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圣敦煌     
宣言 《丝绸之路》2013,(5):22-22
敦煌,让世界注目,让国人自豪。莫高窟以她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度、丰厚的典藏,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千年佛光,普照大地。今天,我们匍匐在朝圣途中,沿着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沿着当年玄奘的取经之路,用梦想克服旅途的艰辛,用敬畏触摸历史的脉动,用虔诚完成文化的皈依。拜谒在敦煌艺术圣殿面前,我们双手合十,静谧聆听历史深处沉郁的梵音,我们听到了无数僧侣、学者、艺人虔敬的呼吸声。这不是佛教的静默观修,因为,我们感觉到了,敦煌在千年历史的激荡中始终和文化的脉搏紧紧牵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石芳  王文仁 《丝绸之路》2010,(18):50-51
历史上的河西走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唱响着《西凉乐》的遗音,流溢着敦煌乐舞的神韵,更有丰富多样的民间小戏。河西民间小戏以敦煌曲子戏、民勤小曲戏、凉州半台戏、秧歌戏、木偶戏、皮影戏和眉户戏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敦煌行     
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登上东去的列车,去膜拜古丝道上的世界文化名城——敦煌。去敦煌,这是我思慕已久的一个宿愿,但因为她太悠久、太博大、太精深了,而使我不忍猝然谒访,宁愿在现实与历史、真实与梦幻的遐思中,默默地用心去体味她,靠近她,去感受一种历史的震撼,艺术的灵光。感谢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座丰厚的艺术宝库。莫高窟的飞天唐俑,三危山的佛光幻影,两关古道的丝路陈迹,犹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高扬起中华之魂。在这里,你能触摸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你能感觉到气吞万壑的华夏文化的博大胸怀。敦煌,是历史的睿智,是艺术的弘广,是人生的壮美。 敦煌,魂牵梦萦的地方,我终于走近了你……  相似文献   

4.
<正>"我做梦,都会梦见敦煌;醒过来,还是敦煌。有时候,我跟大家开玩笑说,如果我死时,让我留一句话,我就留这么一句:我为敦煌尽力了。"樊锦诗守护敦煌52年,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52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采访樊锦诗的前一天,敦煌刚刚迎来今年第一场严重的沙尘暴,黄沙遮天蔽日,莫高窟景区也因此暂时关闭。樊锦诗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报——沙发上、茶几上,更不用说办公桌上。因着沙尘暴,它们都被一层细细密密的灰尘盖着。"这土还没落完  相似文献   

5.
正敦煌,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每一位来访者。2016年9月20日开幕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这座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一次推向了世界注目的焦点。金秋时节的敦煌被装扮得绚丽多彩,节日般的喜庆气氛、沙漠绿洲的地域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满了摄人魂魄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1989年8月中旬,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魏同贤社长为团长的代表团访问了苏联,与苏联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部、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就合作出版现藏于列宁格勒的中国敦煌、吐鲁蕃和黑城文献进行了会谈。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在我国文化史上将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列藏敦煌文物之谜 敦煌石窟,现已举世闻名。但是绝大多数人只是知道石窟中的稀世奇珍壁画,其实仅仅是敦煌文物宝藏的一个方面、敦煌宝藏还有大量的书面文献,以中国古代的书籍形式卷子计,就有数万件。 这些卷子中,包括传统的经史子集四  相似文献   

7.
郑广薰 《丝绸之路》2012,(22):26-27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季羡林先生的这句名言为韩国敦煌学的研究定好了基调,即韩国也可作为季先生所说的世界上积极参加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敦煌学在世界”不是简单意味着各个国家援用既存的资料在本国研究敦煌学,而是说需要根据各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独立研究.这是扩大敦煌学研究范围的一个前提,即不把敦煌定为一个特别地区,而认为是文化中心和东西方文化的交叉之路.也就是说,以“敦煌”为一个代名词,研究以敦煌为中心在丝绸之路展开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这样才能接近与韩国有关的敦煌学资料,又可显出韩国敦煌学的研究意义.大约5~10世纪,中、韩两国的佛教都盛行的时候,韩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其交流如何影响到韩国文化,这就是韩国敦煌学一直要深究的话题,也是韩国敦煌学和丝绸之路学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敦煌的文化体系架构中存在着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的三种文化类型: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这三种不同文化促成了敦煌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张海博 《丝绸之路》2010,(22):14-15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之地,由于时代的不同,敦煌的民族格局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4000多年前的敦煌是游牧民族的乐土,随着汉帝国的强大,汉民族也在这块土地上开始了农耕生活。历史在发展,民族也在不停地交替、变迁、融合,多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敦煌文化。  相似文献   

10.
岳锋 《丝绸之路》2009,(24):64-66
历史上的异质文化输入对艺术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敦煌艺术正是异质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敦煌艺术具有文化融合的典范作用和对传统文化冈子继承的双重身份。敦煌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日趋成熟,为敦煌艺术研究的转型搭建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存中同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之后的本土文化回归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敦煌艺术作为中国中世纪的一部美术史,深入研究其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和兴衰发展中隐含的艺术规律,对于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突出中吲当代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敦煌,是因为敦煌以及在这块土地上融合生长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示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首先,敦煌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是由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南有巍峨祁连,北有浩瀚戈壁。东连关陇,西通新疆和中亚,南北与蒙藏地区相呼应,是中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是河西与西域的连接枢纽。辽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高台魏晋墓和河西历史文化研究,由高台县委、县政府,甘肃省敦煌学会,敦煌研究院文献所、河西学院主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省历史学会、兰州商学院敦煌文化研究所协办,于2010年8月13至15日在甘肃省高台县召开“高台魏晋墓与河西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敦煌石窟艺术”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柴金明一提起敦煌,人们立刻会想到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那古老而又神奇的传说。在这个古老而文明的旅游胜地,党河两岸到处都闪射着历史遗迹的璀璨光辉。今天敦煌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众所周知,是因为在1630年...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敦煌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莫高窟历史悠久,它以佛教文化为主,期间经过了近千年的开凿,有近五百个洞窟,是世界级文化遗产,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敦煌莫高窟是以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为三大艺术特色,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中国灿烂的历史研究带来无了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敦煌烹饪学是敦煌学的分支学科——敦煌文化学中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探讨的是千百年来敦煌菜肴的结构组合、原料处理、制作方法、口味特点以及餐饮习惯等方面的实践、规律及其演进发展。敦煌饮食烹饪融合东西南北、兼收外国成分,这既是敦煌饮食烹饪的特点,也是敦煌饮食烹饪的优点,体现着敦煌烹饪自始至终不断突破局限、趋向开放的特性。甘肃若从餐饮着手,着力打造敦煌美食文化,把敦煌菜、敦煌宴做强做大,就一定能成为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兰州大学应扛起这杆大旗,把"餐饮强省"列入甘肃经济发展目标,创立餐饮学院,在新时代用新思路去发展,从而真正将敦煌餐饮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正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发现了敦煌藏经洞。当王道士开启这尘封千年的文化宝藏,让这旷世珍宝得以重见天日的时候,正值八国联军疯狂侵华之国难当头。他们从天津攻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给泱泱大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此时腐败的清政府像一棵被掏空了的枯树在这场风雨中摇摇欲坠,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往西安逃命。极具贪婪本性的西方"探险家"似乎已嗅到深藏沙漠腹地中的千年文物  相似文献   

17.
敦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藏。但在19世纪末叶到2O世纪初叶那段在中国历史上备受屈辱的年代里敦煌的宝贵文化遗产被帝国主义列强大肆掠夺。《敦煌遗画流散记》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悲愤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8.
特别报道     
莫高窟莫高窟是敦煌文化和艺术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这里保存着中国上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中的代表窟群。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砾石层断崖上,坐西朝东,前临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先生曾在《敦煌和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谈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他指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美术在经历了长期彷徨与困惑之后,文化先驱放眼世界,留学欧洲、日本学习西方绘画精神和教育体系,拉开了中国近代美术发展的帷幕。为寻求民族文化自信,现当代中国艺术开始中国绘画的民族化探索,在题材、表现语言及精神内涵等方面的探索如火如荼,取得了丰硕成果。敦煌莫高窟被发现以后,早期的敦煌艺术研究以临摹和保护为主,为现代中国绘画的敦煌风格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当代中国艺术家和甘肃省本土艺术家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他们致力于艺术创作的敦煌风格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敦煌画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启示和引领作用。中国"岩彩画"的发展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被国人认识和喜爱,为现代中国绘画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开创了新形式和新领域。在敦煌风格化探索和研究中,也存在许多误区和问题,当代艺术家对于敦煌艺术的研究不足,机械的学习和借鉴敦煌风格,不能很好地体现当前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艺术创作的敦煌风格化要紧密围绕着文化本体和其生存发展的地域特色进行,在众多艺术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敦煌艺术及"敦煌画派"的发展必将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