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生涛 《文博》2009,(6):42-44
K0007号陪葬坑出土了一批青铜水禽,在其中发现了少量残存的彩绘。本文从铜禽彩绘的保护、清理、彩绘颜料分析和彩绘施彩工艺分析等方面对铜水禽彩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1980年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的二号铜车已经修复,学者多有研究成果发表,有的文章已论及有关御者俑的问题。本文准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试图明确二号铜车御者俑的身分,以期增进对秦代风俗制度的认识。同时,或可对确切了解秦始皇陵园布局及其意义,亦有所裨益。一秦代制度对先秦制度多有沿袭,讨论秦时帝王车队中御者的身份,亦有先秦文献和考古资料可资对照。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的出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冶金学——恰当的配比精湛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因青铜质地上施彩的文物非常少见,对其彩绘实施有效保护的研究显然还进行得很少,并未见诸极道。近年,结合对铜车马彩绘的保护工作,我们对常用的及新合成的几种保护剂进行了实验比较,并从理论上对它们的性能作了分析,从中选出了一种代号为870l型的保护剂料,用这种保护剂对铜车马彩绘实施保护,效果比较理想,兹陈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辒辌车刍议——兼论秦陵二号铜车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就辒(车京)车的称谓用途和发展演变及其与秦陵二号车的关系作点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秦陵铜车马一、二号为一组,最近在秦俑馆正式展出。它提供了许多新鲜资料,使我们有机会对其车舆结构作些探讨,并进一步深化关于车舆纹饰衣蔽属性的观点,兹不揣浅陋,逐一奉陈。一、一号车车舆结构试析一号车为立车,车舆基本呈横长方形,广74厘米,进深48.5厘米。其形状有人曾比喻为古之沙帽。车舆舆底系以坚实木质材料作成框架,并密铺以条状木板于其中。舆底之上组成前边和两侧三面屏蔽的实体,古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秦陵陪葬坑出土百戏俑身上颜料与兵马俑身上所使用的颜料异同,本研究使用偏光显微镜、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对秦陵K9901坑出土的一件百戏俑身上的黄、黑、白色三种颜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三种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其中黄色颜料为砷铅矿族系矿物;黑色颜料为含有红色Fe_2O_3颗粒的黑色CuO;白色颜料为羟基磷灰石。秦陵百戏俑这些颜料与兵马俑颜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研究秦陵丰富的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秦陵铜车马密封保护技术研究张佐华秦始皇陵铜车马集金、银、铜、锡、彩绘、胶粘剂于一身,以其体量大、制作精湛,赢得了"青铜之冠"的美誉。它是研究古代车制和天子乘舆制度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史学价值。因展橱不密封,难免受到大气环境诸因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秦陵二号铜车,被认为是始皇生前銮驾出行所用之“安车”即辒辌车的实物模拟.整辆铜车是严格按1/2比例缩小的写实作品.前、后车室均有符合其主人身份的车茵象征.各自的名称、原物质地,也早有诸多考释.如前室车茵,一般认为是古代名之为(革因),又称之为(革士)鞯、重荐的;或说是“以皮革制成,名重(革因)”,或以竹为席,名“簟.”后室车茵,一说为“重茵”,即“茵,蓐也”;一说其下部为“茵褥”,或“皮褥”的褥垫,上铺非绮类丝织物.这里,本人将对二号铜车车茵的一些再认识,写成此文,请大家匡正.  相似文献   

10.
秦陵铜车马坑出土两件青铜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夏,陕西省考古所秦陵工作站将历年来秦陵出土部分文物和标本交秦博物馆收藏保管。在这批文物中有两件青铜剑很有特点,这两件青铜剑形制相同,一长一短,1978年出土于秦陵封土两侧铜车马坑,同时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曾就秦陵二号铜车马的几个问题写过一篇小文,刊登在《文博》1985年第2期上。近年来在工作和阅读中,对秦陵铜车马又有一些新的认识。由于秦陵一号铜车马的简报和报告均未发表,故这里仍然主要根据二号铜车马的资料进行探讨。所谈的几个问题可以算作上篇文章的续作。一、纛秦陵二号铜车马右骏马的额头有一个半球形的铜泡,铜泡正中树立一铜柱,铜柱顶端有一铜丝作成的缨络。《秦陵二号铜车马》  相似文献   

12.
秦陵铜车马有关几个器名的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陵铜车马有关几个器名的考释●袁仲一关于秦始皇陵铜车马有关部件的名称,我在《秦陵二号铜车马》(见1983年《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一号)一文中,曾作过一些考释,但有的问题尚未涉及。现根据自己学习的一点心得,并参考学术界一些先生的意见,再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认知秦陵K9901坑出土百戏俑彩绘颜料及胶结材料的种类,使用偏光显微、拉曼光谱、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对百戏俑的粉红色彩绘和粉白色彩绘残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白色彩绘是由朱砂与铅白混合而成,粉红色是由朱砂与骨白混合制作而成;而颜料层的胶结材料为动物胶。本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认知秦陵丰富的考古学文化提供重要的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14.
礼县大堡子山乐器坑所出三件铜虎并非乐器中的"敔"。文献记载中的"敔"是木质的,其演奏方式与铜虎毫无关联。三件铜虎具有神秘的宗教意义,是秦人崇虎情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秦陵铜车马是继兵马俑之后又一重大考古新发现,三十多年来,对于“铜车马坑”的性质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文根据铜车马的埋藏,以敏锐的目光,指出铜车马的埋藏打破了已经回填了的排水渠,进而通过古代丧葬礼制和陵寝制度的研究,经过学术论证,首次提出了铜车马属于祭品,铜车马坑的性质属于“祭祀坑”的最新观点,见解独到且全新,是学界关于解决铜车马坑性质这一重大的学术问题的首篇论文。并为而后秦汉陵墓“陪葬坑”、“从葬坑”、“祭祀坑”的设置、发掘和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这也是笔者把学术研究方向和重点由秦俑研究转移到秦陵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探讨了战国秦陵的墓主、选址、共性及个性特征。认同并补证了学界关于芷阳一号陵园葬秦昭王与唐太后、芷阳四号陵园属宣太后、严家沟秦陵为“公陵”、周陵镇秦陵为“永陵”的意见;提出了司家庄秦陵的墓主为孝文王、“韩森冢”的墓主为叶阳后的观点。认为秦称王后在都城西郊开辟了咸阳原陵区,随着都城向渭南扩张,又出现了芷阳陵区。本文还归纳了战国秦陵在陵园形状、墓形、建筑、陪葬坑、祔葬墓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又根据其内部差异,将之分为“咸阳原类型”和“东陵类型”,认为前者充分借鉴了东方列国、尤其是魏国陵园制度,呈现出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后者在某些方面趋于守旧,则为本土保守派势力回归传统的选择;而夏太后陵、乃至后来秦始皇陵园的规划设计,是二者发展、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结构,不但是我国考古学家们、历史学家们非常关心研究的对象,而且在国际上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其深入程度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例如一九八五年英国爱丁堡市中学生智力竞赛的一道重要试题是:用文字描述或采用绘画表示秦始皇陵的地宫结构.其获奖作品在爱丁堡市博物馆展出,竞赛组织还为获奖者提  相似文献   

18.
秦陵第一鼎     
在秦俑博物馆综合陈列大楼前厅陈列的一件弥足珍贵的青铜大鼎,被誉为“秦陵第一鼎”.这件青铜鼎是1999年5月20日在秦始皇陵园东南方向约200米处位于内外城垣之间的一座陪葬坑内挖掘出土的,这一惊人的消息当时一下子震动了陕西考古界.1999年10月6日,伴随着秦兵马俑发现25周年,秦俑博物馆开馆20周年的纪念性综合陈列大楼正式对外开放,青铜大鼎正式与观众见面了.鼎重212公斤,通高60厘米,鼎口内敛,附耳鼓腹,下有三个蹄状足.两耳间宽94厘米,口径65.5厘米,腹部均匀排列着两列六组变形蟠螭纹,足部铸有兽面纹.气势磅礴恢宏,造型精美厚重,纹饰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纤细,是目前发现体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19.
秦陵考古新发现据新华社西安电(新华社记者王兆磷、西安晚报记者李建宁)二十年前的阳春三月,在秦始皇的陵园中,发掘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桶后,陕西考古工作者又在二百二十五平方公里的陵园内进行了长期的勘察、钻探和部分发掘,发现九十多座陪葬墓以及其...  相似文献   

20.
申茂盛  马生涛 《文博》2004,(2):4-10
秦陵外城以内2.1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陪葬坑或建筑遗址密布,面积占80%之多。九十年代的石铠甲坑,百戏俑坑争先面世,掀起了秦始皇陵考古的又一波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