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周恩来总理的光辉形象时时刻刻浮现在我眼前。他是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榜样,他的心里时时刻刻地想着群众的疾苦。回忆起我在国务院机关工作时接触周总理的几件事,让我终生难忘。周总理掰给我一块发糕 在三年灾害困难时期,周总理心系群众,非常关心国务院机  相似文献   

2.
王文泸先生退休后,在一次盛宴中,我真挚地向他敬酒:“我很庆幸自己在王总手下干活。一位下属,如果遇上一位政治上不甘寂寞的上司,那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他会不断地追求所谓的政绩,会想着法子搞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主义,会把下属折腾得生不如死。”他笑着回应:“我也很庆幸咱们在一起共事。如果一位上司遇到一位政治上不甘寂寞的下属,那也是倒了八辈子霉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连日阴雨间隔,使隆冬时节的上海,更显湿冷难耐了。一天上午,也是阴雨霏霏的日子,我从校门西侧的邮局,取回了一个纸箱邮包,那里面存放着本源先生的压卷大作《历史学理论.方法论发凡》的手稿,拎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份量很重,很重。我之所以不堪重负,主要不是体力的承重而是精神的负担,先生嘱我为他的书写序,在发怵与惊恐之后,我清醒地意识到了一份责任,在那里需要学术链条的赓续,更需要精神传统的衔接;又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情怀,在那里有太多的挚爱,太多的期盼……我正这么想着,不觉思绪一下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40年代末。1949年,对于…  相似文献   

4.
正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作"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作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  相似文献   

5.
贾敬颜先生是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著名教授、蒙古史专家,也是我刊的热情支持者,为我刊撰稿近10篇。《〈龙飞御天歌〉所记的女真首领》、《〈跋宋铁梅撰书送程中丞序〉》和《读〈龙江女学文范〉》三篇文章,是先生生前所惠,未及发表,先生竟与世长辞。值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谨将这三篇遗著发表,以飨读者,并以此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正>1983年7月1日,我刚从食堂打饭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学史研究室,林甘泉所长找我说尹达先生昨天病重住院,家属已经陪护一夜,让我与先生的几位学生轮流到医院替换家属。我匆匆吃完早饭赶到协和医院,高岚师母简单讲述了先生的病情,把主治医生、护士长、护士介绍给我就走了。我在病房静静陪伴先生三个小时,以为再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替换回所了。不想就在这时,先生突然呼吸急促,我赶忙找来护士长、主治医生。他们一边抢救,一边让我联系家属、单位领导。  相似文献   

7.
我有幸从2000 年起,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连续三年间三次到过祖国宝岛台湾,更有幸的是,第一次去台湾时,2000 年6月8 日,我拜访了国民党元老、时已101 岁的世纪老人陈立夫先生。据说,我是大陆最后一位见过陈立夫先生的人。对于那次会见,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同昨日,尤其是他关于呼吁祖国统一,提出国共联手打击台独的主张言犹在耳,令我难忘! 说来是一种缘份。先生在大陆的侄子陈小薰先生乃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他为筹拍《陈英士》的电视剧,几年间奔波于上海—— —湖州——北京之 —间。我们是朋友,常有交往。他听说我要去台…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当年创办黄埔军校时,身边有三位重要助手:蒋介石、戴季陶及我祖父金诵盘。后来孙中山先生将蒋介石、戴季陶的儿子及我父亲金政分别改名为蒋经国、蒋纬国、戴安国  相似文献   

9.
徐弘道 《古今谈》2002,(3):12-12
约在1962年,客居台湾的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画了一幅画,通过旅居在香港的我的叔父徐正旅先生寄给我,让我转交给周启人先生。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高约一尺六、七寸,宽约一尺二、三寸,画不大,但用笔粗犷雄健,水墨淋漓。  相似文献   

10.
1993年是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张申府先生(1893─1986),哲学史家兼佛教史专家汤用彤先生(1893─1964),以及新儒家事功主义者梁漱溟先生(1893─1988)诞辰一百周年。中国文化书院于当年下半年(梁漱溟先生的诞辰日)召开学术会议,探讨研究他们在中、西、印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我有幸也被邀与会,并就梁漱溟先生事提供了一个书面发言。今录之于下。我对上述三位先生的学术、道德、生平都缺乏研究,本来没有发言权。唯独对于梁漱溟先生,我禁不住想写一点文字,不是因为我对梁先生有特别的了解,而是因为我意外地读到汪东林先生发表…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从中国的金启先生那里寄来了一部罕见的学术论文集,这就是有着新颖书名的《爱新觉罗氏三代满学论集》(以下简称《三代论文集》)。金启稼先生是我1980年初所知晓的中国屈指可数的女真语学、满洲语学学者。1982年我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收集满洲通古斯语著作时,第一次看到了金启稼先生与其父金光平先生合著的《女真语言文字研究》(1980年出版),这才对他有了认识。这之后就和金启稼先生有了信件来往和学术资料等的交换,并从先生那里收到许多在北京、内蒙古大学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等处发表的先生的论著。至今我所收到的这些论著中,…  相似文献   

12.
石争  刘奕 《贵阳文史》2011,(1):28-29
“我二十几岁离开家乡,把我的大半辈子扎根在贵州。心里没想别的,就是想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做亡国奴。”  相似文献   

13.
行者名片     
《旅游纵览》2007,(2):7-7
<正>梅子电视编辑早就向往着奔向周庄——那个被大画家陈逸飞先生演绎得轰轰烈烈的南国水乡。走走外婆桥,更想着体验一下画家绘画时的美好心境,何等美妙!本期链接P36页《若夏花之绚丽》  相似文献   

14.
范用先生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人称“范老板”,因他手握书稿生杀大权,就是印数多少、酒钱(稿酬的戏称)几何,也是他大笔一挥,一锤定音。我与范公是忘年交。过从一段时间后,没大没小的我,也斗胆送他一个雅号“三多先生”。三多者,书多、友多、酒多也。  相似文献   

15.
<正>何兹全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2007年秋,笔者求学北京,有幸得以忝列先生门下。三年来,恩师不以愚钝弃我,耳提面命,毫无保留地传授治学、做人心得。从先生身上,我不仅逐渐找到  相似文献   

16.
什么才是真正的真诚?如果先想着我要有纪念碑,纪念碑前还得有鲜花,那简直太虚伪了,这比真诚地表达"我爱钱,我想当百万富翁"还要虚伪一百倍  相似文献   

17.
我在2005年第5期《纵横》上看到《画家吴子深父女》一文,大喜过望,又感慨万分……吴子深先生是我60多年前的救命恩人。王铿先生在《画家吴子深父女》文中说:“吴子深富而仁”,的确,他不仅仁,而且具有仗义疏财之风;他既工于山水,又精于岐黄。他不仅曾为大名鼎鼎的杜月笙看过病,还为我这个在沦陷区里的穷孩子治好病。我又拜他为师,在他家足有三年之久。为什么无亲无故的我会在先生吴子深家有三年之久呢?这还得从1941年初说起。那时我12岁,由于父早亡,家贫,我母托亲戚把我从浙江海宁乡下介绍到上海东自来火街(现金陵东路附近)一爿典当做学徒。…  相似文献   

18.
哭易琼     
当手机铃响,报道你远在深圳的小女儿所乘飞机,已在南宁机场着陆时,四个儿女都到齐了,易琼,你,眼睛闭上了,神色是那么安详,好像只是睡着了一样。医生宣布抢救无效。子女们放声大哭,我却只淌了几滴泪。不是夫妻情薄,而是把悲痛进入更深一层,想着你的一生,想着我们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19.
陈竺同先生自抗日战争至1953年在广西大学广西教学院任史地系主任。我师从陈先生仅三年,在三年中我除了在课堂听课外,个人交往是很少的。尽管如此,陈先生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却深深影响着我。  相似文献   

20.
江曾培 《世纪》2020,(3):57-59
家璧先生最后的时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供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11日晚上9点多钟,我刚从单位回到家,接到赵家璧先生三公子赵修礼的电话。他说,赵老今天傍晚突然昏迷,医院抢救了几小时,情况没有好转。我当即与我社党委副书记徐保卫同志一起,赶往医院探望。家璧先生住华东医院新楼,年初因肺部积水送进医院。我第一次去看望时,医院就怀疑他患了肺癌,但还没有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