、引进与应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倡行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传播了近代西方科技,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是其它留学生群体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人民横跨万顷东海,所进行的历史悠久的农事往来,是举世罕见的。在靠天吃饭的古代,中国农作物源源传往日本;在科学开始发展的近代,日本农业技术影响了中国。中日两国人民在农事上的这种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仅加深了友好临邦的兄弟情谊,而且也促进了两国社会、经济、文化,乃至思想的进步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