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借这篇古文,毛泽东对周恩来的言下之意是,“文革”运动事已至此,风吹雨打,我们又都风烛残年,为臣有难处,为君亦有难处啊  相似文献   

2.
徐中远 《纵横》2013,(10):10-12
毛泽东终生酷爱读书,一生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因为从事图书服务管理工作,我得以看到毛泽东生前读过的存放在中南海故居里的全部图书。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书共有近10万册,有的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阅读过保存下来的,大部分则是进城之后他根据读书需要用自己的稿费或工资收入逐步购买添置的。  相似文献   

3.
崔自力 《史学月刊》2003,(8):124-125
历史伟人毛泽东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其伟大功绩举世公认。但在他晚年 ,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毛泽东的成功与失误 ,正确与错误 ,固然有一定的历史机遇和历史性客观原因 ,但也与他的独特的治国理念与法制观有很大的联系。认真分析总结毛泽东法制思想的得失 ,无疑对研究当代中国的历史和未来 ,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毛泽东晚年的法律思想作一探讨。一 实用主义的“工具论”法律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对法制建设还是比较重视的。在红色政权的建设中 ,他主持制定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对于毛泽东、蒋介石来说,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岁月。历史把他们的希望与遗憾、成功和失败、喜悦与忧伤交织到生命的最后。  相似文献   

5.
权力平等是毛泽东一生中追求的最高价值,尤其在晚年时期,他陷入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平等世界。而在平等中,他最关注的就是干群关系,为此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本文就从他对干群矛盾的认识、实现平等的途径以及其局限性来作一阐述。研究毛泽东晚年的干群平等观,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涤生 《湖南文史》2013,(12):17-17
1961年8月,毛泽东住在庐山。一天临睡前,他和卫士张仙朋讲了许多心里话。他谈到,他晚年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我不当知识分子,当劳动者。这样我可以多了解一些情况,我可以多活几年,不吃猪肉,只吃鸡蛋、青菜,安眠药也可以减少。最近25年来,从延安时期起,给我派这么多人,吃得又好,我非常不舒服。我下放可以使我做调查研究,不当官僚,对全国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虎气雄风、一世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他柔情似水、忧患如山的另一面。有人说,毛主席晚年是哭死的。此话可能有点偏颇,但也确实反映了毛泽东晚年心绪、心境和心结的一个侧面。顺手查查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2003年12月由逢先知、金冲及主编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的记载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毛泽东在其晚年确是常动感情,甚至痛哭失声。毛泽东晚年常在泪水中生活倒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8.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00,(3):146-147
研读毛泽东晚年的有关资料,深感毛泽东晚年陷入阶级斗争扩大化迷雾太深,以致铸成其晚年之错。阶级斗争是个双刃剑,用之准确,可破敌得胜;用之背反,难免自遭其害。事实正是如此。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比之陈独秀、王明等高明,就在于他了解并准确掌握了该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并在革命实践中加以灵活、恰当地运用,所以从并岗到延安再到北京,领导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则反之,令人深以为憾。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病逝前夕,曾因患老年性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达600多天。毛泽东患眼病之前,党中央为减轻伟大领袖看不见的痛苦,采用绝密的方式组织当时的文艺界名流,专为毛泽东录制古诗词曲子,以期望老人家能以耳代目修身养性。这批录制的词曲在毛泽东的晚年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伴随毛泽东度过了孤独难耐力不从心的黄昏时节,让他那颗伟大而又负重的心灵得到些许宽慰……记者偶然听说这段秘史,便追踪采访力求将其“复活”。  相似文献   

10.
徐中远 《纵横》2013,(8):4-11
1971年9月13日的林彪叛逃事件,给毛泽东精神上的打击是沉重的。因为,林彪是他选定的接班人,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国内外世人皆知。然而,这个接班人却在暗地里阴谋政变,密谋杀害他,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正如本文作者所言,“认识历史思想,思考社会思潮的交锋,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本文作者在《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中,评述了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间大陆的八种思潮。部分章节为了理清脉络,在时间的前后节点上有所突破延伸,但也以这30年起伏变化为主。本刊从2012年第6期起,逐一向大家介绍这八种思潮。  相似文献   

12.
李付安 《史学月刊》2002,(4):125-128
为了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避免中国出现修正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和毛泽东提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思想。但由于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作出党内出现修正主义的错误判断,最终使培养接班人的实践偏离正确轨道,导致“化大革命”发生,造成与主观愿望相反的严重后果。但总的看来,这一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正确的,富有远见的,至今仍具有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时下的某些观点不同,笔认为当时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做法现在依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晚年重读古书和所做的决策从1972年末开始,毛泽东主席通过姚文元要我们(参加标注的学者颇多,复旦大学就有谭其骧、陈守实、杨宽、王运熙、章培恒、胡裕树、顾易生、邹逸麟、王文楚、徐连达等。标注稿由原上海市委写作组王守稼、许道勋、吴乾兑、董进泉、刘修明等联络,由朱永嘉、王知常审定)标注的古文和诗词文赋有100多篇,那时他眼睛有病,视力不行了,但还坚持读书。  相似文献   

14.
汪东林 《百年潮》2004,(3):70-71
毛泽东是创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代伟人,梁漱溟是一位集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中国新儒家的鼻祖.关于他们两人之间半个世纪的交往细情,笔者在拙作<梁漱溟问答录>和<梁漱溟与毛泽东>中作过记述.我现在要补写的是毛泽东晚年关于梁漱溟的一段批示,这个批示笔者在撰写上述书文时尚未发现,虽然只是点了一下梁漱溟的名字,却很能说明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直至晚年--逝世前一年多,在他的思想宝库中,仍然闪烁着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晚年钱钟书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在初冬的寒风中悄然病逝。他病逝的次日,新华社发了一个通稿,内中透露一个外界鲜知的信息:“江泽民总书记在12月19日晚,钱钟书先生逝世不久,亲自给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钟书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希望杨绛先生保重身体。  相似文献   

16.
晚年许世友     
李文卿 《文史天地》2002,(12):57-57
南线自卫反击作战结束的时候,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受命调任军委常委。但他以身体不好为由,向中央提出不再工作,也不进北京;又因不适应广州的潮湿气候,他要求回南京休息养病。中央批复同意。  相似文献   

17.
晚年康有为     
康有为晚年有印一方,为吴昌硕所篆,朱文小字,常常把玩不已,其文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几概括自己一生经历。海外倦游归来,中国政治舞台上又有了他“保皇复辟”的身影。1917年康有为与张勋共同“丁丑复辟”成功,一时间南北将帅、朝野名流,几皆唯康南海马首是瞻。当时他在上海常驻“辛家花园”,颇类似于总理内阁之所在,天下之人率奔集于此,受其指挥。  相似文献   

18.
晚年任仲夷     
2005年11月21日,91岁的中共元老任仲夷,落下人生帷幕,遗体在广州火化。灵堂就设在他平日所用的书房里。这是他的遗愿,不张扬,不铺张。任仲夷静静地走了。从他15日病重起,海内外媒体便对他进行了持续的报道,称赞其功勋,追忆其生平。数以万计的网民则在各自钟情的论坛上留下了思念之情。人们思念他,因为他是广东思想解放“闸门”的开启者,是改革开放之初关键时刻的引领者,是因为“这位先锋与长者的身上,有我们不可遗忘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19.
从印制“大字本”古籍看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心态刘修明“大字本”古籍是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按毛泽东的要求校点注释的古代历史文献①,共86篇,包括史传、政论、辞赋、诗词、散曲等体裁。前后有三种版本形式,字体都比较大,从正文四宋、注文小四宋,发...  相似文献   

20.
32年前,潘复生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招待所接受"监护审查"期间,现《南阳日报》社印刷厂厂长陈连兴(现年60岁),有幸拜访了他,并与其畅谈。陈连兴通过仔细认真回忆告诉我,这位曾当了多年河南和黑龙江两个省委第一书记,沈阳军区政委和全国供销合作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