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冬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普查文物,在台儿庄区张山子公社官墓村发现残损的东汉纪年墓碑一块。碑残长86、宽32、厚13厘米。碑文残存五行,自上而下,除第二行十三字外,其余四行均十四字,共计六十九字。书体属于汉隶,字行间有界格(见图)。录文如下: 熹平三年五月癸酉朔廿四日丙□  相似文献   

2.
一、白云庵残碑存疑 白云庵现存两通残碑。位于白云庵古寺庙中心遗址大殿前靠石坎四米处。两碑相隔九米。中为一条三米宽上穿石径,靠坎正中处还留下数十级明代台阶。  相似文献   

3.
东汉建宁元年残碑浅识尚勤学(一)建宁元年残石,1976年出土于临猗城关镇翟村汉丞相翟方进墓穴中。残石为不规则形,高65.5厘米,宽44厘米,石面仅存字6断行,共45个完整的汉隶书。末行"建宁元年九月辛酉"八字为我们断识这块残碑的时代提供了确证。建宁元...  相似文献   

4.
四川郫县犀浦出土的东汉残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1966年4月,四川省郫县犀浦公社社员在二门桥附近改良土壤的工程中,发现五座残墓,其中的一座,墓碑及石门上均刻有文字及图像。经清理,从残留的砖壁看来,这座有文字及图像的墓是一座砖券墓。墓的后壁墙外,横立放着一块石碑作为护壁,这种形  相似文献   

5.
平中苓次氏在其著作《中国古代田制与税法》第八章〈居延汉简和汉代的财产税〉中,分析了居延出土的礼忠简和徐忠简这一财产记录,结论是:整个汉王朝是经常征收财产税的。1969年,永田英正氏认为,这两个简并非如平中氏所说的那样与资产有关,而是作为边境士兵身份调查书中一个部份的财产记录。山田胜芳氏则在《汉代的算和役》一文中指出:“平中氏以资产一万钱为一算,从而证明曾经有过每一算每年征收一百二十钱的货算,而他所引用的史料,其中大部份都有问题。我的推断  相似文献   

6.
四川郫县东汉残碑的性质和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4年4期刊载《四川郫县犀浦出土的东汉残碑》一文,公布了《王孝渊碑》和另外一块东汉残碑的新材料。两碑同出于一墓中。后者是利用旧碑改作墓门使用,碑身上半截和碑文首尾部分都已毁坏,  相似文献   

7.
东汉南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 ,东汉洛阳的宫城由北宫及南宫组成 ,整个宫城几乎从洛阳的北城墙延伸到南城墙 ;北魏时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 ,其宫城只包括东汉北宫 ,东汉南宫所在地已被改建为铜驼街及其两侧的中央官署。许多学者认为这是都城布局的一种历史性变迁。本文将说明 ,东汉与北魏的都城布局基本上是一样的 ,东汉的南宫实际上位于洛阳城北部 ,而且北魏也有南、北宫。所以北魏洛阳并不是一种新的都城布局  相似文献   

8.
毌丘俭纪功残碑是目前所见东北最古老的石刻文献资料,于20世纪初被发现。长期以来围绕其发现时间诸家各执一词,有光绪三十年说、光绪三十一年说、光绪三十二年说等三种不同说法,长期流行的说法为光绪三十年发现说。文章一方面对毌丘俭纪功残碑发现时间不同说法的来源进行深入考察,另一方面广泛搜集吴光国所作毌丘俭纪功残碑跋文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毌丘俭纪功残碑的发现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即1906年九月。  相似文献   

9.
云南出土《孝琚残碑》考梁仲章云南出土孝琚残碑,又名武阳令少息孟残碑、孟碑、孟碑、孟孝琚残碑或孟广宗碑(图一)。该碑出土时首部断缺,年号无微,碑文中仅存“丙申月建临卯”,“十月癸卯”①,“十一月乙卯”或为“十一月己卯”②等干支供探索。是碑问世以来将近一...  相似文献   

10.
东汉国家丧礼包括送葬仪节。这种送葬仪节在皇帝、太皇太后、皇太后的丧礼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并在诸侯王、列侯以及有秩级的职官范围实行。以二千石秩级为界限,东汉国家将实行送葬仪节的等级序列划分为两个层次,对秩级二千石以上等级的送葬仪节实行严格要求,但对秩级二千石以下等级层次的送葬仪节要求比较宽松。东汉皇帝、太皇太后、皇太后的送葬仪节有完整的程式,诸侯王和官员送葬仪节的规格则可能因为其生前业绩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东汉佛教图像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佛教传入我国,殆始于西汉末。东汉时,特别是在东汉后期,因社会危机日益加重而导致的政治腐朽,道德沦丧,物质贫乏,达到了类似罗马帝国产生基督教时的那种"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体时期"的严重程度,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就纷纷沉迷于宗教。那时,起于中国本土的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占据着宗教信仰的主要位置,佛教还处于附庸状态,人们的宗教崇拜往往是这几种信仰的交糅,但佛教信仰在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期,吊祭是丧葬活动中的重要仪式。在皇帝、贵族、官员的丧礼以及平民的丧葬活动中,吊祭是表达对死者哀思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由于社会等级差别,吊祭的方式并不相同。在国家丧礼中,吊祭的不同方式体现丧礼规格的差异。在私人丧葬活动中,吊祭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成为吊祭者与丧主联系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目次一"荧惑"榜题考释二"荧惑"图像分类三"荧惑"图像组合及其意义四荧惑化童儿造谣言之说五荧惑之精为"风伯"释疑六结论秦以降,日月与五星一直被视为神而受祠祭。《汉书·郊祀志》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百有馀庙。"可知秦统一后,在关中建祠立庙祭祀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14.
在贵州省省会贵阳市郊的花溪区燕楼乡,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夫妻合葬墓早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近来却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者因为此地是传说中的夜郎王故地,在元代属金筑安抚司,明代初年改名金筑长官司,长期都是土著少数民族聚居,为何会有如此典型的汉俗墓?二者因为在尚未完全腐烂的棺木堆中散落着一些碑石残片,经过拼合,能够清楚地识别残碑正中阴刻着“明太祖考妣上寿……”几个字。墓穴被盗后没留下其它遗物、碑身残缺、碑文不全,由此而生出许多费解的问题:此汉俗墓及碑石产生于何时?墓主人是谁?碑石是什么人立的?立碑的用意何在?…  相似文献   

15.
现已确认,秦时北地郡治义渠城,就在今庆阳市宁县焦村乡西沟村,西汉时北地郡治北移至今庆城县的马岭镇。独东汉时北地郡治位于北地何处,目前尚存争议。笔者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结合历代史志资料,同时对前人研究成果作了梳理之后认为,东汉时的北地郡治富平城,即是今庆阳市西峰区彭原乡境内的彭原古城。  相似文献   

16.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司马芳残碑》涉及西晋皇室先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行看法是司马芳即文献所记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本文以《残碑》碑阴题名中杜几(畿)的职街为线索,考证杜畿早年履历,推定司马芳担任京兆尹的时间在汉灵帝光和年间,而这与文献记载的司马防的生平履历相矛盾。故本文赞成施蛰存先生卓见:《残碑》碑主司马芳与司马防并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在正定城内出土了一通明代《建文昌神祠记》残碑,碑文主要记述了在城东南兴建文昌祠的过程。本文在对照清代县志所载碑文并进行补正的基础上,对古城四隅改造之背景及过程、文昌祠的兴建及功用进行了考证,同时认为此碑的撰文人应是明代正定名宦梁梦龙。  相似文献   

18.
谢雁翔同志《四川郫县犀浦出土东汉残碑》一文(《文物》1974年第4期),发表了1966年出土的东汉残碑的拓片和释文,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文物。谢文根据碑文内容认为这是一块刻之于石的"簿书",这是不错的。但是,汉代官府的"簿书"的种类很多,郡县上计有"计簿",察举官吏有"官簿",记  相似文献   

19.
2000年6月,芦山县在旧城改造挖地基时,在芦山县城姜城遗址(现芦山县博物馆侧),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址和一具造型特殊、体形庞大的无头石兽。为了搞清楚该遗址的内容,由四川省物考古研究派员领队,在雅安市、芦山县物部门的配合下,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终于揭示了该遗址为一东汉末期至三国蜀汉末期的古城城门遗址。  相似文献   

20.
乐山在两汉时期由于墓葬制度变化和厚葬之风影响下。出现建造崖墓的高潮,不到二百年时间内造墓多达数万座。其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是四川乃至全国之最。其中崖基石刻字题记.以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字体和不同的书刻排列形式,体现了我国汉代民间字面貌特色,反映了汉代历史化、社会生活、墓葬的应用,是研究我国字发展完善的重要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