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者间对(弋卩)其卣三器之真伪问题每多聚讼。李棪斋先生《晚殷(弋卩)其卣三器考释》一文论之最详。而于三器之定名,李学勤及孙稚雏两先生均注意及六祀(弋卩)其卣之作器者为作册“”,故以为宜改称“隻子卣”,所论至为恰当。然一般学者已习惯(弋卩)其三卣之称谓。今后对三器之称名,不妨自我调整。 二祀及四祀(弋卩)其卣两器,除盖、器有“亚獏,父丁”对铭外,二祀卣外底另有铭文37字。四祀卣外底则有铭42字。铭文出现在器外底虽非绝无仅有,然确属鲜见。且两器亦经修补,故引起不少有关三器真伪之讨论。  相似文献   

2.
(弋卩)其三卣传1931年前后出土于河南安阳。李棪曰:“一九三八年七月,予在北平度假,与徐鸿宝丈森玉、黄质丈宾虹、容庚教授希白、于省吾教授思泊,在黄濬百川之尊古斋茗谈,时《邺中片羽二集》方成书,群誉其鉴别之精,印刷之善。主人黄氏以二祀正月丙辰(弋卩)其卣拓本分赠,在座诸公,除予末学外,皆一时俊彦,而于教授更素以辨伪著称,然对此新出之器,亦以为足资考证。于氏旋于一九四三年撰《释(耳口》一文中,引用四祀四月乙巳卣铭文之字,可见其对(弋卩)其制器之重视  相似文献   

3.
(弋卩)其卣三器铭文内容涉及殷商晚期的祭祀制度和晚殷的历法。本文认为晚殷采用祀周年制度纪时,即日、旬、月、祀,一旬10日,一月3旬,一年12个月,360日,无大小月之分,大约6年置一闰月。  相似文献   

4.
(弋卩)其三卣是晚商帝辛时代的青铜器,三卣均铸有铭文,内容涉及商代礼制与宗教活动,非常珍贵。关于三卣的真伪,旧有争论。但是从铭文字体和内容看,绝对不伪。下面对三卣铭文略作考证,仅限于笔者学力所及,凡不认识的奇字,不强作解说。  相似文献   

5.
商代晚期铜器六祀切其卣(下文简称六祀卣)铭文中有一"(圭)"字(Y10.5414①),这个字收录于<金文编>附录下009,未释.此器为商王帝辛时代的标准器,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器盖同铭四行二十九字,器铭少一字.  相似文献   

6.
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一般铸文字数不多,少则一二字,多者四五字,目前已经发现的铸有数十字铭文的器物仅有几件。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三件晚商帝辛时代(弋阝)其卣,因分别铸有27、39、42字铭文而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被视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珍品。三件(戈阝)其卣铭文内容涉及商代礼制与宗教活动,有关学者考证,所记祀典可以排进帝辛时的周祭祀谱。长期以来,(戈阝)其三卣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有关的研究从未间断。择其要目,对  相似文献   

7.
保卣新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保卣新解彭裕商(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保卣,与之同铭尚有一尊,传出土于洛阳。其器形、纹饰及铭文措词等均带有较浓的殷人色彩,然铭末“既望”一词又是周人历法的特色。其时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应属成王之世,我们同意这样的看法。对该器铭文的考释,学者往往将其联系到周...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4,(1)
2005年1月,山西绛县横水M2出土了一件铜卣(M2∶75),器盖对铭。根据器形判断,其时代属于西周中期偏早。根据铭文判断,铜卣器主名"肃"。肃卣铭文共66字,可分为四句话,各为一段。铭文记载了一个西周时期关于降低庶人社会等级的罕见案例,从此案例可以看出西周庶人有人身自由。在任何阶级社会,庶人即自由民阶层都是构成社会的基础,因此这篇铭文的阐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江涛  庞小霞 《南方文物》2009,(4):92-92,93-96
1973年,在山东兖州西李宫村发现一批铜器,见有铜卣、铜爵、铜觚和铜刀各一件,其中铜卣盖内与腹底铸有铭文“蜀册父癸”,铜爵腹内铸有铭文“移父癸”。铜卣与铜爵铭文第一个字基本相同,应为同一个字,一般认为是“索”,材料公布者认为器主是《左传》定公四年载周初封鲁所赐殷民六族之一的索氏。本文在重新考释该字的基础上,对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几件从废铜中检选出来的重要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湖南省从废铜中检选出大批的珍贵文物,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介绍如下:(一)商枭卣共两件,是1957年在株州废铜交接站采集来的.卣均作两枭鸟相背立,四足一梁,极其生动,与商周彝器通考图版六四七、六四八所载两枭卣形制,如出一范.一器花纹细密,精美异常,一器虽较简单而形态毕肖.原器盖已失去,经湖南省博物馆修复始成完器.(页29图2、3)(二)西汉杨子赣铭文铜? 杨子赣铜?,系放解前在长沙市东南郊区徐家湾杨家山发现的.器全高20、口径14、腹径25厘米.器盖和器口边沿均有"杨子赣家铜?盖并重十六斤"和"杨子赣家铜?容三斗有盖重十六斤"等铭文,器内贮有粟米.  相似文献   

11.
新发现的■方鼎对商末周祭问题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铭文中与周祭有关的内容为:“乙未王宾文武帝乙彡日……在五月惟王廿祀又二。”所载历日为二十二祀五月乙未,周祭为彡祀,被祀先王是帝乙。这条铭文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明确记载被祭的先王是帝乙,由此可以肯定此铭文属于帝辛世;第二,它记载了完整的年、月、日干支、祭名,这样就有可能将其排在具体的帝辛祀谱中;第三,在黄组卜辞的周祭系统中,武乙、文丁、帝乙是否入祀谱尚无定论,如果此铭文能按照合理的方式排入帝辛祀谱中,就证明了在帝辛时代帝乙同其他先王一样,列入周祭系统。同时也…  相似文献   

12.
筒形卣是青铜卣中形式较为特殊的种类,流行时间很短,发现数量也很少,但在周初青铜器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以往的学者在青铜卣的研究中对筒形卣多有涉及,重要的如陈梦家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对青铜卣型式的系统研究中,将筒形卣列为单独的型式,在其下虽只有寥寥数十字,但有许多看法至今仍很值得我们借鉴;朱凤瀚先生将卣分为九型,其中筒形卣被归人H型中的b亚型,并注明为西周早期器;王世民等先生在西周铜器的断代研究中将卣分为三型,在长颈壶形卣和扁圆体罐形卣之后即为筒形卣,也指明了筒形卣属于西周早期这一年代特征;卢连成、胡智生先生的研究中也曾对筒形卣的年代与分布地域进行过大胆的推断。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4,(1)
卣作为盛酒器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本文主要从器型、纹饰及铭文三个方面对寜作父乙卣进行论述,对其断代分析并对该器物圈足的夔纹作以辨析,对器铭独特性作以研究讨论,最终表现其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录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真伪迄今仍无定论。容庚曾认为此器乃卣之有铭残底而镶入无字尊内。但这个意见并未得到公认,近年来也不断遭到质疑。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直未公布录尊的X光射线透视照片,学者的讨论多基于对器物外部的观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文采用版本学的思路,对录尊的收藏与流传历史进行梳理,共勘校十一种铭文拓本,考察其各自产生的时间及彼此的因承关系,发现拓本可以截然分为两类。而只有原器损毁,有铭文的卣底镶嵌到尊内这一过程,才可能导致两类拓本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陈新冬 《文博》2014,(1):49-51
卣作为盛酒器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本文主要从器型、纹饰及铭文三个方面对寜作父乙卣进行论述,对其断代分析并对该器物圈足的夔纹作以辨析,对器铭独特性作以研究讨论,最终表现其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八年夏,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六十四件,另有一件楚镈,上铸铭文三行,合计三十一字,对于研究楚、曾两国的关依,对于的定曾侯乙墓的绝对年代,都有极大的意义。由于宋代曾在湖北安陆出土过一件铭文相同的楚钟,?以古今学者曾经作过很多考释,但因个别字句来臻妥贴,以致影响了它们的台历史阶值,现在提出我的粗浅意见,仅供同志们参考。楚镈释文当作:”隹(唯)王五十又六祀,?(赴)自西?(阳),楚王?章乍(作)曾侯乙宗彝,寞(奠),之于西?(阳),其永(口寺)  相似文献   

17.
西周初青铜器叔(罐)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軧)后常驻(軧)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軧)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8.
作册嗌卣是西周早期时器,以文献与铭文相互参证,释读铭中关键字词,可知铭文不仅反映了大宗无嗣则取小宗支子继大宗为后的现象,同时也表现了西周初期祔祭典礼的情形,由此又进而得知此卣是为举行祔祭典礼制作的礼器.  相似文献   

19.
青铜鹰首提梁壶出现于战国早期,但传世的一件铜壶(何壶)却铸有西周早期铭文。本文通过与该壶形制相类的铜壶以及铸有相同铭文的尊、卣相关特征的综合考察,推测这件被诸多著录书辑录的鹰首提梁壶很可能是一件作伪之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新发现的■方鼎和荣仲方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利艺术博物馆近期收藏的■方鼎和荣仲方鼎,都有珍贵的铭文。■方鼎有铭文两处38字,记载了商王纣祭祀其父帝乙的事迹,历日为廿二祀五月乙未日,与由甲骨文等推定的祀谱相合。鼎铭中纣居于阑地,应在殷墟之外不远。荣仲方鼎则作于西周早期,有铭文48字,与当时学制有关。其历日有“生霸吉”一词,和周公庙背甲上的“哉死霸”一样,是过去从来不曾见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