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壁考     
一《三国志》及裴注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晋陈寿《三国志》及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等记载了战争的过程。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征刘表。八月,刘表卒,子刘琮代。九月,曹军至新野,刘琮以荆州降。寄居荆州屯军于樊的刘备率部南撤。曹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于当阳长坂。刘备败退夏口(今武汉市),遣诸葛亮联结孙权,共拒曹军。曹操率大军自江陵顺流东下。孙权派周瑜等率军与刘备并力逆曹军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将黄盖以“寇众我寡”,建议火攻。  相似文献   

2.
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三国时期,周瑜与曹操大战,因为当时周瑜军中缺乏武器——箭,孔明就使用计策把20只船全部插满稻草人驶向曹军军营,然后击鼓,曹军以为周瑜来攻打他们,就把如雨的箭射出来。经过清点,共有10多万只箭,刚好补足了周瑜军队缺乏的兵器。事实上,"草船借箭"之人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孙权也是无意中"借得"曹操的10万支箭。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初  相似文献   

3.
清代《三国志》以乾隆武英殿刻本为最重要、流传最广、最具影响的版本.殿本《三国志》为清内府刻《二十四史》之一,以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刻.刊行后被一再翻刻、传写、石印、影印、排印,形成了清代《三国志》版本系统,包括《四库全书》系列在内.其余绪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所以,研究清代乃至整个《三国志》的版本体系,殿本《三国志》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4.
1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孙刘联姻是脍炙人口的故事,桥国老是孙刘联姻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考察孙刘联姻故事在元明小说戏曲中的衍变和桥国老的出现,对认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艺术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孙刘联姻是历史上存在的事实。《三国志·吴书·妃嫔传》: 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生四男一女。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纠谬一则李勃中华书局校点的《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李恢传》云:"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章武元年(公元221年),降都督邓方卒,先主问恢:'谁可代者?'恢对曰:'人之才能各有长短……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先主笑曰:'孤之本意,亦...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所选《(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结语云:“总而言之,《三国志》《曹冲》、《华佗》二传,皆有佛教故事,辗转因袭杂糅附会于其间……夫《三国志》之成书,上距佛教入中土之时,犹不甚久,而印度神话传播已若是之广,社会所受之影响已若是之深,遂致以承祚之精识,犹不能别择真伪,而并笔之于书。则又治史者所当注意之事,固不独与此二传之考证有关而已也。”  相似文献   

7.
陈寿《三国志》作为历代所重视的史书,可谓仅次于班马之后。《〈三国志〉出版说明》认为《三国志》曾各自为书,近人缪钺则加反驳。本文从陈寿撰作《三国志》的观念,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理解陈寿自己如何处理分行与并行。结论是在陈寿生前,因其正统看法与晋官方观念矛盾,三书没有可能并行,甚至吴蜀两志也应该没有公开过。一般以为张华看了《三国志》,很欣赏陈寿,于是表令陈寿为中书郎,这是不对的。在陈寿生前确曾将《魏志》独立出来。陈寿将三书合而为一,相信只是私藏及在一二友人中流传。到陈寿死后,范公开陈寿此书,才见有《三国志》之名  相似文献   

8.
吴魏赤壁之战的前敌总指挥周瑜是一位著名的英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把他写得帅气活现;苏武更用大写意的手法颂之为“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何等风流儒雅,从容不迫!周郎指挥若定,轻轻松松就打了一个漂亮仗。赤壁之役南方获胜原因很多,从战术上来说,顺风放火实为关键,烧得曹军丢盔弃甲,人马蹈藉,狼狈逃窜而去。曹操本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时人比为孙武,不料也有这等背时的惨败。可是有些诗人喜欢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反思,如杜牧著名的七绝《赤壁》写道:折找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  相似文献   

9.
裴松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三国志注》(以下简称“裴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 ,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千五百余年来 ,学界从不同角度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进行了研究和批评 ,近 2 0年来 ,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然而 ,迄今为止尚无人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本文拟从史学和文献学角度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一、关于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与批评第一个对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整体评价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宋文帝元嘉六年 (4 2 9年 )七月《三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国志》本理解,本主要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一,对中华书局陈乃乾校点本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商榷;二,揭示并论证卢弼《三国志集解》、张元济《三国志校勘记》中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三,从立目、书证等方面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补正;四,就《三国志》今注今译本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个伟大的男人身后必有一个优秀的女人。三国时,吴之周瑜24岁即任中郎将,少年得志,名贯天下。刘备叹息他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曹操83万大军被周瑜挫败于赤壁,曹只好这样来掩饰自己人生中的一大败笔:“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周瑜对朋友直、谅,东吴第一老将程普对人讲道:“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 不觉自醉。”连那位在周瑜帐中上了大当的蒋干也认为:“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简。”从各方面的评价可以推知,名垂当时的周瑜,是很了不起的一位青年将领。  相似文献   

12.
正周绍良藏《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一卷,存10纸,长275.9厘米。正面抄写147行,背面抄写94行,共计241行。《瑜伽师地论》为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当年玄奘赴印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瑜伽师地论》。玄奘回国后,将该论译为汉文,计100卷,成为中国佛教唯识宗立宗的基本典籍。9世纪下半叶,即敦煌归义军统治时期,著名义学僧人法成曾参照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释》,为弟子们讲解该《瑜伽师地论》。听讲弟子有洪真、一真、悟真、福慧、谈迅、福赞、福性、法镜、智慧山、明照等等。法成的讲解包括科分与疏义两方面,弟子在听讲现场做了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点校本专名号问题周国林平昔翻检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1982年版),偶见标点疑误之处,辄录以待考。今略加排比,发现其中以专名号使用时所出问题最为突出,故将此类疑误先行整理出来,以供是书读者及古籍整理者参考。为排印方便,下面引录《三国志》...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世德 《文献》2004,(2):160-173
一、熊成冶刊本概况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二十卷,每卷十二节,共二百四十节①.现残存八卷, 卷一至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卷三至六、卷十九至二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 熊成冶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失载.此外,一些外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例如金文京《〈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以建安诸本为中心》②、《三国志演义的世界》③、上田望《〈三国志演义〉版本试论--关于通俗小说版本演变的考察》④、魏安《三国演义版本考》⑤、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⑥,都提到了它,称之为"熊冲宇刊本"或"种德堂刊本".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在韩国化史上有广泛的影响,推出新的《三国志》韩译本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的《三国志》韩译工作必须在已有的韩译本和中今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最近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对以往的译本做一番研究,汲取有益的经验,进一步解决其中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是今天从事《三国志》韩译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文质辨洽:《三国志》的史文特色周国林陈寿以文质辨洽为《三国志》编纂中的追求目标,在文体形式上显出了他的特色。依据粗略的归纳,以下三方面值得我们重视。(一)质直平允,不嗜奇爱博。陈寿编纂《三国志》时,魏吴两国可供参考的资料相当多。在使用这些资料前,陈寿...  相似文献   

17.
关公是人人熟悉的历史人物,关公的故事,在《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志演义》中均有描述,人们对之早已耳熟能详。但对于关公的出世,历来史书、文学作品或其他文献所述甚少。陈寿《三国志》中关于关公出身,仅有“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寥寥几字[  相似文献   

18.
一天午餐后,孩子们正玩着自己带来的玩具。忽然听到瑜瑜呜呜呜的哭声,我连忙走过去问:瑜瑜乖,不哭,告诉老师怎么了?瑜瑜眼泪汪汪地告诉我,她的《白雪公主》被涛涛和刚刚撕坏了,而且撕  相似文献   

19.
史注名著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裴松之《三国志注》史注出现于汉代,有记载者,如延笃《史记音义》、应劭《汉书集解音义》、贾逵《春秋外传国语解诂》、胡广《汉书解诂》、服虔《汉书音训》等等,不幸的是,这类典籍均已亡佚,但从其史注名称推测,可知这类史注多以解释文字、考订制度为主。然而,宋裴松之所作《三国志注》则不同于以前的史注,独具一格。《隋书经籍志》著录裴注《三国志》六十五卷外,尚有《叙录》一卷,惜《叙录》失传,所以,对裴松之作注的宗旨的了解,只能通过《上〈三国志注〉表》及其具体内容认真体味了。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避览之苑囿,近史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于是,裴松之注《三国志》“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据《廿二史札记》卷六“裴松之三国志注条”载,裴松之收集三国史料  相似文献   

20.
徐众《三国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人徐众撰著的《三国评》就是一部值得注意的史学著作。对于徐众 ,据现有资料只知他于咸康中为黄门侍郎 ,建元初进侍中 ,详情无考。一、关于书名问题。最早著录徐众之书的史志是《隋书经籍志》 ,称其为《三国志评》 ,而《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为《三国评》。今人多依《隋书经籍志》称其为《三国志评》① ,少数人称其为《三国评》② 。笔者认为 ,《隋书经籍志》虽然早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但对此书书名的著录 ,却当以《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为准。裴松之《三国志注》引用的书名为《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