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宋转型时期,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汉学与宋学、儒学与佛老、贵族礼制与礼制平民化的矛盾都鲜明地凸显出来。转型时期旧理论的消亡与新理论建立是缓慢的过程,导致了旧制度与新理论的并存与冲突,以及宋儒对待新旧思想的个体与群体的分裂。在家族祭礼中,这些矛盾体现为宋儒尊崇经典与阐发义理;延续传统与顺应时俗;遵循礼制与僭越等级的二重性,凸显出转型社会思想领域的主要矛盾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翠 《沧桑》2014,(6):1-3
地方志文本中存有大量自然灾害相关资料,本文对其中14—16世纪宁波自然灾害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旱灾是该时段宁波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其特征为较少危害全境,局部多发且分布严重失衡;持续时间长,伴生灾害多,对本地社会与民众生活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中朝以图们江为界河的状况,最早发生在公元14世纪末。由于朝鲜王朝继承高丽王朝实施北进政策,图们江便由此从下游开始了其最初作为界河的历史。15世纪中叶,因朝鲜王朝北设"六镇"等镇堡形成江防体系,图们江中下游界河完全形成。16-17世纪,又因朝鲜王朝在图们江上游南岸设立茂山镇,图们江上游也开始了成为界河的历史。18世纪之后的中朝勘界活动,更进一步确定了图们江上游"江源"段界河。显然,图们江历经五、六个世纪最终完全成为中朝界河,正是朝鲜王朝长期在其东北方积极开拓经营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是明朝的统治者们对此却始终处于"淡漠"甚至是"忽视"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了中英文文献资料,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西藏为中心,对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的对华陆路战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分析了英国实施对华陆路战略的原因、阶段、特征与影响,认为英国对华陆路战略包括战略展开阶段、试图干涉阶段、武装进攻准备阶段和武装侵略阶段,具有前后连贯、体系完整、循序渐进和手段多样等特征。本文认为,近代“西藏独立”正是英国对华陆路战略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新中国与朝鲜的友好关系是在中国东北地区培育起来的。九一八事变后,中朝抗联战士共同打击日本关东军,鲜血流在一起,中朝友谊关系从此肇端。抗战胜利后,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抗联战士回国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留在中国东北的朝鲜抗联战士与华北朝鲜义勇军在东北建立了3个朝鲜师,与东北民主联军共同打击国民党军队;朝鲜则成为东北民主联军“隐蔽的后方”,对东北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全面的支援。东北根据地与朝鲜这一特殊关系奠定了中朝两国友好关系的基础。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帮助朝鲜人民军抗击美国侵略者,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中朝人民在东北并肩作战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西方人发明的电报通信技术,在军事、政治领域具有重要战略价值。19世纪后期,朝鲜国门洞开,日本及西方列强相继进入朝鲜半岛,使朝鲜局势变得日趋复杂。甲午战前,中朝依旧维持传统宗藩关系。这种特殊关系深刻影响了当时朝鲜电报线的建设。中朝围绕朝鲜境内电报线建设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交涉。朝方目的是争取电报通信自主权。中方则是为防止日、俄攫取朝鲜电报通信利权,维护自身在朝电报通信优势地位,以应对朝鲜局势。  相似文献   

7.
前言 山丹交易是指江户时代库页岛阿依努和山丹人之间的交易。 隔着间宫海峡对岸的库页岛和黑龙江下游的居民之间的交易,如果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的靠近,可以想象从古代起就有了。在某个时期也许有过居民移居库页岛。但是,在日本文献上有明确记载是在江户时代。 对山丹贸易进行研究的有竹内运平(1933年)、未松保和(1928年)、高仓新一郎(1966年)、白山友正(1933年)、大友喜作(1933年)和洞富雄(1956年)等诸位先辈。这些研究都是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考察的。  相似文献   

8.
耿东升 《收藏家》2005,(10):29-36
中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进的制瓷技术和精湛工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人类的文化,由于各地域之间进行交流才得以不断发展,这是毋须赘言的。而通过陶瓷器,似乎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类文化交流史……通过陶瓷器考察文化交流情况,最好的线索是中国的陶瓷器。没有任何国家的陶瓷像中国陶瓷那样历史悠久,风格多样,而且珍品众多,给予世界各地的陶瓷器以那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是锡伯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研究这个问题,既可以弥补锡伯族社会经济研究方面的不足,又能对其族源的追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鉴于此,我们撰此拙文以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望读者斧正。一、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考察16世纪末叶至18世纪初锡伯族的社会经济,便可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属于综合型的经济,渔猎、畜牧、耕植、手工制作和商业贸易等生产部门同时并存,相辅相成,构  相似文献   

10.
孙卫国 《安徽史学》2018,(2):19-28,118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鉴训义》与《资治通鉴纲目训义》,充分显示他对二书的重视。他熟知《通鉴》故事,日常政事中,经常引用,以为资政之策。《通鉴》与《纲目》对朝鲜的影响,既是朝鲜政治与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朝史学交流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1.
蓝琪 《世界历史》2008,(1):70-78
本文考察和分析16—17世纪中亚国家与俄国的关系及其历史背景,指出在这一时期,双方关系的实质是平等互利。这种关系得以维持是与双方的经济实力分不开的。中亚国家与俄国在16—17世纪的交往是中世纪中亚与东欧关系的继续。  相似文献   

12.
16至19世纪前期的中国对日丝、绸贸易,前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究其原因,实不能单从输出的中国一方去找,而还应从输入一方的日本去找,其根本原因则在于随着日本蚕丝生产兴起和丝织生产的发展日方对华丝、绸需求的减少。输日华丝的由盛转衰,实质上反映了中日丝绸生产特别是生丝生产能力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日本随着生丝生产的发展逐渐减低了对华丝的依赖程度。到19、20世纪之交,中日丝绸生产的格局变化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马琦  余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3):171-180+216-217
清代中期的中缅关系曾因战争出现过显著的变化,通过考察战争前后中缅贸易的变化过程,可以认为缅甸迫于贸易制裁的压力而主动恢复中缅宗藩关系,清朝实现了军事征战没有达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为世人瞩目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经历了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和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产业全球化历史发展阶段的。本文拟就广东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中心市场地位作一探索,以求证于方家。一、中国是贸易全球化的大市场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1405—1433年中国郑和七下西洋;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C·Colonbo)发现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Vasco·Da·Gama)绕过好望角开辟欧洲到印度的东方航线;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F·D·Magalhāaes)作环球航行等航海的伟大壮举,从…  相似文献   

15.
康熙朝中期至乾隆朝初期,松花江流域的人口和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松花江流域的渔业经济成为各民族的重要收入来源,但由此产生了渔权争端。争端的产生与解决,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权利关系,也折射出清朝对不同民族采取的不同政策。  相似文献   

16.
王振忠 《安徽史学》2011,(5):13-29,116
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18世纪是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一方面,从这一时期开始,朝鲜人逐渐调整心态,对盛清时代的来临,作了全新的认识。而在另一方面,随着东亚形势的变化,以及朝鲜燕行使者孜孜不倦的公关活动,中国官方对燕行使团成员的限制逐渐放宽。在这一世纪,燕行使团渐渐摆脱了朝鲜馆内序班(中国胥吏)的控制,直接与琉璃厂的书商等展开频繁的交流。由于琉璃厂是当时北京雅俗文化的中心,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书籍采买的来源,而且,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察,以及与不同阶层的接触和交流,也使得朝鲜人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7.
朝报的传播功能构成一个"虚拟舞台",这个"舞台"还可以经由封贡关系扩展到包括朝鲜在内的东亚世界。明朝朝报、题本等文书作为有效的信息传递媒介,在两国间构筑出一个"共享"的信息世界。明朝自身的信息生产、传播能力和方式,是这个机制的物质基础。朝鲜君臣通过阅读这些文书,得以近距离地观察明朝政治动向,并通过事大礼仪介入明廷的政治博弈,强化本国在明朝中心的东亚秩序中的地位。此外,朝鲜使臣还能主动利用这些文书来影响本国政治,表达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东亚地区传统国际秩序应称"封贡体系"较为周全。封贡关系的要义在于"事大"与"字小"。从中国明清王朝与朝鲜、琉球、越南等属国关系看,朝贡制度也是双边贸易、文化交流、边疆管控以及司法合作的基本机制,而在属国遭遇国家安全危机时,作为"上国"的明清王朝也积极进行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援救行动。不过,朝贡制度旨在建立"上国"与"属国"之间的主从关系,各个"属国"之间并没有围绕"上国"而形成合作联盟。因此,它在近代难以抗衡运用条约体系的西方列强以及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扩张。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同时,国际贸易也相应发展,区域性的国际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凡是积极进行对外贸易的国家,其资本主义经济成长得比较顺利、迅速,反之则艰难、迟滞,甚至走上畸形发展的歧途。16—18世纪东西方主要国家的历史进程,分别表明了这一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启示:从国际贸易来探索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也是历史研究必须注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安昕 《风景名胜》2020,(3):0127-0127
甘肃武威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而吉林文庙则是东北地区建筑年代最早、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文庙建筑群,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两处文庙所在区域环境不同,在建筑规制和文化传承以及文化传播功效等方面表现出的异同,值得做比较研究,这对于文庙研究和儒家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