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鸿章传》一处史料真伪的考证巨让平新近拜读苑书义先生的大作《李鸿章传》,受益匪浅。作为史学家,苑老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李鸿章的一生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了客观全面地综述和评估。整个传记结构之严谨,线条之明晰,叙论之流畅,大家已有目共睹。只是该传中有一...  相似文献   

2.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功过在和戎。”他以1871年签订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条规》,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受重视于国际;又以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负重谤于国内。李鸿章殚精竭虑主持的中日外交,在19世纪后期之所以出现大滑坡,与当时中日两国近代化的成效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李鸿章一生所致力的洋务事业中,铁路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1863年至1901年,他始终与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1890年代,李鸿章以北洋防务为核心目标,以“俄患日亟”为由,筹议和兴筑中国第一官办铁路一关东铁路;他凭借着个人努力和与海军衙门的良好关系,初步解决了筑路经费;他坚持“权自我操”,抵制外人对路权的干涉。甲午战争尽管打断了李鸿章兴建关东铁路的步伐,但其对铁路的认知与实践,为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吴汝纶,将自己与李鸿章的关系定位为"不深不浅",实为李鸿章不在幕的幕僚。他既依庇于李鸿章,参与政事,谋求自存与发展,又与其保持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特立独行的姿态。甲午战争前后,吴汝纶为淮军昭忠祠作记,为程学启、张树声等淮军将领撰写墓志铭,肯定淮军平内御外的功绩及其在军队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李鸿章去世前后,世人对其多有毁谤,吴汝纶积极为李鸿章编辑文集,撰写神道碑、事略等,对其一生功绩予以表彰。吴汝纶通过古文创作,树立李鸿章及淮军的正面形象,对人们全面评价李鸿章及淮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主办的安徽近代历史人物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合肥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共70多人,围绕着影响近代中国的若干安徽名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鸿章是这次讨论会的热点人物之一。代表们从多个侧面剖析了这位复杂的历史人物,认为他“一生功过在变法”。代表们认为,李鸿章的改革在军事、经济、教育方面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李鸿章的有生之年,既未达到其御侮自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业与天津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四次来到天津:第一次(1894年6月)来天津是为上书李鸿章。他提出了革新的政治主张,被拒绝后,转赴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纲领。第二次(1912年8月)、第三次(1912年9月)来天津是为北上会见袁世凯。途经天津时,他发表了三次演说,阐明了期望祖  相似文献   

7.
唐廷枢与轮船招商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73年6月,英商怡和洋行总买办唐廷枢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札委总办设立刚半年的轮船招商局。这不论对于唐廷枢个人,还是对于轮船招商局,都是至堪注意的大事。对于唐廷枢说来,这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点,他从此告别了十年买办生涯,投身于中国  相似文献   

8.
赵春晨 《清史研究》2004,(1):120-122
丁日昌 ( 182 3一 1882 ) ,字雨生 (又作禹生 ) ,号持静 ,广东丰顺人 ,廪贡生出身 ,早年在粤东、琼州、江西等地为小吏 ,后入曾国藩幕府 ,得李鸿章的赏识 ,先后任上海道台、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等官职 ,晚年居于潮州之揭阳 (今广东揭阳市 )。丁氏乃同治、光绪年间名臣和洋务运动的中坚人物 ,曾广泛涉足于晚清洋务、吏治、外交、海防等领域 ,建树颇多。他一生留下了相当丰富的从政文字 ,其中《抚吴公牍》五十卷在其生前已被人传抄和刊印 ,为官场人士所关注 ,甚至获得“丁公宝政录”的美誉 ;1875年他请李鸿章转奏朝廷的《海防条…  相似文献   

9.
余思敏,号悟生。安徽合肥人。生父余邦元,彼为长子,弟名思和。武童出身。清咸丰四年(1854年),当李鸿章带领练勇驻扎安徽巢县时,余思敏投奔李鸿章当了一名“勇目”,从此在李鸿章直接指挥下,从镇压太平军迈开了反动生涯的起点。咸丰七年(1858年)任淮勇什长。咸丰八年(1859年),安徽巡抚福济赏其六品顶戴,祗领功牌。同治元年四月(1862年5月)复入李鸿章“淮军”,随军去上海,先充什长,后任淮湘军营务处甘肃后补知县,未实授。接着在淮军主要将领李鹤章、刘铭传、周盛波等率领下,以把总、千总低级武官身份,开始了勾结外国强盗华尔、戈登“常胜军”,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一月十七日,朝廷授李鸿章署两广总督。据说是因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广东人,他们流亡到海外后,组织保皇党,策动勤王运动,慈禧要让李鸿章去康、梁故乡,与洋人交涉,捉拿"逆党"。也有人说,是慈禧准备废立皇帝,知道李鸿章反对,所以把他支开。慈禧交给李鸿章到广东有三大任务:整顿税收,练兵抗英、法,缉捕康有为。但李鸿章故意轻描淡写地说:"他们都是书院经生,市井讼师之流,用不着害怕。"慈禧问:"那何以外人都庇护他,与我为难?"  相似文献   

11.
台湾学者的李鸿章研究张礼恒一、对李鸿章的总体评价从本世纪60年代至今,台湾学者问世的较有影响的著作有:窦宗一的《李鸿章年(日)谱》、李守孔的《李鸿章传》、雷禄庆的《李鸿章年谱》和《李鸿章新传》(上、下).至于论文那就更多,从台湾出版的15集《李鸿章传...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与中国铁路贾熟村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洋务派的领袖,铁路则是洋务派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对铁路的兴办十分重视,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他也有一个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治二年六月初五日(1863年7月20日),上海英、美商行向江苏巡抚李鸿章递交禀帖...  相似文献   

13.
吴长庆     
本文拟对淮军将领吴长庆的一生,及其与淮系军阀头子李鸿章的关系发表点不成熟的看法,或许对于我们了解淮系军阀官僚集团是有帮助的。不当之处请批评!一吴长庆(一八三三——一八八四年),字筱轩(亦称小轩),号延陵,安徽庐江人,幼年家贫,随“父馆于外”,其父廷香以长庆体弱多病,虽自己教书,但“不甚责以举业”,长庆自己却十分好学,喜读经史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作为“同光中兴名臣”,主持晚清外交数十年,处理了一系列涉外事件。1863年1月发生的白齐文事件是李鸿章初崛政坛,作为封疆大吏处理的第一件涉外事件,此事对李鸿章以后主持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以白齐文事件为肇始,对李鸿章处理涉外事件的原则和方...  相似文献   

15.
正《关注军事科技、撰写科普文章:李鸿章其实是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晚清战事引发了洋务运动,因而李鸿章最初关注的自然是军事科技。首先是痛定思痛,开始自主研发枪炮弹药。1865年9月,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主要任务是制造枪炮弹药。洋务运动持续近30年,李鸿章的兴趣逐渐从军事科技转移到民用科技。1896年李鸿章访英,带回  相似文献   

16.
顾建娣 《安徽史学》2022,(4):129-136
同治二年,李鸿章拒派淮扬水师赴援临淮以助湘军平叛苗沛霖。李鸿章先以各种理由拖延,在曾国藩一再催促甚至威胁要劾奏的情况下,不惜正面对抗,直接上奏朝廷,陈明军情和拒赴临淮的原因。最终李鸿章以水陆师互相配合,攻克苏州。曾国藩得此消息,十分惊喜,不再计较李鸿章的不听命行为。李鸿章抗命成功,在于清廷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也希望尽早打败太平军,不愿借洋师“助剿”苏南等地的太平军,因而在处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分歧时,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创建直隶民族工业夏青海天津机器局李鸿章(1823-1901年),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53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在晚清,李鸿章先后3次任直隶总督长达25年之久。19世纪60年代的直隶,由于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断发以铭革命之志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命运奔走:1894年他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拒绝;同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896年孙中山断发改装,赴檀香山、美国和英国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05年他创建同盟会,提出“民主、民权、民生”;1913年  相似文献   

19.
张建 《文史博览》2014,(6):52-52
在纽约,不管是中餐馆还是西餐馆,都有一道流行了百年的名菜,叫李鸿章杂碎.1896年,晚清重臣李鸿章出访美国。在美国历史上,李鸿章是第一位来自东方大国的高层领导人。  相似文献   

20.
<正>刘邦盛,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人,生于1839年,卒于1904年,出身于军功世家,祖刘三阳,父刘在田,武阶均为建威将军(正一品)。刘邦盛最早追随李鸿章从合肥团练起家,后随张树声部加入淮军、屡立战功。在各类淮军资料中,关于刘邦盛的记述并不多,也比较凌乱。对于一位戎马倥偬一生、晚年效力大清海防夷务的高级将领来说,用更多的历史资料将其人生轨迹展现于世人,是对家乡先贤军功报国的正名与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