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颐年堂的铀矿石探测表演 1955年1月15日下午3时许,北京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室。与会者不仅有毛泽东、刘少 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彭真、李富春、陈毅、聂荣臻、薄一波等中央领 导人,还请来了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三强和地质部副部长刘杰。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他开宗 明义:"今天,我们这些人是来当小学生的,请你们这些科学家来,是给我们当老师的,请你 们就原子能的问题,给我们上一课。"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身后,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卓琳。这位出身于云南富绅之家的千金、北大物理系的学生,毅然投身革命后与邓小平相识相知,相濡以沫58年。在漫长的风雨人生中,卓琳没有在政坛上出头露面,而是默默地支持帮助邓小平的工作和生活、悉心照顾家庭,抚育子女成人。请看《伟人身后的贤内助——卓琳》一文。  相似文献   

3.
面孔     
■邓小平夫人卓琳2009年7月29日,卓琳因病逝世,享年93岁。遗愿将骨灰洒向大海。卓琳本姓浦,云南宣威人,生于1916年4月6日。1937年,她同两个姐姐来到延安,并在这里结识了邓小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饮食有自己的规律。1987年“世界船王”包玉刚宴请邓小平全家时,邓小平竟喝了6杯茅台酒。邓小平非常喜欢喝米酒,有时甚至和夫人卓琳一起自酿米酒。卓琳善于酿酒,她根据邓小平身体状况,亲自酿糯米酒,尽量满足邓小平的口味。糯米酒是我国传统的补益类酒种。李时珍云:“米酒大热,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休忧发怒,宣言畅意。热饮之甚良。”当时邓小平血糖有些低,因而饮用性温热的米酒有利  相似文献   

5.
1958年11月28~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同志主持会议。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罗荣桓、陈毅、李富春、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柯庆施、李井泉、谭震林等84名中央委员、82名候补中央委员出席。  相似文献   

6.
刘金田 《纵横》2013,(12):17-21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是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坚定的共产党人。毛泽东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为共同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器重邓小平,邓小平十分敬重毛泽东,总把自己看成是毛泽东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曾经说过:“关于党的学说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学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  相似文献   

8.
高小环 《铁军》2023,(1):28-29
<正>数日来,毛泽东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不停地抽着烟,反复催问机要秘书:有没有新四军突围的消息?窑洞外,寒风刺骨,谁也不敢走进毛泽东的窑洞,机要秘书索性在机要科的窑洞里坐了下来,等有了消息再回去报告。机要科的同志一直在焦急地盯着电台。“嘀嘀……”,微弱的信号,终于传来了!电文被译完后,机要秘书拿着电报飞快地向毛泽东住的窑洞跑去。毛泽东焦急地等待的,正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的情况。新四军被国民党围攻的详细信息,竟然在很短时间内就上报给了在延安的党中央。  相似文献   

9.
我第一次见到薄老是在1963年4月,当时我任太钢计划处处长,在北京参加全国冶金工业计划会议。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彭真、薄一波、李富春等领导同志在中南海会见了全体代表。至今我还珍藏着这一珍贵照片。我第二次见到薄老是在“文革”结束后薄老主持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上。他在会上谈到了关于解决预算资金不足的经验。他说:好多部门反映钱太紧,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甚至编出购物预算,因没有资金而买不到急用的原材料和设备。并说沈阳曾打过这样的报告。薄老没有统一给增加资金,而要大家搞清仓核资。他还亲自到沈阳微  相似文献   

10.
“四大姐”在梨园几乎是人人皆知,她们是:邓小平总书记的夫人卓琳、万里委员长的夫人边涛、习仲勋副总理的夫人齐心、总参谋长杨勇上将的夫人林彬。  相似文献   

11.
武际良 《纵横》2014,(10):49-53
35年前的1979年1月1日,新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月末,应美国总统卡特邀请,邓小平偕夫人卓琳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30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美。邓小平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国防科技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防科技观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国防科技思想进行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1998,(1)
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藏有毛泽东、李富春的一封英文信件,是中美关系史的珍贵资料,现译出,格式一依原函:  相似文献   

14.
建国之初,出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邓小平、高岗、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分别从西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北局调入中央和国家机关任职,史称"五马进京"。在这次调动中,作为西北局第二书记的习仲勋被委以中宣部部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当毛泽东把这一变动告诉林默涵和胡乔木时这样说道:"告诉你们一个消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2月的一天,一个70多岁的老先生垂危病榻,久久难咽下最后一口气。他在回顾自己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他在等待自己心爱的小女儿的到来。他就是云南鼎鼎大名的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护国、护法爱国运动的坚定追随者浦在廷先生,他在等待的是心爱的掌上明珠卓琳。小女儿卓琳在抗战初期抛弃家中优裕的生活,投奔革命圣地延安;1939年和邓小平喜结良缘,在宣威及省城昆明引起了一阵子轰动。老人听说女儿已随刘邓大军到了重庆,便捎信给她,希望能在瞑目之前看上她一眼。待卓琳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浦在廷才溘然长逝,终年77岁。浦老先生一生追求进步,…  相似文献   

16.
阎长贵 《炎黄春秋》2008,(10):33-34
“窑洞对”是怎么回事,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它通常所指的是,毛泽东和黄炎培在1945年7月的一次谈话。本文为便于说明问题,特再把它重复叙述一下。  相似文献   

17.
金翠 《世界》2004,(9):26-33
《永远的小平——卓琳等人访谈录》讲述了一个朴素到极点的中国家庭故事。该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文内容节选自该书第二章“相濡以沫58年”。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赋予邓小平历史的重任 1974年国庆节刚过,毛泽东在武汉提出要筹备四届全国人大、酝酿国家机构人事安排。10月4日,毛泽东让秘书用电话告诉王洪文:毛主席提议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要王把他的这一重要人事安排告诉周恩来。10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传达毛泽东的“八月指示”,宣布:“中央决定,在最近期间  相似文献   

19.
《炎黄春秋》2020,(6):85-88
1937年,美国新闻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历尽艰难,独自访问延安。在毛泽东和朱德帮助下,她得以见到许多中共要员和红军高级将领,但未能与已率部队前往云阳前线的任弼时和邓小平谋面。在她向毛泽东表达了想采访任弼时和邓小平的意愿后,毛泽东亲自为她写了一封介绍信。但当海伦到达云阳时,任弼时、邓小平已随大部队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海伦终于见到了邓小平,并将珍藏了42年之久的毛泽东的亲笔信交给了他。  相似文献   

20.
“三项指示为纲”是1975年整顿中邓小平提出的著名口号。邓小平以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三项指示为纲,在毛泽东本人和周恩来等的支持下,与“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领导整顿取得极大的成功。可是,在全面整顿即将展开之际,毛泽东对“三项指示为纲”又予以否定,并发动了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研究这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对全面认识毛泽东、邓小平,对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很有意义的。毛泽东提出三项重要指示的经过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