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戊日设弦已施漆,信有鬼斧兼神工。选材酣饮冒风雪,峨嵋松迈峄阳桐。吴越百衲云和样,‘春雷’亦见宣和宫。……”这是清末琴坛巨擘湖南杨宗稷咏雷威琴之句。从文献记载看,雷威生平所造的琴,以“春雷”为最。“春雷”曾经是北宋宣和殿百琴堂中的第一品,且又经历了金、元两代,著录颇详。这样的琴,如果今天犹  相似文献   

2.
《神州民俗》2009,(11):30-31
所渭“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部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叫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珍藏着金银平文琴、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阮成和箜篌等中国唐代乐器,它们虽然常见于中国的史书和诗文当中,但在中国却已失传绝迹。金银平文琴是一张长一百一十四点二厘米的唐制古琴,以通体施有精妙的金银平纹而著称,其装饰的豪奢,是在今日所见的古琴中独一无二的。琴的轸和足是用象牙制成的,琴底凤池内有“乙亥元年”  相似文献   

4.
窦忠如 《纵横》2012,(8):48-52
神秘的古琴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弹拨乐器,古琴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创制而成,古谓之为“琴”或“瑶琴”,而今还有“七弦琴”之称。不过,最初的古琴只有五根弦,后来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便增加一根弦为六弦琴,到了武王伐纣时为了鼓舞士气,又增添一根弦,故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  相似文献   

5.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当中,有一张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图版三)。这张唐琴为伏羲式,紫漆,纯鹿角灰胎,发小蛇腹断纹,曾因剥落伤裂,用朱漆修补过。琴背龙池上刻唐篆“九霄环佩”四字。池旁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黄书两行十字,左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  相似文献   

6.
郭云菁 《收藏家》2023,(8):98-107
明鲁荒王墓出土的“天风海涛”琴,是目前仅见的考古出土的全箱式七弦古琴。本文揭示了该琴从宋元明三代至今的流传经历,又从唐琴和雷琴的斫制历史入手,结合有山东流传经历的三张唐琴来总结唐琴和雷琴的特征,据此对“天风海涛”琴展开再讨论。最后对“天风海涛”之雅名进行了分析,并概述其延用状况,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古琴的保护和传承,期待古琴在新时代演奏出最大气恢宏的“华夏正声”。  相似文献   

7.
1990年初,笔者因寻找有关古琴资料,准备参加本年8月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时,在家乡发现一古琴拓片(见照片原件长85厘米,宽27厘米) 这是一件在古琴史上尤其是琴徽初饰琴上颇有价值的资料,因为琴之有徽,肇自何时,向来因资料缺乏,琴家对此尚无定论。《西京杂记》言:“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正好与拓片上相印,其琴上段处刻有“章武元年”(昭烈帝之年号)四字。从拓片纸质及残缺初析,年已久矣。  相似文献   

8.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史上重要流派,对于中国古琴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而扬州梅花岭史公祠很早以前就是广陵琴社琴家们的弹琴雅集之地。此次成立的广陵琴派音乐史料馆将通过文字、图表、实物等,从琴史、琴人等侧面介绍广陵琴派,普及世界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悠久历史和基本知识,这是中国第一个展示古琴历史的纪念馆。中国首个古琴史料馆落户扬州@孙文飚  相似文献   

9.
郑珉中 《收藏家》2008,(12):73-78
一.“猿啸青萝”琴1.从管平湖先生得“猿啸青萝”琴开始50年代初期,北京的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由中央音乐学院古琴副教授调任民族音乐研究所古琴组副研究员,专门从事发掘古琴曲的打谱工作,经昔日的琴学弟子程子容君介绍,得与其长亲山东诸城派的古琴大家夏溥斋先生相识,夏先生年事已高,平湖先生执弟子礼待之,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0,(4)
正寒舍有古琴一床,琴背镌有"小春雷"三字,遂以名之(图1)。琴乃家翁于上世纪40年代宦游江南所得,传家已70余载。本文结合文献,从三个角度审视"小春雷":1.琴内外清楚可见之铭款;2.琴之形制、漆色断纹、灰胎、音声;3.利用红外线透视龙池左侧被浓墨涂盖之"原始"腹款。一、龙池内题款及琴人徐达左30多年前,小春雷琴尝得张充和先生鉴定。当日先生用手电筒照得龙池右侧12字:"永乐庚寅二月松云生徐达左"(图2)。上六字"永乐庚寅二月"记时,为明永乐八年(1410);下六字"松云生徐达左",记藏主字号及姓名。惟"记时"与"记名"之书风不一,  相似文献   

11.
对两张“晋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当读到嵇康《琴赋))和《世说新语·伤逝》中王徽之的“人琴俱亡”之时,不由得就联想到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两张“晋琴”。这两张所谓的晋琴,其一是孙登款的“天籁”,其次是“昇平二年王徽之斲”的那一张。这两张琴可以说都是有名的文物,一张是明清以来被收藏家、金石家所称道的,见于著录的琴;一张  相似文献   

12.
<正>在福建漳州天柱山脚下,有个村子,村里住着一群“新农民”,他们中有艺术家、文化学者,也有企业家,这个村子就是漳州市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这群“新农民”们斫琴会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切磋、研究、制作的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古琴。千年古邑琴声不绝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  相似文献   

13.
古琴遇知音     
宋梅 《神州》2011,(16):106
古琴又名瑶琴、七弦琴,上古伏羲氏所制。古琴是我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历史最悠久的古典雅乐。可由于古琴的深涩高古,难以被一般人接受,在我国濒于失传,几乎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古琴是由丝木做成,七根弦,着深红色漆,1米3长,一头宽一头窄。如放之林  相似文献   

14.
台北故宫藏古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今藏台北故宫的两张古琴的制作年代及前人的有关记述与说明进行了考证,论述了“玉泉”为元初中书令耶律楚材之别号,万壑松涛琴乃其收藏。同时表明了作者对上述古琴的断代今是昨非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就湖南省博物馆所藏"鹤鸣秋月"、"独幽"与上海近年发现的"韵磬"三张古琴之是非真伪问题进行研究考证的记录。这三张琴均系早经著录、为琴人所肯定的传世唐代雷琴或唐代李勉的制作。百年来一直被琴家视为瑰宝,既笔之于书,又一再加以复制者。但从今天新的认识角度来看,前人对上述三琴的论定都是值得商榷的。 80年代初期,笔者在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唐琴的特点及其真伪问题》,专论唐琴的鉴定问题,其中综述了唐琴的特点;讨论了唐代的雷琴、唐代的宫琴与野(?)及唐琴  相似文献   

16.
于兵 《收藏家》2008,(9):76-76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约有53件,时代涵盖汉、唐、宋、明、清乃至民国以后,其中晚唐“独幽”琴是镇馆之宝。“独幽”琴是李伯仁先生旧藏,琴面为桐木,琴底为梓木,通体髹栗壳色间朱红漆,色泽典雅。琴身布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等,琴徽似玉非玉。琴背肩部中央刻狂草“独幽”,  相似文献   

17.
在1980年11月间,有访琴于合肥、济南之行,承安徽省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的厚爱,得尽观所藏传世古琴,颇开眼界。两馆的藏琴中不乏良材,而属于重器者约有四张,皆系所见传世古琴中的上品。一张为安徽省博物馆的收藏,三张是山东省博物馆的藏品。山东的三张,当时有两张在古乐器陈列室中展出。此文脱稿于1981年岁末,由于  相似文献   

18.
二、灵机式琴在现存的明清两代琴谱所收录的历代琴式中,可得历代古琴图形五十余种,而传世的历代古琴与之相同者大约只有十五六种,在传世与出土文物、图画中的古琴图像与之相同者仅四五种,两者相加未及历代琴式之半。历代制琴,由于继承关系,相同类似之作陆续出现于不同时期,琴谱之中绘制镌刻之图形本欠精确,加以代代  相似文献   

19.
我们弹的七弦琴最初阶段的形态与其音乐功能究竟如何?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听到老一辈的古琴家、音乐史家谈论过。学生初学琴时,为了知道七弦琴发展的历史,从老师手里接过来的书籍中,说的是伏羲或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是琴的创始。又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其后文武相继各增一弦,成为七弦琴直至于今。  相似文献   

20.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来凰”琴,仲尼式,全长120.4cm,有效弦长112cm,岳山高1.4cm、厚0.9cm,承露1.7cm,额宽5.8cm,肩宽22cm,身长47cm,腰长23.4cm,龙池20.2×2.05cm,凤沼9.3×1.5cm,尾宽14.5cm,龙龈3.5cm。紫栗壳色,琴面通体密布小蛇腹、牛毛、龟断纹,八徽以下尤其明显牛毛断纹,接缝处全无断纹。龙池腹腔内有刻款“雷霄制赤诚朱致远重修”;凤沼腹内有刻款“清同治十二年岳阳李绥重修”。雷霄是唐时蜀中造琴名匠,朱致远是元代著名古琴家。唐朝是琴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而现存的唐朝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