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魁 《百年潮》2014,(3):45-50
正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成立的背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阶级斗争的弦又开始逐渐绷紧。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批判新编昆曲《李慧娘》和繁星(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从此开始了在报刊上一系列的公开点名批判的风潮。1963年11月,毛泽东对《戏剧报》和文化部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说:一个时期《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  相似文献   

2.
2014年,全世界的戏剧导演好像都在重排莎士比亚,纪念这位剧作家诞辰450周年。光是在中国,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新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今年夏天的日本利贺也是如此。戏剧节的主人铃木忠志复排《李尔乇》,韩国导演用民俗乐器改写《仲夏夜之梦》,中国导演黄盈则带来了他的《麦克白》。  相似文献   

3.
人物名片迈克·麦达沃,现任美国“凤凰电影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41年出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后进入“环球电影公司”开始电影生涯。他是《莫扎特传》、《与狼共舞》、《沉默的羔羊》、《西雅图未眠夜》等著名电影的制片人,1993年获得美国“电影先锋奖”。在好莱坞附近卡弗城的西华盛顿大道上,有一栋其貌不扬的红砖小楼。好莱坞著名制片人麦达沃先生的“凤凰电影公司”就坐落在此。作为著名影片《与狼共舞》、《沉默的羔羊》的制作人,麦达沃先生最近参与制作的美国惊悚大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4,(2)
1993年12月11日,在山西电视台举办的“五彩缤纷”晚会上,多名来自京城的山西籍艺术家为家乡父老登台献艺。其中有一位人们熟悉的老人,虽年过古稀,但宝刀不老,雄风犹在,他演唱了电影《父与子》的主题歌《拉车》,还与另一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子岳先生演出了《新黄河对口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他就是75岁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先生。  相似文献   

5.
《华夏地理》2008,(6):191
时尚与电影在一起.会产生让人入魔的奇妙反应。近日,中国第一部时尚电影《时尚先生》正式登陆全国各大影院。这部电影是时尚集团成立15周年之际对中国时尚界的献礼,也是《时尚先生》杂志社的品牌拓展和延伸。在电影《时尚先生》当中,所泄露的美丽不仅是华服.还有关于时尚圈的潮流纷争,人世间的市井百态。灵与肉.梦与歌,绚烂,华丽,苦痛与卑微.都将在这部电影中呈现。作为国内时尚电影的开山之作.《时尚先生》将倾力展现中国时尚精英们的品位和魅力.传递时尚、前卫、健康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2013,(7):22-22
每年七月,阳光投射下的阿维尼翁小城,俨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节日舞台。数以万计的戏剧爱好者从世界各地"挤进"法国南部这座只有8万居民的小城,吸引他们的正是全球戏剧界负有盛名的阿维尼翁戏剧节。阿维尼翁戏剧节创办于1947年,创始人是著名演员兼导演让·维拉尔。戏剧节是欧洲主要的戏剧庆典之一。阿维尼翁戏剧节分为IN和OFF两部分。IN部分是由法国官方  相似文献   

7.
李英 《巴蜀史志》2009,(3):57-59
成都第一次演出《抓壮丁》 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戏剧爱好者吴雪从他的家乡川北岳池县来到成都,在西门上的灯笼街,办了一家大同影片公司,用照相机和留声机配合.拍了一部电影《峨眉山歌》,由周空空和黄侯担任男女主角。黄侯在片中引吭高歌:“惟愿天爷下大雨哟,保佑娃娃吃白米唉!”歌声凄厉,催人泪下。但拍电影器材缺乏.条件还不成熟,仅仅昙花一现。爱好戏剧的吴雪又不甘心.便约好友陈戈、戴碧湘等人,筹划上演文明戏。  相似文献   

8.
汪东林 《纵横》2011,(5):49-54
图文小记之十五:直言不讳的吴祖光先生吴祖光先生生于1917年,比我年长20岁,但他是成名很早的戏剧家。远在60多年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就因为拜读了他的名作《风雪夜归人》,而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1955年我考人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则看了他更多的作品(含话剧、电影)。  相似文献   

9.
孙瑜 《纵横》1997,(11)
关于我编导电影《武训传》的经过,前后历时很久,曲折颇多,也是我电影艺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早在1944年夏间,我在重庆北温泉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工作时,有一天,厂长李清悚领了陶行知先生来会见我。陶先生送给我一本《武训先生画传》,他希望我有机会时能够把清朝的武训一生艰苦办义学的事迹拍成电影。 我怀着很大的兴趣细读了那一本由段绳武主编、孙之俊绘画的《武训先生画传》,深深地为武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2月28日,我应上海市文联和上海戏剧家协会邀请,由贵州高原来沪参加田汉铜像揭幕典礼,心情的激动是难以言表的。特别在揭幕时,我一听到《义勇军进行曲》,仿佛又把我带到了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的硝烟之中。田汉先生从抗日战争起,就是我们抗敌演剧队的领导人之一;同时在戏剧方面,也是我们的尊师。更确切地说:我们就是在《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乐声中,和在《扬子江暴风雨》、《丽人行》、《再会吧!香港》等力作中,受到启迪成长起来的文艺战士。几天来,无论在座谈会上,还是在老战友之间的交谈中,无不对田汉先生终身为…  相似文献   

11.
东西     
中国的戏剧大时代西式话剧在中国并非本土剧,戏曲和其他形式的表演长期占据着剧场舞台。不过如今,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如成都国际戏剧节等各种节成为推动力量的一部分,它将一种新形式的戏剧带到了中国二三线城市。如今,在二线城市几乎每年都开设新的戏剧节。  相似文献   

12.
张传厚 《纵横》2009,(12):24-28
新闻界的老报人也许还记得南京报坛有办报兄弟俩,哥哥张友鸾曾在多家报社任过总编辑,后自办了《南京人报》,报界习惯称他为“张大先生”。弟弟张友鹤在南京创办了第一家晚报《南京晚报》,人们称他为“张二先生”。他们是我的伯父和父亲。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最具有艺术精神的藏语电影开篇巨作"的《喜玛拉雅王子》用后现代、后殖民手法和视角颠覆了莎翁戏剧《哈姆雷特》的"复仇"主题,着力表现"真爱与宽容"。电影揉合了中英文化、中藏文化,成功地移植了东方哲学思想、宗教文化气息,东方理念和东方神韵,让观众领略东西方文化的奇特交融。本文拟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解读电影《喜玛拉雅王子》对戏剧《哈姆雷特》人物关系和情节的互文与颠覆,并着重挖掘《喜玛拉雅王子》如何嫁接藏族苯教文化、汉族儒、道教文化和西方文化,全新演绎雪域王国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4.
我1964年大学毕业时22岁,被分配到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编辑部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家选我当了《尽朝晖》这个组织的头儿。1967年中直机关成立革筹小组,李英儒同志是戏剧口的负责人,他物色了十余位年轻人,成立了戏剧口革筹小组。我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正主编李良志张宪文这是一套记录1931-1945年间中华民族抗战的丛书,包括《抗战版画》《抗战电影》《抗战歌曲》《抗战漫画》《抗战诗歌》《抗战时评》《抗战戏剧》《抗战信札》《抗战照片》等9部著作,近300万字。本丛书图文并茂地记录和再现了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努力与拼搏,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在发扬光大革命文化、宣传国人抗战事迹和精神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同时,这些作品又弘扬  相似文献   

16.
正主编李良志张宪文这是一套记录1931-1945年间中华民族抗战的丛书,包括《抗战版画》《抗战电影》《抗战歌曲》《抗战漫画》《抗战诗歌》《抗战时评》《抗战戏剧》《抗战信札》《抗战照片》等9部著作,近300万字。本丛书图文并茂地记录和再现了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努力与拼搏,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在发扬光大革命文化、宣传国人抗战事迹和精神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同时,这些作品又弘扬  相似文献   

17.
散木 《文史精华》2003,(6):26-31
因一部电影、一部戏剧遭受到不公平的批判,而作者由此罹难,这是发生在20世界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悲剧。在《建国后中国电影界的三桩要案》一文中,叙述了至今仍是谜团的1955年著名电影和戏剧导演史东山之自杀,1957年杰出导演和演员石挥之失踪屈死,以及电影剧作家海默因创作于1956年的一部电影在“文革”中被活活打死之经过。  相似文献   

18.
现任美国西雅图航空公司空运总监,西雅图中华商会副会长的吴庆齐先生,以其在美国运输业上的卓越成绩,最近被北美《西华报》、《侨商报》以及多家英又报刊合力“西雅图的成功人物”。成功来自勤奋吴庆齐先生,1943年出生于贵州贸阳。6岁时随母亲丁文静(贵州瓮安县人,曾就读于贵阳女中)去台湾。在童年的记忆中,贵阳给他留下美好的印象。至今,他仍然念念不忘这块生育他的故土。吴庆齐在台湾读完高中后就进入社会谋生。他做过旅行社导游、饭店会计,最后转入运输部门工作.可谓艰辛备尝。但无论做何种工作,他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  相似文献   

19.
一生求索——记著名影剧编导严寄洲□李炎严寄洲从1939年起从事戏剧编导和电影、电视剧的编导,至今已58年。今年,他已80高龄,但仍奔波于影视事业。我知道他的名字,是在50年代。1956年,我看了他编导的电影《这决不是小事情》给我留下了印象。以后,又...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     
《贵阳文史》2012,(1):17
1976年"四人帮"粉碎之后,政治上、经济上的拨乱反正,中国文艺的春天来到了,被禁锢的戏剧、电影重新与观众见面,电影创作又迎来了新的春天。通常把1976年——1989年称为中国电影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