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必武奉命到武汉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公然向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猖狂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同胞、  相似文献   

2.
1937年冬,日寇向中国大举进攻,直逼首都南京,形势危殆,朝不保夕。国民党政府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早已退至山城重庆。日军入侵南京前夕,蒋介石的近卫军——南京教导总队队长、黄埔一期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与章太炎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袭击我国沈阳后,又向东北三省发动全面进攻。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3个月的时间,东三省竟全部沦落到日寇  相似文献   

4.
<正>1931年,日寇的铁蹄踏上了中国土地,他们不满足于侵占着中国的东北三省,妄想扩大土地,掠夺更多资源。1937年7月7日,日寇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他们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狂叫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下了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6周骇人听闻的血腥大屠杀,被枪杀和活埋的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中国人民面临巨大的灾难,隐藏着巨大的亡国危机。为了拯救民族、拯救国家,  相似文献   

5.
《文史博览》2010,(9):46-47
<正>中央社重庆四日电:"蒋委员长(蒋介石,编者注)已承允担任中国战区(包括越南泰国)同盟军陆空联军总司令职务。"伦敦四日路电:"蒋委员长被任为中国战区(包括越南泰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8日,即"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方针,8月20日,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发表了《为和平合作联合宣言》。湖南省博物馆于1959年征集到该宣言两份,一份保存完好,另一份破损严重。《宣言》纵32.8厘米,横38.8厘米,有光纸,石印,全文1600余字。  相似文献   

7.
关心战事 自从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犯华北,中国军队奋力反抗。一时间,全国群情激愤,掀起了抗日高潮。但是,由于蒋介石“不抵抗”密令的传达,华北很快陷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中原和江南一带也岌岌可危,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8.
关心战事     
自从1937年7月7日爆发了“芦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犯华北,中国军队奋力反抗.一时间.全国群情激愤,掀起了抗日高潮.但是,由于蒋介石“不抵抗”密令的传达,华北很快陷落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中原和江南一带也岌岌可危,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9.
早在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由于蒋介石卖国集团抱不抵抗主义,顽固地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求荣政策,因而使整个东北地区沦陷于日寇铁蹄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10.
广州失陷,武汉不保,使抗战形势,起了新的变化.日寇已宣布在汉口成立伪中央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为谈判对象.在中国方面,蒋委员长抗战是坚决的,但某些亲日分子,已经开始活动和平妥协.目前抗战形势,一方面是困难加多,一方面是抗战  相似文献   

11.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  相似文献   

12.
淞沪抗战的爆发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吞并整个中国的野心。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得手以后,从1931年11月起,先后在天津、青  相似文献   

13.
简明中国银行史(四)王一成,达津(三)日伪银行的活动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在东北公开发动了侵华战争,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下,日本迅速占领了东三省,扶植起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寇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把侵华战争扩大到中国关内...  相似文献   

14.
徐珣 《文史天地》2006,(7):39-41
一九三五年初,浙江省湖州流传“中国又出现了一位蒋委员长”的小道新闻。戴笠闻悉后,马上发出指令:谣言有碍总裁形象,务必严格追究,一查到底!  相似文献   

15.
内忧外患的历史转折关头,铿锵有力的语言最能诠解朱德的战略思路和人生选择。“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要以我们的头颅和热血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把汉奸铲除干净,那时再回来与我们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相见,过快活的太平日子。”“追随全国友军之后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奋斗到底!”这不正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吗!  相似文献   

16.
我说我是陈伯华的“陈派” 香港的好景不长。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得寸进尺,步步南侵。武汉、长沙、桂林相继失守,又逼近广州。大炮的轰鸣在港九一带隐约可闻。社会上盛传日机要轰炸香港。港英当局亦为之惶恐不安。为安全计,刘骥带着我乘船躲过日寇数次轰炸,到了上海,住进租界内的马斯南路,那儿有我们的一幢房子。  相似文献   

17.
中条山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抵抗日寇在华北向国民党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扼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虽然国民党主要当权者推行消极抗战的方针,致使中国军队在中条山会战中丧师失地,遭到失败,但是,广大中国将士敢于同凶恶的、具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日本侵略者交锋,四万余名中国将士牺牲在与日寇作战的疆场上,表现了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纪念。  相似文献   

18.
香港的好景不长.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得寸进尺,步步南侵.武汉.长沙、桂林相继失守,又逼近广州.大炮的轰鸣在港九一带隐约可闻.社会上盛传日机要轰炸香港.港英当局亦为之惶恐不安.为安全之计,刘骥带着我乘海船躲过日寇数次轰炸,到了上海,住进租界内的马斯南路,那儿有我们的一幢房子.  相似文献   

19.
抗日名将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幼年家贫,刻苦读书。1908年从军,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1933年春,他率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罗文峪痛击日军。毛泽东在写给他的信中曾赞扬:“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曩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1935年后,宋哲元担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在日寇的步步紧逼和蒋介石的倾轧中艰难支持华北局面。“芦沟桥事变”骤起,他发誓:“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率部拼死抵抗,以抗日名将彪炳于史册。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宋哲元将军婚、丧均在绵阳,与绵阳结下了既喜且悲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20.
一度发展到40多万人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寇殊死战斗并多次取得胜利,却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日军的疯狂"围剿"而惨败,剩余4万余人泣别白山黑水,踏入异国土地。本文主要论述了东北民众救国军失败原因及最后被迫退入苏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