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马文蔚先生书写的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汉字,从第一套人民币一直用到最近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先后沿用了50余年。  相似文献   

2.
1962年4月20日,第三套人民币开始陆续发行(俗称“六○版”),其券别分为1、2、5、角及1、2、5、10元共7种面值,直到1987年4月27日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才被银行陆续回收,是我国人民币中流通时间最长、种类最多的一套,今年7月1日即将停止流通,笔者就此套人民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国钱币》2000,(4):13-13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 2000年 10月 16日起在全国发行第二批第五套人民币,其券别为纸 20元,硬 1元、 1角。 第五套人民币纸 20元主色调为棕色,票幅长 145、宽 70mm。票面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 20”、面额“贰拾圆”和花卉图案,票面左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方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票面背面主景为“桂林山水”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硬 1元色泽为镍白色,直径为 25mm,正面…  相似文献   

4.
第一套人民币的假票总的来说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第一套人民币流通期间出现的假票,其目的为扰乱我新政府的金融秩序,破坏新生政权;第二种是在第一套人民币进入收藏领域后出现的假票,造假者把假票当收藏品来销售,是损害收藏者利益、取得暴利的行为。这两种假票出现的目的完全不同,所使用的造假手段和假票的特点也截然不同,笔者通过数年的收藏和研究,把这两种假票特点和真假待考品分别叙述如下。一、第一套人民币“老假票”第一套人民币自诞生之日起,其激烈的真假票斗争就一直未断。第一套人民币诞生后两个半月,1949年2月在华北漳南柳园集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早期人民币收藏越来越热。投资者对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珍稀品种情有独钟。在今年北京市“红太阳拍卖会——邮币卡专场”上,1953年版“伍仟元(渭河桥)”的底价为1万元,经过众多买家竞相参拍,最终以8.5万元的高价落槌成交。  相似文献   

6.
《安徽钱币》2005,(4):1-3
为了提高第五套人民币的印制工艺和防伪技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对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改进和提高。改进、提高后的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于2005年8月31日发行流通。现将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的生产工艺和防伪技术特征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管辉 《新疆钱币》2001,(3):32-32
建国50周年之际,我国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随后又发行了20元券。今年9月1日,第五套人民币的家族中又增加了两个新成员:新版50元券和10元券。第五套人民币是完全由我国独立设计制作的一套人民币,它的诞生不仅使我国在货币印制技术及防伪措施方面跟上了世界先进行列的步伐,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钱币化。鉴于现金流量逐年增大及对票面整洁度要求的提高,越来越需要人民币更便于流通,并具有能适应大规模机器清分的性能。因此,第五套人民币在纸张耐折度、印制技术、适应机读的防伪措施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7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了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现在流通中使用的纸币有:第四套人民币中的1980年版1角、5角纸币,第五套人民币的1999年版、2005年版、2015年版中各种面值的纸币。已经退出流通停止使用的纸币有:第一至第三套人民币所有面值的纸币,第四套人民币中除了1980年版的1角、5角二种面值纸币继续使用外,其余各个年号版的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七种面值纸币,退出流通停止使用。已退出流通停止使用的人民币纸币,虽然丧失了按货币符号使用的职能,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又具有另一种特殊职能——收藏或投资。  相似文献   

9.
第一套人民币进入收藏领域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事,至今仅20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第一套人民币从“弃置于地无人问津”,到今天“洛阳纸贵”,价格一路飚升、货源日益减少、收藏队伍越来越大,拍卖场上屡创新高。现笔者把第一套人民币收藏过程分以下几个时期叙述之,以期引起第一套人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的流通纸币和各种纪念钞的图案丰富多彩,其中不少钞票上绘印有议会(国会)大厦。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券的背面主景为我国人民所熟悉的人民大会堂外景。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建于1959年,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其实,早在1966年1月10日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10元券正面的图案的背景也是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11.
项侃 《风景名胜》2010,(8):48-49
钱币速览→第五套人民币20元 第五套人民币有个特点,即背面都用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极具代表性。 在20元人民币上,选取的是桂林山水——漓江。桂林山水是根据实景画的,与实景相差无几,但景色中的竹筏却是PS上去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安徽钱币》2000,(1):40-40
1999年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第三套人民币从2000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由于这套人民币已经流通了38年,所以家喻户晓,谁家都能找出几枚。那么它有多少种?每一枚值多少钱?大家都很关心。  相似文献   

13.
连城 《风景名胜》2010,(8):46-47
钱币速览→第五套人民币5元 在第五套人民币5元的背面,我们看到的图案是泰山。该图用了空间"蒙太奇"的手法,把"五岳独尊"的石刻和泰山玉皇顶两个场景放到了一起,在现实中是看不到这样的景观的。  相似文献   

14.
张军 《新疆钱币》2002,(1):44-44
2001年9月1日,按照国务院令,第五套人民币50元、10元公开向社会发行。这是继五版100元发行后,相继推出造型新颖、科技含量高的第五套人民币的其他面额券种。我支行按照总行的要求,积极做好发行调拨和反假培训工作,按时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50元、10元。发行后,总体反映良好,发行情况比较顺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各行提款员和广大群众要求尽快见到和使用这两种券别。可以说近期的宣传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梁恒孝 《安徽钱币》2005,(2):3-3,13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已有50年。为了在回忆美好往事的同时,帮助钱币爱好者增加一些人民币发行的感性认识.增进对我党过去货币发行工作的了解.特撰本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纸币已于1955年停止流通使用,其文献史料的取得已相当困难。唐平先生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版别研究》①一书中出现伍拾圆冠号〈ⅣⅡⅩ〉<00462074>“红火车大桥”的票券时,即在这种档案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引发对该票真假认定的极大争议。以下笔者仅就相关杂志、书籍配合实物资料佐证,归纳出部分“补号券”的个人心得,以供各界同好交流和参考。纸币的印制过程,基本上是经过:纸币设计→母版雕刻→制作印版→印刷→套印号码→检查大张→裁成小张→抽出残次券,补入合格券→清点数量→包装封箱→…  相似文献   

17.
项侃 《风景名胜》2010,(8):44-45
钱币速览→第五套人民币1元 在第五套人民币1元的背面,印着的是杭州西湖风景——水光潋滟的"三潭印月"。不过,我们在票面上看到的"三潭印月"图案其实是经过处理的,并非完全写实,从摄影师所在的角度上,只能看到两座石塔。  相似文献   

18.
文中所列第一套人民币#符号与《中国历代货币》中“人民政权的货币”一节所列票样编号相对应。一、第一套人民币究竟有多少种票版对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种类,1988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历代货币》统计为60种,1993年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图录》记载为62种,此外,还有64种和78种的说法。那么,第一套人民币究竟有多少种类呢?钞票的种类如果就印钞使用的底版而言,我认为第一套人民币有12个面额、57种底版。按《中国历代货币》60种版别鉴别,其中13’17““20元券万寿山图系浅蓝、紫红两种油墨颜色;19”、21“50元券火车、大桥图案,也有红…  相似文献   

19.
纪念流通金属币发行五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人民币,当时,没有发行金属流通硬币。1955年3月1日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 1957年12月1日,为了便于市场流通,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了1分、2分、5分3种面额的铝质金属流通人民币,简称“硬分币”,它属于第二套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于 2 0 0 2年 11月 18日起在全国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5元纸币和 5角硬币。第五套人民币 5元纸币主要特征 :第五套人民币 5元纸币主色调为紫色 ,票幅长135毫米、宽 63毫米。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 ,左侧为花卉图案 ,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左下角印有双色横号码 ,右下角为盲文面额标记 ,背面主景为泰山图案 ,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及面额。第五套人民币 5角硬币的主要特征 :第五套人民币 5角硬币色泽为金黄色 ,直径 0 5毫米 ,材质为钢芯镀铜合金。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