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博 《神州》2013,(12):212-212
近三十多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和规模空前膨胀,我国城市环境艺术建设在当代城市化建设及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出现了飞速发展,也促使城市有传统的行政中心朝着当前文化、经济、商贸、教育等全面功能转换,并逐步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在城市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环境问题与缺陷。本文就环境问题含义和成因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点,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评价体系基础上,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进一步探讨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整体不高;人居环境支撑条件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性特征;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子系统亦存在空间不均衡与发展不同步现象,且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社会经济与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条件依次降低;人居环境支撑条件与城市化水平存在对应关系与部分错位现象。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普通OLS回归却低估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的城市化历史,指出了城市化的特点和问题,并分析了它们的原因。20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史为我国今后的城市化提供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把握城市化的速度与城市生活质量的关系。城市化水平虽然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不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推进城市化要以城市能够为它的居民提供更为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主要目标。二、在很大程度上,健康的城市化需要与乡村共同发展。农村和农业的不发展是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的根源。三、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追求新型的工业化具有战略意义,但现实的社会状况仍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以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周群 《风景名胜》2021,(1):0049-0049
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和塑造。面对城市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变化与提升。但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呈现出一个雷同化趋势。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要加强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为公共空间设计特别提供艺术气息,达到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程晶 《世界历史》2007,4(6):91-99
2005年世界环境目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它反映了城市环境保护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第三世界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拉丁美洲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加剧。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拉美一些国家采取了诸多环保措施。其间,有备受称赞的成功之举,也有令人痛惜的失败之笔。对于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借鉴拉美一些国家城市环保的经验及教训,对于我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19世纪的英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而且率先在城市现代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首先在城市物质环境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改革,从城市街道的规划改造,到居民住宅的建筑规范,从居民私人空间的营造,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使城市的物质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其次,在城市的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探索,使城市管理摆脱了中世纪的寡头统治,进入到民主监督与管理的时代。由此,使城市的发展在经历了第一个阶段的数量扩张后,进入到了质量的增长时期,即向城市现代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的环境恶化对市民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冲击,所导致的冲突日益尖锐。以城市森林公园为人与城市互动的媒介,为构建健康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菁慧 《沧桑》2011,(2):54-56
如何营造体现陶瓷文化的千年辉煌文明传统,体现景德镇城市地域个性,体现新科技时代的景德镇城市历史新定位,如何营造景德镇国际新形象,现代城市文化环境系统策划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了。伴随着公共艺术和现代陶艺的发展,环境陶艺以其特殊的表现内涵与形式开始出现在公共空间的各种领域。现代陶艺介入公共领域是通过环境陶艺的形式实现的。环境陶艺的发展既适应了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文化与环境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将现代陶艺的发展推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所论及的仅仅指城市文化环境的硬体部分,即城市建设涉及的范畴,同时挖掘出环境陶艺在景德镇城市环境文化创建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史,是关于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在环境史研究兴起之初,城市环境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城市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城市化、郊区化所导致的环境变迁,城市中的污染、健康与公共卫生等问题,都意味着城市在美国环境史研究中不可能长期处于边缘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环境史成为美国环境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城市环境史研究的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考察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其二是研究城市污染治理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三是探讨不同社会阶层不平等的环境权益。可以预见,城市环境史研究在未来将朝更加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胜先 《风景名胜》2020,(3):0349-0349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城市居民生活水准也有所增加,相应地污水制造量也增加了不少。这对城市环境来讲非常不利,城市环境和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优化城市污水处理以保障居民生活环境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现状,后又探讨了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镇化发展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以吉林中部城市群域为研究对象,评估单项及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并分析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因应关系。结果显示:城镇化发展水平逐渐上升,相反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通过对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关系进行曲线拟合发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随综合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经济城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随景观城镇化水平提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这表明,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即城镇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循环过程,削弱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域人文环境下苏南小城镇发展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小城镇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然而,我国现在很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过分强调硬环境的建设,而忽视了软环境即人文环境的改善。本文通过对苏南模式下小城镇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回顾,分析苏南人文环境的转化。从本土文化、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政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其地域内本土文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作用于小城镇本身,形成特定的动态开放型小城镇社会人文环境,保证了该地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演化,指出人文环境是提升综合社会环境质量,带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同一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 ,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本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由于现代化启动并发生于特殊的历史时代 ,194 9年以来 ,中国的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经历长期的曲折反复 ,两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直至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才最终走上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也是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强调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五大发展策略与实施长远目标的关键措施,论证了我国大城市群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针、路径与方法措施,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从国情特点、城乡统筹、产业转型、区域协调、资源环境统筹视角出发,对我国城镇化的合理进程、规模建设与规划布局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区域性的研究探索,对我们深入的理解中央有关新型城镇化一系列方针政策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判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测度和评价城市化水平高低时应该对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绝对规模进行综合判断。学界通常用市区非农业人口口径来计算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外来人口考虑不够。对这种偏小的口径进行修正后发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至多略低于同等收入下的国际城市化水平。从城市人口与城市经济的适应程度看,中国的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发展状况类似的国家相比有偏低的倾向。因此,与流行的看法相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笔者认为中国城市的存量部分已经"人满为患",未来城市化的着力点应是城市的增量部分,包括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城市的设置。应进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创业制度等制度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南半球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尺度的区域和城市间经济、社会、政治联系的加强,全球城市化景观持续重构,展现出多元发展特征,对传统城市理论的解释范式提出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西方的比较城市研究开始复兴,尤其关注南半球城市经验,探索城市理论与研究范式的转型与建构,并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为了把握国际城市研究前沿,本文通过详细解读相关文献并结合CiteSpace引文空间分析,全面梳理了21世纪西方比较城市研究的最新进展,评述和解析比较城市研究的概念、发展进程、研究方向和理论成果。希望以此拓展国际视野,为中国城市理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城市化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基础,并对自然资源基础产生一系列复杂、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释了城市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的基本内涵,即资源供需矛盾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资源稀缺与替代是对城市化自然资源基础保障作用的演绎与强化,资源综合优势是城市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提出自然资源对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作用包括三种类型,即资源开发驱动型,资源结构制约型以及资源环境耦合型。并从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角度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基础,促进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ll be one of intensified urbanization, on a scale never before experienced. How do urban systems and individual cities change and develop? The social sciences have many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nalyzing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spatial dimensions of urban change. We inventory some of these approach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toward cities, urban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泉州市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礼智  汤建中 《人文地理》2002,17(2):23-26,81
面对新时期泉州市城市化发展环境的改变,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首先通过对泉州市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分析,初步判断泉州的城市化发展目前正处于迅速集聚阶段。进而提出,泉州应构筑以城市为中心,以中心城为核心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在具体建设模式上,把中心城建成富有竞争力的特大城市,从而培育地区增长极、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以及优化中心城功能结构;以"新城"模式建设各县城,使其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基地;按小城市模式建设中心镇,以构筑地区增长极和建设现代企业载体。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环城游憩地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丽君  刘继生 《人文地理》2005,20(6):98-101
本文首先对长春市城市化及环城游憩地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城市化与环城游憩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城市化的发展使居民的出游可能性增加,为环城游憩带提供了客源,并在空间上促进环城游憩地的形成;而环城游憩地则可能通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接纳劳动力而促进城市化,并可能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增长极。当然,二者不合理的发展也会对彼此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使二者良性互动,作者提出要根据城市空间扩展方向进行环城游憩地的规划、要使政府部门在规划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培育重点游憩地使之形成城市化的增长极等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