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山里的珞巴新村巴桑罗布南伊珞巴民族乡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境内,紧靠着"麦克马洪线"。南伊系藏语,为圣地、朝圣地域之意。南伊成为珞巴人的家乡是五十年代之后的事。西藏和平解放前,珞巴人居住在"麦克马洪线"两边的密林之中,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后来他们...  相似文献   

2.
50年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家长奴隶制阶段的珞巴族,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进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如今,他们呈现出与中国其他地方人们一样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珞巴人说,他们50年来的变迁,相当于人类社会2000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据史料记载,珞巴族是青藏高原东南部一带的古老群体中的一支或数支蕃衍而来的。峡谷处的米古巴部落主要由波觉和嘎窝两个氏族组成。传说他们是从波密迁来的。 又据索朗平措讲,峡谷处的珞巴人是从山洞里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和藏族、门巴族一样,珞巴族也是世居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之一。从遥远的古代起,他们就生息于喜马似雅山东南,现中国西藏境内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县最为集中。千百年来,珞巴人始终保持荷与门巴族、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相处及交融,  相似文献   

5.
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密林深处,有一个珞巴人聚居的地区,这就是米林县的南伊珞巴民族乡。7月的南伊沟,万物竞翠,生机勃发。我来到这里采访,乡长达嘎一见面,就用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高兴地告诉我:“现在珞巴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今非昔比。”随后,他又领我走东家,看西家,到学校,进电站,娓娓道来。珞巴,藏文有两种写法,两个词意:一是“野蛮人”;二是“南方人”。前者是旧西藏统治阶级对培巴人的侮辱称谓,后者是当地藏族人对珞巴人的习惯称呼。1965年8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止式承认居住、生活在西藏高原的“珞巴…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化与其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一方面人类文化是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另一方面不同的生产类型产生不同的文化。鄂伦春族自古就以狩猎为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他们固有的狩猎文化模式。本文就以此为例论述狩猎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局限性。一鄂伦春族,元代称为“林木中百姓”,其远祖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室韦族。从南北朝至解放初,鄂伦春族一直以狩猎为生。狩猎生产在鄂伦春族历史上存在时间如此之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地理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鄂伦春族一直没有离开兴安岭山林。这里地处北纬48°至53°之间,是寒温带,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7.
速写墨脱     
脱又名白马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西藏著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士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这些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给众多西藏人的心灵播下无限的诱惑,墨脱的门巴人、珞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  相似文献   

8.
对大峡谷探秘40年,深居大峡谷16载,徒步翻越飞机都不易逾越的喜马拉雅山三大山口,进出墨脱28次。他就是原18军老战士、被尊称为"珞瑜文化第一人"的冀文正先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景宁畲族传统狩猎的方式与手段。狩猎是人类原始生产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渠道,不论哪个民族都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进,传统狩猎已成为景宁畲族历史文化,被民族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的墨脱,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雅鲁藏布江和丹巴河流经境内,峡谷地带四季皆春,景色宜人。境内盛产木材、药材及热带作物。生活在这高山峡谷里的珞巴人由于交通不便,远离现代生活,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保持着自己那独有的习俗。  相似文献   

11.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是根据语言谱系关系而形成的族群,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渔猎文化,虽然各民族渔猎文化的文化特质基本相同,但是亦存在差异.依据生态环境、综合各方面因素,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渔猎文化形成了山林骑马狩猎、山林苔原牧猎、高原草原狩猎、徒步山林狩猎、平原草原狩猎、河谷捕捞、海洋捕捞、皇家狩猎等多种类型,每一类型的渔猎文化在渔猎生产方式、生产手段、社会组织、分配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地区历来是汉与游牧民族杂居之地,是联通中原与北方边塞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自从西汉实行移民和戍边军队屯田的政策以来,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边疆的牧业共同发展,大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到了东汉时期庄园经济的发展,贵族地主养尊处优,终日无所事事,狩猎则成为他们的娱乐活动。在鄂尔多斯汉墓壁画当中出现许多狩猎的场景,显示这一时期的贵族地主仍然保持传统的骑射习俗。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的社会生产,长期以来都是以狩猎为主。十九世纪末叶以前,原始的弓箭、火枪是他们的主要狩猎工具。以后单响猎枪(也叫别拉弹克枪,见图1)传入,遂取代了原始的狩猎工具。比较先进的单响枪使用铅弹头,射程远,杀伤力强,不受天气的影响,使用方便,在鄂伦春族狩猎生产中曾起过较重要的作用。它的使用反映了鄂伦春族狩猎生产工具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4.
巴师八国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巴师八国考张良皋从人类学、建筑史和聚落考古的一些迹象看,中国文化的胚胎应该在云南。百濮种群本当是最先进入中原的人类。巴文化之繁荣.为中原文化提供不竭之源。巴人是中原的早期基本群众,他们是炎帝族;氐羌继之入主中原,他们是黄帝族。夏、商、周、秦、汉的统治...  相似文献   

15.
康巴汉子是拉萨商海的弄潮儿,也是文化界的先锋分子。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两位康巴朋友,既是成功的企业家又是天才的艺术家,在私底下他们又是非常要好的哥们儿,谁叫他们有那么多共同的志趣和想法?在我看来,他们是有文化,有追求,是率真透明的新康巴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满族的文化类型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表明,满族先世久居“白山黑水”山区,长期过着狩猎、采集和捕鱼的生活,这对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满族先世是属于森林狩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他们依靠天然的自然物作为衣食之源,崇拜自然界,笃信萨满教。然而,由于迁徒而改变了生态环境,从渔猎为生发展到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信奉萨满教演进多种信仰。对此,我们从世居东北的满族中看到了遗迹。宁古塔的满族在“耕作之余,尤好射猎”,他们所获猎物,“必饷亲友”,这是原始分配的遗留现象。  相似文献   

17.
满族的狩猎歌满族精于骑射,素有"引弓之民"、"森林中的人"之称,狩猎是其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歌舞的重要内容。流传于辽宁省东北山区的一首民歌就反映了满族歌舞与狩猎之间的密切关系:哦,咳哟/香鞑子开花笑开了嘴儿/山里红开花挤眼眉儿/歪把梨开花小白脸儿/蒲...  相似文献   

18.
朗迦巴瓦峰下的达木珞巴人王立旻公元1950年8月15日,藏历铁虎年七月二日,位于朗迦巴瓦山下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墨脱宗(县)友生了8.6级强烈地震。宁静的山谷倾刻之间山崩地陷,江水阻塞。密林中的山寨尢如惊涛骇浪中的小舟,有的瞬间被深埋于地下,有的从山...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古代青铜纹饰具有一定的发展脉络,从萌芽期的简单朴素发展到鼎盛期的繁荣、粗犷、神秘和凝重,再到衰退期的简单实用;从早期蕴含的宗教、礼仪特色,发展到晚期所崇尚的实用装饰性风格。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更加细致精美,多以纹饰组合带的形式出现,亦出现了具有生活写实风格的狩猎纹。巴蜀地区在承继商周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铜文化体系。特别是,巴人采用写实风格在青铜兵器上细致地创造出老虎具体特征的  相似文献   

20.
赵冬菊 《四川文物》2005,227(6):45-52
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发现了大量与巴人和巴文化相关的遗物,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生态环境的重要材料.巴人所处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与三峡地质地貌紧密相关.生态环境对巴人的生活、居住、信仰、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