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是对一些现实的不满,许是部分艳羡和怨气的发泄。近日,一条微博在网络上疯转:“她没有全额奖学金,更没有法拉利,哈佛硕士,出门打公车,出境打经济舱,不靠马英九关系谋职,硕士毕业后跟蔡国强学烟火发射,现准备攻读博士,并跟朋友合办女性杂志,她的穿着甚至比不上贫困县副县长的女儿,连像样的品牌都没有,工作太寒酸。”  相似文献   

2.
1998年,李晓愚自南京外国语学校被保送入复旦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就读。2001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并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奖学金”。2003年,作为Chevening学者, 获得英国外交部全额奖学金资助赴剑桥大学攻读发  相似文献   

3.
王兴,校内网创始人,饭否网总裁。2010年3月4日,他创建的美团网正式上线。 “三好学生”王兴 1997年王兴从福建龙岩一中被保送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师从第一位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大陆学者高光荣。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2015,(1)
<正>大力植树造林,避免盲目开垦,这如今已经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而被普通大众所接受,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李继侗在推广上述环保理念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1897年出生在江苏兴化的李继侗,是中国现代植物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24岁时,他便从清华大学考取公费留美。在完成大学学业后,他又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林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并最终于28岁时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在林学方面获取美国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学有所成以后李继侗选择回国发展,先  相似文献   

5.
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李美筠从一个弃儿到名震异邦、先后攻取美国三所大学的三个博士学位。她精通五国语言,以品学兼优荣摘两所著名学府的三枚“金钥匙”。美国《纽约时报》、《鲁彻斯特日报》等传媒曾以显著位置对她进行报道,曾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座上客;她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倾其所有创办营养站,自己清贫一生,资助贫困学生。199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对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第二届“李美筠教育奖学金”颁奖仪式作过报道,奖学金的设立者是南师大的一位退休教授李美筠。一月的江南,寒意浓浓,古城南京早早散发出新年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正>“00后”少女宋文清,在学业上缔造了一串传奇纪录:她8岁上初中,13岁考上985高校东南大学少年班,19岁攻读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研究人工智能芯片。但谁能想到,如此优秀的女孩,也曾面临高考失利,也曾有很多科目挣扎在及格线上……天才少女的背后并没有神话,有的只是一颗勇于攀登的心。而今22岁的宋文清,已参与多款芯片研制,在“中国芯”的科研道路上创造了耀眼成绩!  相似文献   

7.
正现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的宋怡明(Michael A.Szonyi)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专家、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宋怡明教授1990年荣获罗德奖学金并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东方学博士学位,1994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历史系任教,后转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任教,2005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早在多伦多大学任教期间,宋怡明教授就曾关注海外华人问题。到哈佛大学任教后,他不仅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而且  相似文献   

8.
苗莉  蔡利平 《旅游科学》2009,23(6):67-72
本文介绍了美国领先学术机构所设置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的概况。着重介绍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生科研指导。本篇综述旨在为有意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硕士研究生提供几点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老的感觉     
编辑先生:我在纽约唐人街东方书店,见到《炎黄春秋》,读后很感兴趣。现寄上短文一篇,希望能介绍给远在中国的读者。冰子老的感觉,不是光老人才有,有的人并不老,却有了“老的感觉”,昏昏沉沉不知进取,我真为他们婉惜。在中国大陆上,大学的确有年龄限制,而在美国,八十多岁的“奶奶”、“爷爷”读博士者,屡可闻见。我以前居住在新州南桥镇时,就知道有位八十多岁的美国妇女,已有了两个“P.H.D”(哲学博士),她还在兴致勃勃地攻读法学博士。有人问她是否想做律师,她笑而回答:“不一定,读书不但可以解寂寞,而且可以使人一…  相似文献   

10.
门冬 《名人传记》2020,(5):83-88
刘西拉,国家攀登计划土木、水利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双聘教授。刘西拉有位同样出色的妻子陈陈。陈陈是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博导,她培养的学生掌管了半个中国的电力系统。这对学者夫妇,在改革开放之初,肩负着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的重托,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双双取得博士学位后,他们带着最先进的技术,成为第一对回国报效祖国的留美夫妻。  相似文献   

11.
王翔 《江淮文史》2009,(6):119-129
梅光迪出生于南陵县奚滩镇西梅村一个书香人家.自小聪颖好学,6岁随父读书,12岁中秀才,时人目之为神童。1911年考取官费留学。人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学习。1913年梅光迪被派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习.后转入芝加哥西北大学。1915年因慕新人文主义大师自璧德之名。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西洋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南陵县首位留美文学博士。  相似文献   

12.
余楠 《南方人物周刊》2011,(34):104-106
如果一个80后的杭州女孩,9岁赴美,接个高中阶段180门功课全A,以全额奖学金进入常春藤联校,主修政治学,你觉得她现在会在做什么?是游刃于政府和民间的律政佳人,还是辗转在500强和猎头间的高级白领?  相似文献   

13.
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的张志和先生,1958年出生于河南邓州,从入小学开始,就对汉字的形式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199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启功先生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 在张志和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间,他除了研究古典文学,也把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当作一门课程,并且是从考上博士的那天起,就发誓要利用这样一个条件,每日“课字”,每周都要选一张  相似文献   

14.
她出身名门,聪明美丽,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同学,获双博士学位。她还在读高中时,就“显示了将来会做大事”,但她的同学谁也没有想到,她要做的大事是当总统。  相似文献   

15.
南师附中高三学生张逸倩成功获取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引发了许多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看上去跟普通中学生毫无二致的张逸倩,是一个非常阳光、健康的女孩。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之法,培养了她良好而高效的学习习惯。她所在的学校南师附中也给了她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个仅有18岁的女孩,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就是她在此之前已有数年在美生活学习的经历,从东西方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得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1927年,正在美国密执安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吴贻芳,忽然接到设在美国纽约的金女大创办委员会转寄来的聘书,聘请她担任金女大的校长。作为金女大第一届毕业生,吴贻芳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她心中也深怀着"教育救国"的愿望,于是,她愉快地接受了聘书。在完成博士论文《黑蝇生活史》、获生物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06,(Z1)
在许多人眼中,这个23岁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本来会有令人羡慕的美好前程。他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如果顺着这条路子走下去,这个学业优异的年轻人今后还可以攻读博士学位,或者出国留学。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  相似文献   

18.
马潇潇,一个南京出生的女孩。5岁时马潇潇随父母去美国,在美国接受了中、小学教育。如今,马潇潇已高中毕业,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2002年暑期,她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因成绩优异获全额奖学金。本文是马潇潇代表本届高中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受到该校师生普遍的赞许,并在加州报刊上发表。一个在美国接受了中小学教育的女孩究竟在追求什么?如何看待社会、看待未来?……这些也许是中国的中小学生关心的问题。因此,本刊特在《心灵之约》栏刊出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被外国人尤其美国人亲切赞赏的“中国小女孩”,读初中,高中时,年年都是班级的“第一”,被保送上大学:18岁她考“托福”,是当届北京的“第一”;得了奖学金到常春藤盟校达特茅斯学院专攻难度很大的国际金融,留学4年积分又是名列榜首的“超一流”去华尔街投资银行谋职,又是过关斩将,终于走进了世界顶级的摩根斯坦利;晋升到香港区经理不久,便在海内外人们不可思议声中请辞,毅然决然地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当主持人!她是谁呢?她就是  相似文献   

20.
著名爱国“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先生,解放后一直背着个沉重的“反苏”包袱。1957年被打成大右派,惨死在“文化大革命”中,连他的姓名权也被剥夺,王造时在死亡报告单上是“1416”。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造时先生彻底平反,其罪名才被彻底否定。王造时是江西安福县人,1903年出生在一个小商人之家,14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1930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九·一八”事变爆发,王造时面对日寇侵华,热血沸腾,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发起组织了上海各大学教授抗日救国会,倡导参加了宋庆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