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蒋介石早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在陈其美部下从事革命斗争,对孙中山表示忠诚。1922年6月,陈烱明在广州叛变,蒋介石从上海赶到广州,上永丰舰保卫孙中山。9月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颂扬孙中山,痛斥陈烱明。孙中山为此书作序,这就抬高了蒋的身价。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学习。蒋回国后高喊“民族斗争”、“阶级斗争”的革命口号。随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读《孙中山全集》,见孙中山致蒋介石函电69件,涉及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仅有关军事方面的就有50件之多。这些函电真实地记录了孙中山和蒋介石的交往,涉及到中国革命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历史地看待孙中山何以重用蒋介石,以及蒋介石何以由一个无名之辈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等要职的重要依据。现据其主要内容略加评析,以述管见。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  相似文献   

3.
1925年8月前,在国民党中地位并不突出的蒋介石,数月后,却一跃成为国民党举足轻重的头号人物,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许多文章或著作认为,这是蒋介石玩弄政治手腕,大搞阴谋所致。这是有道理的。不过,蒋介石的发迹还与苏联顾问的作用有着直接关系。 20年代初期,苏俄、共产国际把视线投向了中国。经过探索,苏俄和共产国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是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力量,确定了联合孙中山的策略,决定选派代表到广州帮助孙中山进行国民革命。 众所周知,孙中山因革命屡遭挫折,决定以俄为师,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并希…  相似文献   

4.
从1926年12月13日“武汉临时联席会议”成立到1927年9月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前后应有10个月时间。而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公开背叛孙中山的革命纲领后,到1927年7月15日公开“分共”,经历了一段与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合流过程,武汉国民政府从形式上也最后解体了。本谨按照历史事实的进程,阐述“七一五”武汉国民政府被分裂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曾称陈其美为“革命首功之臣”.但他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还是因为此人和蒋介石关系特铁,是拜把兄弟。也亏得陈其美将蒋介石引荐给了孙中山,才有了后来蒋介石的飞黄腾达。  相似文献   

6.
戴季陶早年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后期参与蒋介石反共,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长。直到1949年2月11日在广州自杀,只活了59岁。其一生曾数度更名,表现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倾向。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选堂,浙江湖州人。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接受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投身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他自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革命报纸《天铎报》。他在这个时期改名“戴天仇”,表示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签约求和、丧权辱国有不共戴天之仇。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戴被聘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到了1920年,戴季陶到上…  相似文献   

7.
1914年,蒋介石曾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东北之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复员整军会议上的演讲中说:"记得我在民国三年到东北去考察的时候……我在日本人的掩护招待之下,在东北的满洲里、哈尔滨、长春等地,住了三个月。"那么他当年为什么要到东北,在东北又做了些什么,于他的人生又有什么作用,以致让他在事过30年后还念念不忘呢?受命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终因力量悬殊以致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  相似文献   

8.
自从黄明堂认识孙中山,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革命行列之后,他先后经历了反清、倒袁(世凯)、打龙(济光)、讨陆(荣廷)、伐陈(炯明)等斗争。先后在越南的燕子大山和新加坡山中避难3年之久,后来又逃亡日本,在澳门坐监牢,历尽千艰万苦,他却愈战愈勇、百折不挠,始终坚定不移地跟随孙中山。甚至在孙中山逝世后,还反对背叛孙中山的蒋介石,直至临终仍然频呼抗日救国。黄明堂不愧为孙中山革命的忠实信徒和忠诚于人民的旧民主革命将领。  相似文献   

9.
“江浙财阀”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7月,蒋介石率军从广州出师北伐,不出一年便攻克沪、宁,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除了军事、政治诸种因素外,在经济上倚靠江浙财阀,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当无疑问。但何谓“江浙财阀”?蒋介石暨广州国民政府是如何与江浙财阀建立联系的?是靠何人从中牵线搭桥的?这些问题,说法不一。本文将对此作一探讨。史学界一般认为“蒋介石原籍浙江宁波,他早就认识了儿名上海资本家当中的浙江帮头面人物,最著名的有张人杰(静江)、虞洽卿和王震(一亭),蒋和这些人的联系,是由他早期资助人陈其美介绍的,陈曾是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地区的军事领导人。他在1916年逝世前把蒋介石介绍给有名的商人、孙中山的亲密支持者张人杰和曾一度担任过浙江财政厅长的周佩箴。……1920、1921年间,当蒋介石在政治上失意时,曾利用他和周、张的关系在上海做过证券交易经纪人。……因此,1927年3月蒋介石与上海财阀中的主要人物接触是早有渊源的”。  相似文献   

10.
正加伦将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帮助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和国民党军队,辅助蒋介石筹划和幕后指挥了北伐战争。后来因蒋介石叛变革命,他愤而回国。离开中国后,加伦将军主要做了两件大事,都与中国有关。国民革命军的"幕后指挥"1924年,孙中山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主张,并派"孙逸仙博士代  相似文献   

11.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对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反革命行径深恶痛绝的宋庆龄愤然出走苏联。她虽不是作为逃亡者流落异国他乡,但其出走的内幕也的确带有神秘色彩。"四·一二"、"七·一五",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宋庆龄对此深恶痛绝,愤然离开武汉到上海。"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集国民党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权力的扩大使他的野心日益膨胀,从在南昌另立中央到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从在赣州杀害陈赞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早年性格特征及形象重塑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震亚 《民国档案》2002,35(4):50-58
蒋介石早年即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为推翻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统治而奔走。对于蒋的这一段历史,誉之有之,毁之亦有之。本试图从蒋介石性格的剖析入手,以其行踪为经,事件为纬,力求公允地评述蒋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3.
建国近四十年来,对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虽有了显著的进展,可是对柏文蔚这位历史人物的研究却做得很少,研究成果不多。柏文蔚是孙中山的革命战友柏文蔚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尽管籍贯一北一南(分别籍属安徽省寿县和广东省中山县),年龄悬殊10岁(分别诞生于1876年和1866年),但由于处身在同一历史时代中,柏文蔚又是孙中山之革命大纛下的一泣重要战士,而成为孙中山的革命战友。他自1905年在南京参加中国同盟会,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整整20个年头,长期追随孙  相似文献   

14.
正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关系,是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存在分歧意见。现据奉化掌握的孙中山给蒋介石的题词、电报和信件、文章等资料,试作一番探索。题词孙中山给蒋介石的题词,有10余幅之多,可谓无出其右。其中有的是应蒋介石之请,有的是孙中山主动题赠。数量最多的是给蒋母的题词,竟有7幅之多。一次性题词最多的是1923年1月20日,一共题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与新疆三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4年11月7日三区革命首先爆发于伊犁,至次年9月发展到塔城、阿山(今阿勒泰)。蒋介石对新疆三区革命的发生、发展采取各种不同手法对付之。本文从蒋介石这一视角对新疆三区革命进行研究,认为蒋介石以打、谈、抚的手法抵制新疆三区革命。  相似文献   

16.
一从训政到《五五宪草》1928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出北京,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是年8月8日—15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二届五中全会,蒋介石在会上正式宣告军政时期结束,实施训政时期开始。国民党的三序时期的理论,是孙中山制定的。孙中山一生革命的目标,即要建立一个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共和国。他在《建国大纲》中规定:“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日军政时期,二日训政时期,三日宪政时期”。三个时期的任务分别是“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1866—1925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孙中山革命的一生中,曾多次论及货币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讨论孙中山的货币思想。一、关于货币的起源孙中山认为,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他指出,货币产生之前,世间只有以物易物的交易。而这种直接以使用价值进行的交换,随着交换次数的频繁和交换范围的扩大,其困难越来越大。他举例说:耕者有余粟,而欲得布,携粟以就有余布者以求交易,  相似文献   

18.
唐宝林 《炎黄春秋》2012,(12):76-79
《国民党与共产国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玉贞研究员今年5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新书,该书汇集了作者30多年的研究成果,探讨了1919-1927年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史:从俄国革命党人与孙中山的最初接触到十月革命后列宁与孙中山的初步合作;从列、孙相继逝世后的斯大林与蒋介石之间的利用与  相似文献   

19.
军事考核场上,孙中山赞扬邝鄘:“人矮志不矮。”蒋介石也开始注意他1924年初夏的一天,广州黄埔长州岛上,阳光灿烂,椰风习习。在陆军军官学校门前的大操坪上,排列着一队队整齐、威武的学员队伍。此刻,他们正在进行军事操练。10时许,从东山方向的简易公路上驰过来一辆小车,车中坐着孙中山和军校党代表廖仲凯。小车在校门前停下,孙中山手拄拐杖走下汽车。校长蒋介石一身戎装,率领军校一班教员,早已迎了上来。孙中山对蒋介石说:“我是看看你们的训练。”蒋介石立即传令:全体学员集合。瞬时,司号员吹起了紧急集合号声,学员们很快…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01年第1期《淞沪战役中的蒋介石》一文中说:淞沪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自封了个大元帅的军衔”。这句话有两点不准确,第一,蒋介石的大元帅不是军衔,而是一个名誉职务;第二,蒋介石就任大元帅的时间是在淞沪战役前夕,而不是淞沪战争爆发后。 抗战期间,蒋介石确实有个大元帅的头衔,但那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军衔等级。其实,非但蒋介石的大元帅不是军衔,中国近代所有的大元帅都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细分起来,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实际行政职务,如孙中山和张作霖的大元帅。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