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实行“以总务厅为中心”的统治方式,以达到严密控制伪满政权的目的,通过总务制把伪满政府完全变成了傀儡。伪满洲国政权的行政运作,就是通过总务厅、次长制来实现的。在日本政府的殖民侵略下,经关东军司令官到伪国务院总务长官,总务长官到各部总务司长(次长),各部总务司长(次长)到各省总务厅长(省次长),由省总务厅长(省次长)再到各县参事官(副县长),形成由上至下的殖民统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 1949年11月初,那是广州解放约半个月之后,我正在广州市妇女工作委员会参加接受国民党妇女会的工作。一天,中共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的负责人粟稔同志来通知我说,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雷经天同志要找我谈话,叫我到办事处去。 我依预约时间到办事处。我同雷经天同志是初次见面,他很热情。当时在座的有中共广西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陈枫,我们也是初次见面。粟稔当时也在座。雷经天同志详细地询问了我的家庭、学历、经历,以及入党以后各方面的情况,我一一汇报以后,他对我说:  相似文献   

3.
胜利的时刻     
人生的幸福与欢乐各种各样,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而全民族的幸福与欢乐,一个人一生难得遇到一次。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中宣布投降的消息,传到宜兴太华山区已是三天后。山村沸腾了,村民们有鞭炮的放鞭炮,没有鞭炮的敲着铜锣,甚至有拿着脸盆敲的。我们的武装同志朝天鸣枪,甚或拥抱着唱着跳着。漫长的八年啊!我们付出了多少血和泪的代价,终于把胜利盼来了!这天,我刚从敌我交界的前方,回到新四军宜南办事处汇报工作。办事处主任任伯达同志让我担任财经股副股长,带着四五位短枪班同志,在敌我交界区活动,向敌占区征收公粮。南嶽寺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教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歌》1937年2月邓小平同志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我受命担任政治部总务处长(就是现在的秘书长)。邓小平同志和我睡在一个土炕上。记得当时邓小平同志工作非常忙,每天天还没有亮,窑洞里还是漆黑的,他就起床点蜡烛看书。他每星期要...  相似文献   

5.
我在水利部门工作三十多年,近十多年我又一直主持《沙市市水利志》的征编工作,对1954年沙市人民战胜特大洪水的过程了解颇多,现编撰成文,以飨读者。1954年气候十分异常,汛期降雨频繁,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致使荆江上游洪峰形成早、来势猛、水位高,下游项托、渲泄不畅、持续时间长,为百年所罕见。针对上述气候异常的情况,6月14日,沙市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拉开了1954年防汛抗洪斗争的序幕。会议传达省防汛会议精神,部署沙市防汛任务,宣布成立市防汛指挥部。市长王锦川任指挥长,市公安局局长张词华、市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6.
沙市地处长江荆江险段,每年汛期,全市人民都把保卫荆江大堤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举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都要率先奔赴防汛第一线参加抗洪护堤的战斗。60年代初,我在沙市纱厂工作,每逢汛期,我们厂里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和身强力壮的工人组成抢险队,集中在厂里枕戈达旦,严阵以待,随时听候防汛指挥部的调遣。1962年汛期,我(时任沙市纱厂计划科科长)和本厂另几位同志被抽到宝塔河防汛指挥所,执行巡回检查堤脚浸漏的任务。一天深夜,我与皮弗苏工程师结伴在我们所负责的地段巡回检查。我们身着长油衣衫和长裤(既可防蛇、蚊…  相似文献   

7.
一国民党暂编第二十五师的前身是湖北省保安第四团。1947年我任湖北省保安第四团上校团长,部队奉命由鄂北郧阳、老河口开驻荆门,改归第十四兵团司令官宋希濂直接指挥,担任襄沙公路运输的安全;1948年冬又由荆门移驻江陵郝穴镇。郝穴南面凭临长江,北面是广大的平原,为沙市下游的门户。郝穴不守,沙市必危。我是初到郝穴,一切情况不熟,不敢轻举妄动,除派一个营担任郝穴外围普济观的防守任务外,团的主力乃控制在郝穴与熊家河构筑坚固工事,藉防万一。部署既定,即不时派出小部队到周围60华里内外地区进行游击。其间,曾与解放军发生过几次小的战斗,所幸均无多大死伤。  相似文献   

8.
姚力文 《神州》2008,(12):50-51
我多年在少奇同志身边工作,对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少奇同志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少奇同志有他自己的特色,不是很活泼,有一点内向,但是他对人很真诚。1958年5月,由乔木同志推荐我调去少奇同志那里。我那时在办  相似文献   

9.
季音 《炎黄春秋》2012,(7):14-19
我是1940年开始做新闻工作的,1989年9月离休。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记忆犹新。三次死里逃生,是往事的一页,也是那个年代一个老记者的侧影。第一次死里逃生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当局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在闽、浙、赣等地大肆非法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当时我在由范长江领导的国际新闻社金华办事处工作。1月25日傍晚,几个国民党特务闯进我们办事处,不由分说,把办事处主任计惜英和我(我是办事处干事)抓了起来,套上手铐,连夜押送江西上饶。最初被关入专门囚禁政治犯的茅家岭监狱。囚禁两个多月后,即被押送臭名昭著的上饶集中营。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浙江江山市台胞联谊会副会长王绍谦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曾任国民党军统局本部少尉译电员、戴笠随从秘书、军统局东南办事处中校机要股长等职,亲身参加了戴笠组织的在越南河内刺杀汪精卫的行动。 香港部署 1938年,日寇大举向我内地进犯,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1.
1924年2月,陆军军官学校(因军校始设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在广州南堤设立筹备处,历时三个多月,讨论决定了军校创设之初的校章、教职员的任免、学生的招考等各种事项。5月9日军校开课后,改为驻省办事处。驻省办事处伴随着黄埔军校在广州的办学而存在,直至1930年9月黄埔军校在广州停办,驻省办事处也随之裁撤。  相似文献   

12.
1979年7月,是最热的时候。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的万里同志携省革委会副主任侯永来黄山,要我去谈话,我时任中共徽州地委书记。万里告诉我,小平同志要来黄山休息几天,他实在太累了。并嘱咐不必惊动大家,只我一人来负责接待,地委其他同志照常工作。我回屯溪与地委其他领导商量后,决定由我和公安处长、接待处长以及一位厨师等有关同志上黄山布置接待事宜。  相似文献   

13.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原湖北省文化局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壮猷同志纪念会于三月二十日在武昌洪山礼堂举行。武汉地区有关部门的党政负责同志,各界人士和方壮猷同志亲属共一百三十多人出席了纪念会。纪念会由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舒志超主持,文化厅副厅长胡美洲宣读了中共湖北省文化厅党组《关于进一步为方壮猷同志落实政策的决定》。中共湖北省委顾问委员会主任许道琦、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重农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年逾八旬的老兵,我是跟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脚步,从20世纪波澜壮阔的风云中走过来的。老前辈的崇高理想、献身精神、高尚品质、思想作风给了我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榜样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其中刚正不阿、敢讲真话,密切联系群众的共产党员黄克诚同志就是最难忘的一个。我是在群众性活动中认识黄克诚同志  相似文献   

15.
我多次见到周恩来同志,但永远忘不了第一次会见的情景。 那是1938年初夏,我和马致远(即刘子厚),受中共鄂豫边省委的重托,从竹沟出发去中共中央长江局联系工作。到了汉口“十八集团军驻武汉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初步感受是,不仅我竹沟地区同“国统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天地。而且我们这个办事处同那些冷冷落落的各路国民党军办事处都不相同:一进我们办事处所驻的街道,都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们都在期待会见周恩来同志,哪怕只是看一眼也就无憾了,办事处门口真是宾客盈门!这首先给我们增添了对周恩来同志的仰…  相似文献   

16.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退休老干部、古建筑维修专家、副研究员丁安民同志,于1991年6月25日晨3时40分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终年63岁。丁安民同志是我省蕲春县人,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调省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省文物管理处、湖北省博物馆连续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三十多年。丁安民同志在工作中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一丝不苟,全省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08,(2):98-105
1938年11月13日周恩来致邓颖超超:不及一月,已两退都市。上月二十五展有计划地离开武汉,秩序颇好,我亦安然到达沙市,转来长沙。惟克农、梓年、京五等船行,损失颇大。办事处死伤九人,可爱的张海清及另一译电员在内。新华损失更大,极有希望的李密林及潘美  相似文献   

18.
我的前半生 1976年,我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我8岁时,父亲所在煤矿大爆炸,他有幸躲过了一劫,煤矿关停后被安置去了湖北沙市,我们全家也从农村搬到了城市.由于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城里我们被称作"半边户",所以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城市.我的母亲是一个文盲,没想到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19.
湖南和平解放前夕,由程潜派我到香港直至1956年回国。在香港逗留期间的1950—1952年中间,我同卫立煌和香港复兴银行经理袁德泉合作,组织经营新生实业有限公司。由卫立煌任董事长,我任董事兼香港公司经理。与当时逃亡到香港的国民党官员,有所往来,接触颇多。因为新生公司当时已分别在东京、新加坡、文莱、澳门等地申请设立了分公司,另准备在曼谷、西贡分设办事处,声势颇盛。以致许多逃亡的官员们闻风而来,希望搭上关系,为他们另找一条他迁的安全之路。所以在交往中,得知他们当时的一些生活轶闻,故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个狗年(1898年农历戊戌),一场狡然发生的群众自发反帝斗争,在长江中游地区重要城镇沙市蓬勃展开,一度轰动朝野,震惊中外,这就是98年前致使中、日、英三国外交风波骤起的──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葬送了大清帝国的北洋水师,摧毁了中华疆域的东部壁垒。翌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将华中内陆城镇沙市,裸裎在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掌之下。沙市是一座古老的繁华的商镇。然而,经《马关条约》被划作对日本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随着一艘艘悬挂着太阳旗的轮船进港,沙市的历史就此便被掀开了沉重的一页阴霾沉沉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