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另一面南城     
李晔 《旅游》2010,(5):10-13
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于南城的态度也可能是截然不同。从无法割舍的美食诱惑到坚守传统的相声和曲艺,从鱼龙混杂的平常市井到人来客往的老字号,这样的混搭让人不得不留恋。可是就像每一张纸有两个表面,翻过平民娱乐的一面,南城还有文人雅士的另一面。从菜市口经过长椿街再转上佟麟阁路,一路上不缺少慷慨悲歌的壮怀,更有谈笑有鸿儒的风雅。  相似文献   

2.
《旅游纵览》2009,(10):16-17
<正>春秋园宾馆春园的老北京贵族风情在上一期得到了很多读者的特别关注,这只是春秋园宾馆的其中一部分,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位于北  相似文献   

3.
闲走北京城     
远走叫旅行,那么,在近处溜达,就是闲走了。趁着不错的季节,我从东北角的和平里开始往城里走。因为我概念中的京城,大体还是内城的范围。这样一来,我先经过了地坛的西门。在古松古柏之间转悠了一番之后,继续往南直穿,过繁忙的二环小街桥,地铁二号线和五号线交汇处,向西有一溜带状公园绿地,紧挨着整修过的胡同平房,延伸至安定门  相似文献   

4.
朱红  张巍 《旅游》2010,(6):16-19
10年来,在逐渐消失的北京胡同中,出现了一支带着相机的队伍。这一群人每周都会在网上发帖相约,一起拍摄日渐消失的老北京胡同。他们就是老北京拍记队。他们把一条条胡同的街景生活拍摄、记录下来,把一些尘封的历史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5.
徐伊 《风景名胜》2013,(3):162-164
首都北京,来中国的必游之地。其实北京的旅游景点很多,跟团大多只是浮光掠影。许多游人更愿意在故宫多待片刻,走走老胡同、四合院,看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感受老北京滋味。如何在泱泱北京城内找到一个最接近皇城、环境清幽、格调独特的栖息之地呢?北京颐和安缦,当属自由行感受北京的首选。北京颐和安缦与颐和园一墙之隔,这座景  相似文献   

6.
诗韵梦寻 《旅游》2012,(1):12-15
北京的魔力,在于恢宏面前的细腻,幽深背后的奢华。绵长胡同和高楼大厦的相互影响融化在大街小巷,构成了北京多元的文化和包容的性格,以及北京人和外来者处变不惊的生活态度。步入北京最古老、却同时是最时尚的五道营胡同,你会发现这里弥漫着旧北京式的闲散和享乐气息,既能见提笼架鸟的大爷大妈们坐在花园里聊天,又能见成群结队金发碧眼的老外在个性十足的酒吧小店里穿梭;前尘后世的积淀处处入目,又在和现代时尚文化的碰撞中显出特异的色彩,新旧文化的融合,似雪泥鸿爪,不留一痕——五道营胡同,也因此呈现京味十足的混搭范儿。  相似文献   

7.
穆昭阳 《民俗研究》2012,(6):107-111
传统上,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村落”这一中国民众生活的基本单元。作为固定人群长期聚居、繁衍的空间,同时也是共同生产、生活的空间,村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村落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广泛的民众基础之上的传承性文化,是最具有民间气息和民众情感的民俗文化。生活在村落里的个体集聚起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民众群体,并使得村落民俗文化随着代际更替而绵延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8.
马金生 《百年潮》2010,(5):62-63
作为文化传承与积淀的载体之一,墓地在人类历史记忆的保存与书写上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到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曹操墓,历史一再证明,墓地中出土的资料不仅能够增益历史的血肉,有时甚至会改写人们既有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发展进程中保留、传递和延续着的文脉。如历史记忆、情感、经验和智慧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初是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方面饱受禁锢.电影戏剧停演,绝大多数的文艺性期刊书籍停刊停版,文艺读物极度匮乏,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其枯燥.  相似文献   

11.
明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汉族封建王朝。大明帝国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还有汉民族的“活化石”——贵州屯堡。综观全球,没有哪个民族像汉族一样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宝藏,影响和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那么,真正携带本色文化因子的汉民族究竟在哪里?作为汉民族“标本”的“屯堡人”,从明朝开始顽强地穿越六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为我们保留下最本真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2.
孟宪起 《旅游纵览》2007,(10):44-45
<正>在俄罗斯工作、生活的12年中,有许多俄罗斯人的衣、食、住、行生活"小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折射出俄罗斯人文明底蕴的深度。作为异国旅游文化记忆"花丛"中的几朵,我掬起它与读者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