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魏泰常八年长城寻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拓跋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以后,曾两次在北方修筑长城,第一次是泰常八年(公元423年),“正月丙辰……蠕蠕犯塞。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①。还有一次是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中书监高闾建议:“於六镇之北筑长城,以御北虏,虽有暂劳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如其一成,惠及百世”②。这两条长城与阴山山脉呈相同的东西走向,太和八年长城修筑在阴山以北,李逸友先生在《中国北方长城考述》③一文中,已证实了这条长城的存在。对泰常八年长城的争议主要有两点,一是对长城经过的“长川”及西至之“五原”存在分…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长城是一条分隔线。历朝各代修建长城基本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既然目的在分隔农业社会与游牧民族,这条分界线也就自然而然地修筑在农牧交界之处,也就因而与中国北方年降水400毫米的等雨线大致相当——城以南仍有足够的降水来发展农业,而长城以北的干旱土地较适宜从事游牧。于是,长城大致上成为中国北  相似文献   

3.
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存有战国时的长城建筑遗址。不少专家和学者确定今华阴县长涧河西岸的长城,就是战国时的魏西长城遗址,即属《史记·魏世家》所说的魏惠王十九年所“筑长城”最南端的部分。这段遗址南起华山北麓的朝元洞,向北经南洞村、北洞村、洪崖村、王家河、河湾子、西关堡、凤箱城,达于渭河南岸,南北长达六公里。除这条长城遗迹外,史料指出在华阴境内还有一条长城遗址,应在今华阴县城东。《水经注》和《华阴县志》沙渠条下载“水出南山北流,西北入长城,又北注于渭”。对此记  相似文献   

4.
李娟 《文史月刊》2009,(5):52-52
“三十里桃花洞”其实不是洞,而是一条叫“向阳匣”的大峡谷。大峡谷位于山西省汾阳西部山区,东起峡口,西至黄芦岭底,长15公里,宽15米。石壁俊俏,险岩插天,是一夫当关,万夫莫越之隘。建于1400年前的北齐长城,迄今仍依稀可见。缘于此,这条大峡谷又叫“金锁关”,1997年被中国长城协会列入中国长城百关。位于峡口的向阳以及黄芦岭东侧的岭底,曾是繁华的驿站。  相似文献   

5.
正明长城从大同市新荣区的镇川口继续向西延伸,经过方山首先抵达的是宏赐堡,然后在此分为两条。一条由宏赐堡向北转,经镇羌堡、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向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这条长城当地百姓称做头道边,大部分为今天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界。另一条(当地俗称二道边、内长城)由宏赐堡向西,经里场沟、外场沟、新荣镇、破鲁堡进入左云县界,两条长城在左云县东北的黑土口又交汇成一条,继续向西绵延。这两道墙体组成了一个东西横向  相似文献   

6.
周一渤 《旅游》2013,(3):70-75
除了世人尽知的北方长城,在古老的湘西,还有一条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见证着一个王朝征服少数民族的历史。然而,从"苗疆边墙"的沉寂到"南方长城"的重新面世,这条绵延在湘西山野沟壑与古老村寨之间的墙,足足埋头"睡"过了400年。  相似文献   

7.
长城遗存     
《文博》1997,(3)
陕西境内现存的长城,有战国长城和明长城,战国长城又有秦、魏两国之分.由于较少系统的考古发掘和调查,部分长城,特别是秦国东部几条长城的全线走向、形制以及附属设施等尚未完全明晰,一些长城的性质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据已有的资料,陕西长城的基本情况是: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是我国长城第一个大规模修筑期,各国为了战争和防御的需要,不断地修筑长城,长城的军事作用在当时得了充分的发挥。目前我国长城的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却面临着日渐湮灭的危险。本文通过对战国几条战国长城的介绍来分析我国长城目前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追寻秦昭王长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党社  田静 《文博》2004,(6):34-38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修了一条“万里长城“,也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条长城让秦始皇北了不少骂名.其实,在秦始皇修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之前战国时代的秦国已经有了三次修长城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下两千年的漫长历史岁月,长城有如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腾起,纵横十万余里, 在地球上留下了蔚为壮观的人工建筑遗存。长城是心中永远雄踞的丰碑,国人大都以亲临长城为毕生的骄傲。然而,在湘西,你也可以看到这样的长城,跨崇山、越峻岭,蜿蜒起伏,奔腾飞舞,她就是长达 382公里的“南方长城”。她见证了明清时期“苗不出境、汉不入峒”汉苗隔离、“生苗”“熟苗”亲人分家的这段悲怆历史。  相似文献   

11.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上篇)史念海我国长城的建筑,起源甚早。春秋之世即已有之①”其后至于战国,就更为繁多。齐、楚、韩三国自各有其长城,魏有东西两长城。燕赵两国又有其南北两长城。秦国所筑更多。前后就有三条。就是七雄之外的中山国,也难得...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它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奔腾在华夏大地上。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将燕、赵、魏等旧长城连接扩建成为长度超过1万里的长城,后被称作“万里长城”。然而,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战火侵蚀、人为破坏等原因,致使万里长城1/3被湮灭,城墙处处伤痕累累。  相似文献   

13.
洛河右岸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我曾以《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为题撰写过一篇论文。文中一节是论述秦国"堑洛"的长城。这条长城由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起东北行,越渭河,循洛河右岸西北行,至蒲城县北城南村越洛河,至大荔县长城村,再越洛河,仍循洛河右岸西北行,约止于白水县西北洛河侧畔。这条长城湮没已久,撰文时仅知华阴县西关等处还有残存段落,其他皆就文献记载立论。文献记载在一定的条件下固有其可靠性,如果能得到确实的遗迹,则  相似文献   

14.
《文物世界》1999,(3):51-51
“三十里桃花洞”其实不是洞,而是一条叫“向阳匣”的大峡谷。这条大峡谷,位于汾阳西部山区,东起峡口,西至黄芦岭底,长15公里,宽15米。石壁峻峭,险岩插天,是一夫当关,万夫莫越之隘。从汉晋起,这里便布兵戎守,明初,置巡检司,我们可以想到当年这里曾刀光闪烁、剑影徘徊,铁马金戈卷起滚滚烽烟。建于1400年前的北齐长城,迄今仍依稀可见。缘于此,这条大峡谷又叫“金锁关”,1997年被中国长城协会列入中国长城百关。位于峡口的向阳以及黄芦岭东侧的岭底,曾是繁华的驿站。“岭底”曾有“小北京”之美誉。  相似文献   

15.
八千里路云和月,抗倭战线长达1.8万公里; 三十功名尘与土,抗倭战争历经超过三百年。 这就是中国的海上长城--明朝沿海抗倭防线。在这个特虽策划里,我们将告诉你鲜为人知的历史和现实。 海上长城其实就是"海防",不过中国人采用了修筑城墙的防御战略:建设城楼卫所于险要之地,主要城市建封闭长城包围,藏兵于城墙之内,沿海岸线布防,从而形成一条巨大的"海上长城"。从更广的意义上说,物质的防卫工事、  相似文献   

16.
东魏肆州长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孝静帝第十二》载:“武定元年秋八月,……,齐献武王召夫五万于肆州北山筑城,西自马陵戍,东至士 。四十日罢。”这条著名的长城,不少史家有过著述,却未能超越《魏书》所记,寥寥数语,难详其明[1]。近人亦著文理论,仍拘泥于文献,只作大概的推测~[2]。肆州长城究竟分布于什么地方,现存情况怎样,仍然是个谜。2000年夏天,在国家文物局文物地图总编委的指导下,山西省文物局长城考察组对该段长城进行了实地勘察,现将勘察结果作一简要汇报。 一、肆州长城构筑背景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高欢兵逼洛阳,赶跑…  相似文献   

17.
齐长城肇建原因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长城,东起长清,蛇行泰沂山脉,绵亘千里,分限齐、鲁,东行南折,走黄岛入海。西段长城始建于齐桓公元年(前685年),止于齐灵公27年(前555年)。至战国齐宣王时代(前342—前324年),东段长城业已竣工。以上大致是当前历史学家们的共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齐国,尤其是春秋早期的齐国,为什么要修建这条长城?一 齐长城之肇建并非出于战争目的人们把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齐长城与战国时期的赵长城(据《史记·赵世家》,赵长城建于肃侯十七年,即公元前333年),以及秦始皇所筑长城等量齐观,认为它也是出于战争防御的目的而修建。这一观点并非无据。《战国策…  相似文献   

18.
甘肃境内的长城与烽燧分布唐晓军长城,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八大奇迹之一。它的修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长城及其附属设施烽燧塞障的建造,不断扩展增修。甘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先后形成南、中、北三条通道。现将秦、汉、明三代建造在今甘肃...  相似文献   

19.
山西明长城     
<正>八台子长城,地处左云县三屯乡八台子村,这里的明长城墙体完整,堞垣崇隆,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腾跃盘越在摩天岭山上,十分雄险壮观,所以也有人将这段长城称为摩天岭长城,有"东看八达岭,西看摩天岭"之说。另外,八台子村还有一座残存的哥特式教堂遗迹,它与中华民族古老的长城在这里相伴,构  相似文献   

20.
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两边是老乡李荣葆在甘肃省华池县元城乡林沟村、南梁村和陕西省吴旗县林沟梁村分界处,有一条高约2—3米、顺山脊沿沟若隐若现、时断时续、蜿蜒伸展的土垒,酷似倒塌的土墙,当地群众叫它“边墙”,实际上它是战国时期的秦长城。长城沿分水岭而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