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等地相继出土了多件摩尼教文献,既有汉文,也有回鹘文、摩尼文、粟特文、波斯文等,为丝绸之路沿线摩尼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涌现出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汉文写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敦煌三经,即《下部赞》《摩尼光佛法仪略》和《摩尼教残经》,此外,则主要关注于《老子化胡经》和《佛性经》。对回鹘文写本的关注,则主要集中于《摩尼教徒忏悔词》《牟羽可汗入教记》《摩尼教寺院文书》等。新近发现的霞浦摩尼教文献,明显与敦煌摩尼教文献同源,可谓敦煌学的新延展;福建摩尼教由回鹘僧人所传,同样也可谓回鹘摩尼教研究的新延展。  相似文献   

2.
回鹘摩尼教研究百年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摩尼教是 3世纪在波斯兴起的一种宗教 ,因其创始人为摩尼 ( 2 16— 2 77?)而得名。中国旧译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该教在拜火教的理论基础上 ,吸收了基督教、诺斯替教和佛教等教义思想而形成自己的信仰 ,其主要思想是世上光明与黑暗斗争的二元论。摩尼教在波斯曾盛极一时 ,后来因受波斯王瓦拉姆一世 ( 2 74— 2 77)的残酷迫害 ,教徒流徙四方。其中向东的一支传入河中地区 ,以后逐渐东传进入中国 ,于 76 2 /76 3年再传入回纥。 8- 9世纪时 ,在回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久便替代了原来盛行的萨满教 ,一跃成为回纥的国教。…  相似文献   

3.
《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载有《唐对回纥“赐币十二车”证误》一文,称《新唐书·回鹘传》下“敬宗即位六(应为“之”)年,可汗死,其弟曷萨特勒立,遣使者册为爱登里汨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赐币十二车”一段记载,“显然是唐对回纥赐给缯帛等实物十二车之误”。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旧唐书·回纥传》在叙及同一件事时明谓所赐为“国信十二车”,而“国信”即“国信物”,“二者都是隋唐时期‘缯帛’等实物在少数民族中的通称”;二是“唐中后期……国家所掌握的货币并不宽裕,所以,唐并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对回纥‘赐币十二车’”。谓唐廷赐给…  相似文献   

4.
回鹘在敦煌的历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鹘原称回纥,早先服属于突厥,西突厥汗国处罗可汗强盛时,又服属于西突厥。处罗可汗残暴无道,坑杀属部首领六百余人,回纥联络各部,奋起反抗,其首领号称俟斤(irkin),自成一股势力。薛延陀汗国强盛时,回纥又依附于薛延陀。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回纥首领吐迷度助唐灭薛延陀汗国,“遂并成部曲,奄有其地,”“南过贺兰山,”于是遣使入唐,请置唐官,唐太宗在其地设“六府七州”,回纥所居之地为瀚海都督府,以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唐高宗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回纥首领婆闰率精骑五万,助唐西征,建立奇勋。龙朔二年(公元663年),唐朝特许立功的回纥将领及其亲属南徙水草丰美的甘州(今甘肃张掖),设置侨居的“回纥州  相似文献   

5.
唐对回纥“赐币十二车”证误崔明德《新唐书·回鹘传》下载:“敬宗即位六年,可汗死,其弟局萨特勒立,遣使者册为爱登里汨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赐币十二车。”其实不然。所谓“赐币十二车”应为赐给给帛等实物十二车。其一,《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在叙述同一件...  相似文献   

6.
亚洲博物馆(Asiatic Museum)藏摩尼教文献研究的发韧者是1890年至1916年间曾任该馆馆长的塞尔曼(Carl Germanovich Salemann,1849-1916年)院士."20世纪初,即在塞尔曼临终之前,他对出自新疆和敦煌的一些摩尼教写本进行了研究.这些分别用中古伊朗语、中古波斯语、帕提亚语和粟特语写就的摩尼教文献残片在俄罗斯科学院亚洲博物馆中典藏数量可观,此外还有汉文和回鹊文摩尼教文献.②塞尔曼提出了用希伯来方块字转写摩尼教文献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744年回纥汗国代突厥第二汗国而兴,标志着漠北地区进入回纥/回鹘化进程。漠北回鹘汗国境内的粟特人与回鹘,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呈现频繁互动乃至深度融合,推动了回鹘族群的熔铸和成型,北方草原文明也推进到以尊奉摩尼教为突出特点的回鹘文明时代。但是,粟特在与回鹘的互动、融合过程中,亦时有不谐与矛盾,回鹘内政的动荡和对外(唐)关系的紧张以及漠北回鹘汗国的败亡,其辖境内的粟特人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8.
早在公元八世纪中,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趋于极盛及其东向中亚发展,到九世纪中即有阿拉伯人伊本·可尔达白曾东来我国新疆旅游,写成《道路和邦国志》一书,记载九姓回鹘即九姓乌古斯是游牧人,初信摩尼教。十世纪中阿拉伯地理学家马素地在其《黄金牧地》中说回鹘人数多,最勇敢,信仰摩尼教,王名伊利可汗,人们尊称他为“阿厮兰汗” (意为狮子王)。十一世纪中来过中国的阿拉伯旅行家马尔瓦则在其所写的《论中国、突厥人和印度》一书中,记载从中国国境的极西喀什噶尔到甘肃甘州回鹘境内的路程,以上是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中我们略知的阿拉伯人关于住在新疆、甘肃境内回鹘人的纪录。  相似文献   

9.
波尔巴任遗址位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东南部,2007~2008年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遗址为中原式小城,保存良好.根据调查与发掘资料,本文认为该城的建造年代为8世纪后半叶,最终毁于大火及地震.该城性质为回纥可汗的夏季汗庭,仿照唐代两京宫城设计修建,故可称行宫.唐朝派遣的工匠很可能参与了该城的修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元代温州地区摩尼教活动的惟一实物史料《选真寺记》碑进行了考证释读,指出这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第二处摩尼教遗址,对研究宋元时期摩尼教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半世纪来,苏、蒙两国出土了不少的有关中国的考古材料;像诺音乌拉出土的汉代漆器与绢绘,阿巴干出土的汉代建筑遗址,鄂尔坤河畔发现的突厥阙特勤碑、回纥比伽可汗碑,伯力发现的明代奴尔干都司永宁寺碑等,已经是我国考古学界所熟知的事了。最近作者借着到苏联学习博物馆工作的机会,在莫斯科物质文化研究所C·B·吉谢列夫、Л·  相似文献   

12.
唐开元二十年禁断摩尼教原因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世纪末,摩尼教得到唐朝统治者的首肯,正式传入中原。但至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下令禁止该教在汉人中传播。由於史料缺载,摩尼教被禁的真正原因不得而知。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元二十年前後密教僧人的活动为线索,综合考察了当时的社会宗教现实,并就密教经文、基本教义和仪轨与摩尼教进行比较,认为唐朝统治者可能是在比对两教经文後,模糊了摩尼教与佛教的本质区别,在密僧的唆使下,认为前者伪称佛教,惑乱民众,才颁下禁令。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的新作《中古中国与外来明》由三联书店于2001年12月出版。该书是他研究粟特和摩尼教、景教论的汇编,集中地展现了他近年研治上述问题的成果。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历史学界对这个有国际影响的学科研究的最新水平。我这  相似文献   

14.
《旧约。创世记》中的犹太人之祖雅各在希腊文《约瑟祷文》、科普特文《埃及人福音》、《九姓回鹘可汗碑》粟特文残片、摩尼教中古波斯文祈祷文、伊朗语赞美诗中化身为天使,在希腊文咒文与护身符中成为人们祈求的天神,在敦煌摩尼教汉文文献《下部赞》中被称为“头首大将耶俱孚”,在福建霞浦文书中则被称为“俱孚元帅”、“耶俱孚大将”或“俱孚圣尊”,成为护法天神之一。雅各从以色列人之祖逐步演化为中国民间宗教护法的曲折过程,诚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引人入胜之一例。  相似文献   

15.
韩莎莎 《神州》2013,(31):8-8
摩尼教是一个起源于波斯的世界性宗教,在产生和发展阶段时借鉴许多西方宗教思想,其传播过程中又吸收了包括佛教在内的多种宗教因素而形成的。当摩尼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与中原地区佛教流行这一特定的宗教历史环境相协调,大量吸收佛教各方面因素以便于传教,甚至不惜披上佛教的外衣,亦可说摩尼教入华后已经是佛化的摩尼教。  相似文献   

16.
颜福 《敦煌学辑刊》2016,(3):168-175
勒柯克在高昌故城摩尼教寺院遗址发掘出的一份摩尼教绢画中绘有十字架,它与新疆、敦煌等地发现的景教十字架极为相似。图像中残存的礼拜童子及供养人画像与同一时期常见的摩尼教人物画有所不同,表现出的景教色彩甚至大于摩尼教,反映了高昌回鹘时期摩尼教在吸收景教的同时,试图尽力调和二者间的不同,甚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景教的服饰和仪轨,而非简单地将耶稣置换成摩尼教神祇。通过对这幅摩尼教绢画中十字架与冠式的解读,可以发现这一时期摩尼教兼容并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武德年间,东突厥屡次南下扰边,威胁唐北部边境。629年11月,唐太宗为解决北部边境问题,派兵反击,最终攻灭以颉利可汗为首的东突厥。经过长达4年的战略准备和部署,以突厥进攻河西为借口,命李靖为主帅,分五路大军分别出击,进攻突厥。唐军主帅李靖接连奇袭定襄、阴山,战争持续4个多月,唐军最终攻灭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唐灭东突厥,使隋末以来北方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有效遏制,并为征伐薛延陀、回纥、吐谷浑、高昌以及西突厥打下了重要的战略基础。同时,唐太宗恩威并施,采取了非常成功的民族政策,获得"天可汗"的称号。  相似文献   

18.
正摩尼教形成于3世纪的波斯,繁荣昌盛于8~11世纪的回鹘。借由回鹘的力量,摩尼教在唐朝境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漠北回鹘汗国的崩溃和部众的西迁,回鹘摩尼教一度繁荣于天山南北和河西走廊地区,于12世纪末以后销声匿迹;向南一支潜入福建、浙江,发展成为具有华化特点的霞浦摩尼教,至今一脉不绝。本书作者杨富学从事回鹘摩尼教研究30年不辍,特别关注地下出土的考古新资料和胡汉语古文献,  相似文献   

19.
林悟殊1997年出版了《摩尼教及其东渐》的增订版(台北淑馨出版社),在第一篇和最后一篇章中介绍了本世纪来摩尼教资料的新发现及研究概况,对摩尼教研究作了展望(页1-11,252-267)。  相似文献   

20.
回鹘是我国北方与西北的古代民族。它于公元7世纪中叶兴起于漠北草原,其后活跃于今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和楚河流域,对唐朝和中国历史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回鹘在唐以前称袁纥、韦纥,唐代时始称回纥,后改称回鹘。回鹘原为铁勒之一部,其先世可追溯至汉魏时期的丁零,或春秋时期的狄。至漠北回鹘汗国’怀信可汗(公元795—805年在位)时,北庭周围成为回鹘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