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建明 《文博》2006,(3):10-13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乾陵以山为陵,规模宏大,是唐代帝陵中制度最完备的一座陵墓。乾陵文物丰富,陵区庞大的石刻群号为海内帝陵石刻之冠, 深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刘向阳 《文博》2012,(1):73-79
乾陵是陕西境内唐代帝王陵墓中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陵园内现存大型石刻120余件,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览馆”。如何保护好这些具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代石刻瑰宝,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中日合作唐陵石刻保护修复项目之乾陵石刻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背景、工程经过、完成情况和实施意义,并对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各界的质疑进行诠释,以期对今后的古代石刻保护修复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齐扬 《文博》2005,(4):7
陕西唐陵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尤其顺陵、桥陵、乾陵石刻是其典型的艺术体现。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陵前石刻现存有34件,石走狮和天禄是其中的精品。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石刻总计124件,内城东、西、北门之外各有石狮两尊,北门外另有仗马和控马人各3对,号称“六龙”。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陵园石刻更富于写实性,堪称唐陵石刻艺术之冠,陵园现存石刻50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珍贵文物长期遭受着自然风化和破坏,大部分石刻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4.
我国陵墓石刻漫谈刘莲香我国陵墓石刻是指中国古代皇帝、王侯臣僚和贵族地主陵墓地面上的装饰性圆雕和浮雕。包括神道上的石象生、碑、望柱、阈及其陵墓其他位置上的石人、石兽、牌坊等①。从现存实物来看,陵墓石刻始于西汉、东汉时已很普遍,唐代达到顶点,之后延续直至...  相似文献   

5.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在陕西乾县城北五里之梁山上,距西安市约八十公里,规模宏大,为唐陵之冠。地面上保存了一百几十完整的石刻,有:华  相似文献   

6.
石像生又称“翁仲”,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或贵族均在自己的陵墓前设置石像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吐蕃石像生是指以吐蕃人物为原型而建立的石像生,这类石像生为唐代帝陵所独有,在其他朝代的皇帝陵墓前未曾见到,故而吐蕃石像生为唐代帝陵所独有的原因也是吐蕃石像生的调查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文章主要以唐朝时期独有的社会历史现象为切入点,来展开对“吐蕃石像生为唐帝陵所独有的原因”一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唐代陵墓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又有浮雕和线刻,其中许多作品被看作是中国古代雕刻的典范.乾陵石刻,以其宏大的规模、纯熟的技艺和雄大的气势,以及始形成的石刻组合定制,则更引人注目,从而成为唐代陵墓石刻中比较重要的一组.但是,这组具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由于长期受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酸雨、生物、风力、震动等)和人为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8.
沈睿文 《文博》2000,(1):32-36
文献中有关唐代丧葬制度的记载不多,有关唐代陵墓结构名称的记录则更是零散。傅熹年先生曾经通过墓葬型制与文献相比照初步总结了唐代墓葬结构若干部位的名称①,但是,其阐释仅仅限于墓葬地下若干部位,因此,我们想根据文献、碑铭的有关记载,进一步整理出唐人对墓葬各部位的称谓。 此前,我们已经论证了唐陵制度的渊源,认为唐陵制度源于汉代及北魏所建立的陵墓制度②。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作为一种制度的延续唐代对墓葬结构的称呼也应该是源自后者,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下文我们按照由南而北、从地表向地下的次序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唐陵神道石刻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道石刻在唐帝陵的意象中充当怎样的意义和功能?《封氏闻见记》卷六《羊虎》条载:"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象(本无象字)。仪卫耳。"①表明唐人认为唐陵神道石刻表现帝王生前之仪卫。但是对此仪仗行列该如何理解呢?若以乾陵式石刻为例,解读的关键便在于神道南前四类石刻。  相似文献   

10.
<正>唐朝帝陵前树立蕃酋像,以展现大唐王朝国力雄厚、统驭四夷,蕃臣归命中央、宿卫宫阙的威仪。目前在昭陵、乾陵等16座唐代帝陵发现近100座蕃酋像石刻。仔细观察这些蕃酋像,其腰部一般束有腰带,其中乾陵、桥陵、泰陵、建陵和崇陵蕃酋像腰带上嵌有带具。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中的石兽的名称,研究者说法不一。通过相关文献以及考古资料的进一步收集和分析,可以认为帝陵石兽中的单角兽称天禄、双角兽称辟邪,王侯墓所用无角兽称狮子(或可因其生有双翼而称翼狮)是比较可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是历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用智慧修筑而成的。自东周以后,由于一代代帝王都实行隆重厚葬,陵墓中除帝王身骨外,还埋进大量金银珠宝和历史文物,所以每一座帝王陵墓都是洋洋大观的地下文物宝库。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先后共有12个王朝建都立国,所以陕西的帝王陵墓便远远多于其他地方。渭水北岸的咸阳源上,一座接一座的西汉帝王陵墓,犹如一座座山丘巍然隆立,唐代18座帝陵分布在富平、蒲城等各县,更不要说远至西周的许多帝陵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陵就在黄陵的桥山,《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  相似文献   

13.
丹阳六朝陵墓的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陵墓的石刻,在整个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丹阳六朝陵墓的石刻,在六朝陵墓石刻中,又独放异彩。在丹阳附近,有齐、梁两代陵墓十处;陵墓前面,都有石刻麒麟(天禄或辟邪)以及神道石柱等石刻。这些石刻,离现在已有一千  相似文献   

14.
樊英峰 《文博》2012,(1):50-56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陵墓,建于公元684年。不但是唐代一座重要的陵寝,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它的研究多注重陵园结构、石刻制度以及相关礼仪等方面,而于陵寝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依据大量史料并结合考古、调查资料从诸多方面初步探讨了唐代对乾陵所采取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有关秦始皇帝陵的历史文献入手,梳理了建设前及过程中的工程难题,结合陵区自然环境、地下水位与地质概况,以及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的遗存分布,认为陵区所在的自然环境不利于帝陵各种要素的布置,自然条件与地质结构制约了陵墓地宫的选择,地下水位决定了秦陵地宫选址的不合常理,而且与中国古代大型陵墓选址的传统不符。按照自然地质和中国古代陵墓选址的传统考虑,秦始皇帝陵的选址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在秦始皇帝的强势推动下,克服了诸多不便,最终营建了一座秦帝国政治体制的理想化再现与秦始皇帝理念中的地下帝国。  相似文献   

16.
唐代陵寺考     
田有前 《文博》2012,(4):60-64
本文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初步论述了唐代帝陵附近修建的三座陵寺,并探讨了其建立的时间、位置和功能等,指出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陵寺制度的发展演变、唐代帝陵与佛寺的关系以及推动唐代帝陵的考古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汉帝陵地望问题可以分解成陵区地望、陵冢地望、陵冢归属三个不同的层次,其研究说到底是在明晰东汉陵区布局架构前提下的陵墓归属研究。东汉帝陵地望问题是所有关于东汉帝陵问题中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大量不同层面的考古工作和研究探索,步步推进,东汉帝陵地望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今后东汉陵墓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追尊陵是东汉陵墓制度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追尊后陵的存在,为了解东汉帝陵兆域的陵墓格局、探讨部分东汉帝陵的陵位问题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希望引起考古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帝陵园陵向研究中存在东向说和坐南面北说两种观点。通过研究,秦始皇帝陵墓以东墓道为主墓道、坐西面东是沿袭秦公帝王陵墓本身的传统;就陵园整体来说,其当为坐南面北的结构,这种布局是结合陵区地形,并综合交通形势等因素而形成的。秦始皇帝陵将陵墓方向与陵园方向进行了有机的统一,并有可能影响了西汉帝陵的布局。  相似文献   

20.
2012年,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在洛阳收购了一方唐代杨贲石刻墓志,经河南省文物部门相关专家反复论证,此墓志中所言"魏帝西陵"应即东汉末年的曹操陵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