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藏古文献《二中历.经史历》记有一份三十卷本《文选》的文体分类以及其各卷帙构成的完整篇目,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其保留的极有可能就是《文选》编撰初始之旧貌。这份书目首先表明《文选》最初的文体实为三十四体(三十三大体再加“离骚”),更重要的是,这份书目的出现还牵连到《楚辞》在六朝文体概念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晋宋乐府之流变等诸多文学史上的根源性问题,为探讨萧统编撰《文选》之动机与意图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刘明 《收藏家》2022,(12):64-71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辩亡论》残卷,学界的一般意见是认为抄自《文选》,属于“唐写本”。残卷并未有明确的抄自《文选》的题署,亦不避唐讳,是否抄自《文选》及抄在唐代尚需辨析。通过写卷可能存在的避梁武帝之父萧顺之名讳用例,以及与宋刻本《文选》及《晋书》《三国志》录本的比勘,推测写卷有可能抄写在六朝时期,与萧统所编《文选》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此帙写卷在保存异文方面的文献价值,但校勘结果未能坐实写卷抄自《文选》的判断。依据文献记载及第一手的采访档案,考察了残卷收藏者方雨楼的生平事迹,也澄清了写卷在流通收藏及鉴定方面不确切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文选》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选,故习称《昭明文选》。《文选》原为三十卷,后因唐人李善注份量很大,引书约1700种,析为六十卷。《文选》共选作品700多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由于《文选》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广的一部总集”。像《文选》这样重要的古代文学名著,本来早该有注译本出现。但由于《文选》字…  相似文献   

4.
《文选笺证》校误将立甫胡绍《文选笺证》是研究《文选》重要参考书之一,朱右曾序此书“旁搜互考,正讹纠谬”,“其有功于《文选》大矣”。骆鸿称“前此选学诸家所未有也”(《文选学》)。本书四十多万字,是胡绍呕心沥血之作,自称几易其稿,历数十年寒暑而成。在其生...  相似文献   

5.
《文选》五臣音钩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由南朝梁萧统编纂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文选》由于其内容丰富,选录精审,故而长期以来深受人们重视。注释、研究《文选》者自问世半个世纪以来就世代不衰,早在隋唐之际,为其作注的音义工作就盛行于世。据史书记载,萧该、曹宪、公孙罗、许淹等皆撰有《文选音义》,但惜均已亡佚。现存较为完整保存下来给《文选》注音的材料,一般认为只存《文选》李善注。由于李善注主要采取的是微引式的训诂方式,因而保存了不少旧文,旧注,其中有不少是已亡佚的古籍,故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但因李善注往往“释事而忘义”,所以其…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文学五考程章灿徐干《赠五官中郎将诗》考《文选》卷二四张茂先《答何助》二首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欢娱。”李善注:“徐干《赠五官中郎将诗》曰:‘贻尔新诗。’又《思玄赋》曰……”云云。按:胡克家《文选考异》卷四云:“陈云,‘又’,‘文’误,是也...  相似文献   

7.
郭殿忱 《敦煌学辑刊》2006,3(3):120-126
以敦煌唐写本张平子《西京赋》残卷校勘清代胡克家刻本李善注《文选》所附《考异》,既可见考异者之真知灼见,亦可见其妄断谬说。于是,对《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编者饶宗颐先生之喟叹———“今人眼福,回非前贤所可及也”,深有同感矣!  相似文献   

8.
傅刚 《文献》2000,(3):161-177
一 六家本《文选》的产生,是宋代《文选》学的产物.《文选》在隋唐之间,因曹宪的传授而成为一门专学.传其学者有公孙罗、许淹、李善等,其中以李善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4,(1)
<正>各种《文选》评点本的出现,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目前可见最早的《文选》评本是万历十年(1582)福建建阳书商余碧泉所刻的《文选纂注》评本~①。此后三百馀年间,孙鑛、钱陆灿、何焯等明清文人均参与到评点活动中。乾隆三十七年(1772),于光华所编《文选集评》问世,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修订、补充,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刊刻了《重订文选集评》。相比于明清的小说、戏曲评点,《文选》的评点在研究中历来不受重视。其主要原因,盖如骆鸿凯先生在《文选学》中所说,《文选》评本"泛采杂征,编者自矜善本矣,然大都以时文之科臼,绳墨古人"~②。九十年代以后,学者们对《文  相似文献   

10.
日本金泽文库旧藏平安中期古写本《文选集注》残卷二十余卷。光绪间罗振玉影印出版,题为《唐写文选集注残本》。集注之次序依李善、钞、音诀、五家(即五臣注)、陆善经排列,亦时附编者案语於後。日本选学泰斗斯波六郎於《文选诸本的研究》中云:“此本所引之钞、音诀,虽均不知何人所撰,却堪称惊人之秘籍。特别是陆善经注,彼我书目一无所记,彼国之人且已久不问其名,诚不可不谓珍贵之极。”又於《文选索引序》中云:“《文选》  相似文献   

11.
韩胜 《古籍研究》2001,(3):107-110
《唐诗画谱》为明代集雅斋主人黄风池编辑并刊行于万历年问。诗选唐人五、六、七言绝句,请名笔书写,并按诗意配画,是集诗、书、画为一体的版画图谱。于《四库全书存目》中入子部艺术类。对于《唐诗画谱》之名实,今人说法略有不同。1981年物出版社影印青岛博物馆所藏明刻本《唐诗画谱》,共八册。其出版说明中称“《唐诗画谱》(又称《集雅斋画谱》、《八种画谱》)。除包括五、六、七言唐诗画谱三种以外,还有集雅斋刻《梅竹兰菊四谱》、《草本花诗谱》、《木本花鸟谱》以及清绘斋刻《唐解元仿古今画谱》、《张白云选名公扇谱》。”即《中国善本书目》中所收《黄氏画谱八种八卷》。  相似文献   

12.
对胡刻本《文选》征引《广雅》的700余条中与今本《广雅》的相异条目或今本《广雅》无收者一一进行考释,并从中归纳《文选》引用字书的体例。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他曾经阅读过《昭明文选》、《古诗源》、《元人小令集》、唐宋元明清《五朝诗别裁》、《词律》、《容斋随笔》、《梦溪笔谈》、《楚辞集注》、《屈宋古音义》、《古文辞类纂》、《六朝文絮》等大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其中,他对庾信的《枯树赋》却百读不厌,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4.
本对《唐诗鼓吹》这一七律选集历元、明、清三代的版本状况作了一番梳理。介绍了元代郝天挺《注唐诗鼓吹》及明代廖炳《唐诗鼓吹注解大全》的版本情况,着重分析了清代陆贻典等人《唐诗鼓吹笺注》的版本源流及清代禁对该版本的流传所产生的影响,也指出了《唐诗鼓吹评注》的版本渊源。  相似文献   

15.
《唐诗绝句》是南宋诗人赵蕃与韩淲编选的一部唐绝句选本,现存的常见版本如民国胡光国重刊本与清代《宛委别藏》本、奉天学务公所铅印本流传较广,通过这些版本的综合考察,可以明确其选源为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在流传过程中很少有善本存世,而《唐诗绝句》作为《万首唐人绝句》的一个再选本,不仅对于《万首唐人绝句》和《全唐诗》的校勘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反映了南宋唐诗学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唐诗是我们伟大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先后出现数以百计的唐诗选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以下简称“孙编”)。但自它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却逐渐发现其中的缺憾,认为有必要在原选本的基础上重新编选出一个更为完善的唐诗读本。最近,我们读到的马茂元、赵昌平选注的《唐诗三百首新编》(以下简称“新编”),可以说,就是颇受广大唐诗爱好者赞赏的一个唐诗新选本。  相似文献   

17.
《唐诗绝句》是南宋诗人赵蕃与韩淲编选的一部唐绝句选本,现存的常见版本如民国胡光国重刊本与清代《宛委别藏》本、奉天学务公所铅印本流传较广,通过这些版本的综合考察,可以明确其选源为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在流传过程中很少有善本存世,而《唐诗绝句》作为《万首唐人绝句》的一个再选本,不仅对于《万首唐人绝句》和《全唐诗》的校勘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反映了南宋唐诗学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许辉、李天石编著《六朝文化概论》(南京出版社,2003年7月)的出版,填补了六朝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六朝文化概论》是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共同主持编著的《六朝文化丛书》中的一种,同时也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六朝社会研究”成果之一。通览全书,笔者认为本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结构方面,条理清细,脉络分明,布局谋篇颇具匠心。“绪论”统摄全书,首先界定了“六朝”、“六朝文化”的内涵,进而介绍六朝文化的价值,使读者对六朝文化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最后一章《六朝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辞赋为汉一代文学,这是有客观依据的。刘向《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著目录,赋在待前。昭明太子《文选》编目,亦以辞赋为首,可见辞赋自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确是有其独特的地位的。因而著名学者王国维,将汉赋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称汉赋为有汉一代文学,可谓确论。既然汉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因而探讨汉赋兴盛的原因,也就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班固《两都赋序》说:“孝、成之世,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这种现象显非偶然,是有现实和历史的根源的。一、经济的鳖荣,国力的强盛。汉初七十年、文帝、景帝时期,实施…  相似文献   

20.
唐诗异文的订讹还是以审慎为是——兼与黄灵庚先生商榷王光汉前人在整理唐诗时,对异文采取了比较审慎的态度。清编《全唐诗》亦复如是,基本上保留了所见的异文。一些有名的唐诗注家对异文也多取“述而不作”的态度,不定其是非,更不擅自删削。这为我们研究唐诗的本来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