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神"即与交通、道路、出行相关的神祇。在中国,有"行神""道神""路神""道路之神"等叫法。为了表述方便,统一称"旅游神"。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中国以及其它地区均产生过旅游之神,并且形成了祭祀这些神祇的仪式、制度、风俗和文化。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旅游神崇拜及其衍生出的祖饯习俗在完整性、普遍性、等级制、规范性和延续性等方面均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股神裸泳     
有人对这种神话趋之若鹜,是因为与中国宏观经济相伴随的牛市之梦从未停歇中国股市需要神中国资本市场有太多的神话,神话总是不怎么靠谱。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园是其中  相似文献   

3.
日本同中国一样存在穷神信仰。穷神,日语称"贫乏神",相传被穷神附体的人会穷困潦倒,因而穷神在民间十分不受欢迎,甚至遭到驱逐。日本的穷神传说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送穷的习俗和祭祀穷神的神社。近年来,伴随着坐落在长野县饭田市的"穷神神社"总社和一系列分社的建立和发展,日本的穷神信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更加具有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4.
为传统文化研究注入活力──《中国人与中国祠神文化》读后袁征唐代的茶坊在烛台上搁着一个茶神,有生意就把茶水供奉在它面前,没有生意就舀起滚烫的开水照头没过去。这是什么心理?程民生博士的新作《神人同居的世界--中国人与中国祠神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相似文献   

5.
濮阳西水坡45号墓主人的人格与神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神,在中国古史中是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为之,本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史学界有“疑古派”,对中国上古史持否定的态度,认为是神话则不是历史。而神话学家却又认为,中国的神话已被“历史化”了,需要把“一部分古代史还原为神话”①。结果既非神话,又非历史,哪么到底是什么?至今人们还很难说清楚。拙文是要通过消阳西水坡领号墓主人的人格与神格,说明中国上古史中人与神不分,人即神,神也是人,人神不分是中国上古史的特点。弄清这个问题,对复原史前史、上古史是十分重要的。鄙人浅陋,谬误之处恭请贤者指正。一、蚌图用蚌竞堆…  相似文献   

6.
社祭在传统中国一直是被极为看重的官方祭礼,也是民众广泛参与的民俗活动。但在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社祭似乎有逐渐衰落乃至消亡的趋势。敦煌文献表明,这一公共礼仪的变迁,除了社会变革所带来信仰世界的改易这一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式宗教精神促成的万神殿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在起作用,即神祗的“碎化”:社神职能被诸多新兴神祗所取代或其他传统神祗所侵夺。种植业方面有青苗神和葡萄神,畜牧业方面有驼马神、马神、官羊神,承担风调雨顺职责的有玉女娘子、风伯、雨师以及张女郎神等,社神存在的合法性被抽空, 由此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原昊 《民俗研究》2014,(2):135-143
山川之神的神名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名目繁多,但先民对其祭祀的原因却极为一致,即山川之神能兴云致雨,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故而享受着崇拜与祭祀。对山川之神的祭祀礼仪和时机中蕴含着强烈的农业期许,具体表现为祭祀山川之神以祈雨或祈晴,这种农业期许也使得山川之神拥有了极强的农业神格,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神系的重要神祇。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女娲城民间祭歌田野考察,民间女神信仰首先以女娲为代表,起于远古图腾早期的原始宗教,发展为众多的自然神及地方俗神;其次,以西王母为代表,起于远古至青铜时代的氏族图腾中后期信仰,并为后世道教推崇,形成庞大的道教神系;其三,以观音为代表,起于中古异域的中国化的佛教神谱;各宗各教万善归一汇入儒家“宗亲”“仁礼”学说,形成中国民间信仰的多元建构。  相似文献   

9.
飞天者的神话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作为现在中国人中飞得最高、走得最远的人,毫无疑问,已经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刻在中国宇航史上。在完成“神五”的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曾表示,希望还能伴随“神六”继续上天。但在“神六”的宇航员选拔中,  相似文献   

10.
封建时代中西君权神化现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与西欧的封建时代 ,都曾盛行过表面类似、实则相异的君权神化现象。西欧“王权神授”学说与中国“君权天授”理论都视帝王为神命的君主 ,但前者植根于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传统 ,强调宇宙唯一的人格神“上帝”对国王终身的“授职” ;后者则基于儒学政治文化传统 ,宣称君主是神命“天子”。但由于其所谓的“天”只是神灵意志、自然规律与道德理性的融合体 ,不仅难以赋予君主以浓厚的“神命”光环 ,而且还包纳着“天命转移”的意蕴。与此相应 ,西欧国王即位的涂油加冕典礼 ,具有鲜明的“王权神授”的政治象征意义 ,成为其取得“神命”身分与地位的合法依据。中国的封禅则是少数帝王以功德告“天” ,并无由神“授职”的严格意义。在西欧 ,王权的充分神化推动了封建君权的形成与发展 ,但也使之受到神权的制约 ,避免了剧烈的政治动荡。而在中国 ,君权神化的不充分 ,既使君权缺乏神权的约束而易于高度集权 ,但却未能使君权托庇于神权 ,由此而常常陷入“大治”与“大乱”交替轮回的政治格局。这些现象 ,无疑是造成中西封建社会不同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教徒对犬具有特殊的感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中,犬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国内最新发现的祆教考古材料为基础,集中讨论了古代祆教艺术中的犬神形象。作者将祆教犬神形象分成三秧:普通犬神、带翼犬神、森穆夫或犬首鸟,对流传中国的祆教犬神形象进行了梳理,期望对研究祆教文化的传播、交流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2.
廖可 《钟山风雨》2010,(2):61-62
<正>在中国古代无数神祗中,和老百姓感情最深、关系最密切的大概莫过于观世音了。看看老百姓对她的称号吧,"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灵感观世音"……无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神还是进口而来的神,有谁能担得起如  相似文献   

13.
读书     
《山茶》2009,(8):172-172
《神与兽的纹样学》 本书是系统探讨中国古代青铜器兽面纹与中国诸神之关系的学术著作。日本著名中国青铜器专家林巳奈夫从兽面纹为何物谈起,将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后的兽面纹、人面纹娓娓道来。内容包括兽面纹的形成与变化、普通兽面纹和复合兽面纹,以及珍贵兽面纹的形式特征、象征意义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美国、日本各大博物馆藏中国青铜器的图片,  相似文献   

14.
崧泽文化“葫芦形神人”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崧泽文化的“葫芦形神人”陶器蕴寓着多重神格意义,参照民俗学资料并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我们可视其为“生育女神”、“光明之神”、“夏神”和“丰收之神”等诸神形象,它反映了中国早期农业社会对祖先的崇拜、风调雨顺的祈求以及对丰收的强烈向往,虽文化内涵丰繁,但皆契合并统一于农业定居生活所产生的观念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明起源于文字,而文字的起源与我国早期的祭祀密不可分。《说文》的示部字共同体现了古代祭祀神袛的宗教行为,通过对《说文·示部》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古人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神的敬畏及得到神的赐福的目的,以此,我们可以看到"宗教"一词的真正含义:即神与人相契的"联系之物",古人就是通过对宗教的实践来获得超越生命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均有三根支柱:儒佛道。不同的是,中国的道是道教,日本的道是神道。神道也称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对日本文化有深刻影响。被称为"中国知日第一人"的戴季陶,在《日本论》一书中写道:"表面上,日本最盛的宗教是佛教,而骨子里日本人普遍信仰的是神道。"但是,神道也是在与外来思想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李震 《南方文物》2023,(1):104-108
美国汉学家普鸣对早期中国的研究在当代西方汉学中自成一格,其最大特点在于人类学视角的引入。在其代表作《成神》中,普鸣对早期中国的人神关系问题作了集中的研究。在普鸣看来,从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中国主导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从主张祭祀神灵到强调个体修身成神的转变,决定此种变化的实质是对人神关系的理解从断裂走向了连续。以人神关系为基础,普鸣为早期中国的思想史和政治史串联起一条内在而连贯的线索。普鸣的研究长于文明比较,擅于借助人类学重新解读思想的主题和寓意,其方法论意识值得给予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镇花祭、道飨祭和疫神祭是日本古代国家神祇祭祀体系中的与疫病有关的祭祀。本文主要是分析这三个祭祀中蕴含的与疫病有关的鬼神观念。镇花祭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神作祟"观念,道飨祭是一个混合了中日两种文化因素的祭祀,一方面其思想依据是鬼魅、特别是中国的疫鬼观念;另一方面,道飨祭对于鬼魅的态度并非中国式的暴力威胁,而依然采取日本原有对待神的恭敬态度。疫神祭中的"疫神"则是把中国的疫鬼改造为日本式的"神",纳入日本原有的神祇信仰的话语体系。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疫病祭祀的角度对三个祭祀进行整体把握,发现道飨祭和疫神祭的鬼神观念均来源于中国的"疫鬼",以及日本原有的"神"观念对中国的"疫鬼"观念的改造,从而形成国家的神道祭祀中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元明之际,民间信仰的门神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尉迟恭。尉迟恭原本是唐初大将,是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并不是神。中国的门神信仰由来已久,其形象有如汉代的神荼、郁垒,也非尉迟恭。尉迟恭如何由人变成了门神,门神形象又怎么选择了尉迟恭,尉迟恭由人到神的这种变化历程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门神信仰的深刻文化内涵,同时也有益于我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黄光琦 《文博》2009,(5):53-57
起源于中国西部信仰系统中的西王母在西汉中后期开始成为全国性崇拜的最高神灵,其受崇奉程度甚至超过了原先产生于关东特别是楚地并影响于关中地区的太一神。通过考察文献和出土代表性文物可知,西王母超越太一神,这一信仰变革与两汉时代中国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崛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