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封建地主阶级国家。为了巩固专制主义的反动统治,这个封建王朝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庞大的官僚机构,豢养着一大群封建官吏。他们在封建皇帝的支配下,分掌兵、刑、钱、谷等事,直接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部门。这些人既充当皇帝的奴才又成为  相似文献   

2.
品官“补子”是明代服饰的特色之一。它具体反映了明代典章制度和织造工艺水平。国内学者在一些论文和著作中多有论及。有些海外学者予以更多关注。据《收藏“补子”》一文称:补子是西方人收求的中国古代织绣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一位叫卡曼的美国教授,对补子做了系统研究,于1944年发表论文“补子沿革”,其水平超过国内学者。 本文拟就所见到的实物资料和文献记载,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明代  相似文献   

3.
思德  蒋斌  文武  云瑶 《南方文物》2003,(2):84-86
2002年3月22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岭门农场职工在平整耕地时发现两座石棺墓,并出土了一些随葬品.不久县文化文物部门获悉后,会同县公安局、岭门农场及农场派出所等单位到达古墓现场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及时报告省文管办.同年4月3日,受省文管办委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人员也前往现场进行考古调查.我们抵达现场时,古墓已被夷为平地,两具石棺也被挪到他处,棺内尸骨已就地掩埋,出土遗物被职工拿回家中,后经当地公安部门追缴回来,文物现藏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1989年10月,在江苏省常熟市城郊乡三八村因取土之需发现了一座墓葬.市文管会对其进行了清理发掘.地面上发现断残、风化的墓志两合.据此可确定为明代程姓夫妻合葬墓.现将男墓编号为M1,女墓为M2.M1,长方形竖穴石室木椁墓.墓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北向偏东20℃.此墓结构极其考究,外椁浇浆,厚24厘米,下部为厚26厘米的石板,内椁为本椁.内、外椁之间有一层2~5厘米的松香层,略带气味.椁内楠木棺保存良好.墓底距地面深1.85米.墓口距地面深1.20米.棺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多年以来,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南阳城区的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中发掘了一批明清墓葬,本文所介绍墓葬时代为明代中晚期,主要集中于宛城区建设东路一带,出土有景德镇窑瓷器等随葬品。墓主以官宦人家、军功人员、地方富豪和贫民为主。  相似文献   

6.
略论宁夏两汉墓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台地同蒙古大漠相接壤的过渡地带,黄河纵贯其间,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人类的栖息和民族融合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早在旧石器时代宁夏就有人类居住。商、周时期这里为猃狁、义渠戎、乌氏戎和朐衍戎活动地带。春秋战国为西戎与匈奴所有。春汉时期,宁夏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早组成部分,也是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战国墓葬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四川发现、发掘、清理了大批战国时期的墓葬,对研究四川战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材料。根据墓葬内涵看,四川的战国墓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本地土著居民的墓葬;一类为外来移民的墓葬。在前一类墓葬中也有多少不等的外来文化因素,说明战国时期土著居民不同程度的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和外来移民的墓葬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这两类墓葬都有一些较为集中的墓地,当然也有单座墓葬的发现,(这应是工作的关系,他们很可能属于  相似文献   

8.
襄汾丁村明代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襄汾丁村明代墓葬发掘简报马升王万辉(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图一M2平、剖面图(1/100)丁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关镇南5公里处,是著名的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所在地。1983年,为配合南同蒲铁路复线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派员对丁村南面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9.
李昕 《文物春秋》2021,(1):81-93
作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獬豸因具善辨曲直的象征属性被应用于古代执法者冠服之中。元代以前,獬豸造型多见于冠饰,明代始用于补服。通过对目前明墓中所出獬豸补服进行梳理,并结合文献资料,对獬豸补与狮子补、麒麟补形象进行了辨识,认为原考古报告中认定的4例“麒麟补”图案实际具备獬豸的基本特征,应为“獬豸补”。獬豸补服的穿用人群主要是各级执法官员及获得封赠的家属,同时,獬豸补子不仅应用于常服,在忠静服、赐服及礼服中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泰州市博物馆抢救性地清理了两处明代墓葬群,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瓷器,为研究明代泰州的墓葬演变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明代开国元勋──常玉春及其墓葬文/朱明图/平涛常玉春像在今天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北麓的白马村,有一块景致幽雅、修篁掩映的墓地,这就是与徐达齐名的明代开国元勋开平王常玉春墓所在地。常玉春(133-1369),字伯仁,安徽怀远人,因自称能带10万兵纵横天...  相似文献   

13.
何文竞 《华夏考古》2019,(1):124-128
本文尝试对全国已发掘的明代品官墓与平民纪年墓的分区和特点进行研究。初步将明代品官墓与平民墓分为南京、东北及中原、西北、湖广、西南、东南六个大区域,并认为其有着地域、时间、家族和对前朝墓式的继承与变革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韩莎 《文博》2020,(3):68-76
以1915年许璠墓志铭的发现为开端,前后蜀墓葬及随葬品陆续发现。至今已发现前后蜀墓葬七十余座。本文通过对已公布的前后蜀时期墓葬遗存进行梳理,总结出前后蜀墓葬具有等级明确、夫妇合葬流行、须弥座石棺床装饰华丽、墓室内放置墓主人像、随葬品佛道混合色彩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浙江省长兴县发现了一组三座明代墓葬,墓葬破坏严重,多件随葬品已流散,经清理出土了两件青瓷器,一件是三足炉(图一)、一件是贯耳瓶(图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兴县博物馆:《长兴石泉村明代墓葬清理简报》,《文物》2015年第7期),其器形、胎质、釉色等特征与传世的哥窑型器物较为接近。此墓中有"明故巢松吴先生之墓"的墓志,因此年代为弘治十三年,即公元1500年或稍后不久。与此器物最为接近的考古出土同类型器物,当属明定陵的金瓶,原报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13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政府招待所在建筑施工挖沟时发现一座古墓葬。不久,县博物馆报告了省文管办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2月20日,我所考古人员会同县博物馆业务干部前往现场调查和进行抢救清理。古墓葬位于县城所在地陵城镇北面,在县政府招待所院内,地处低山岗的缓坡上,东临陵水河。因挖沟取土,古墓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墓内随葬品也被民工取走,后经追查已被收藏于县博物馆。该墓为石椁木棺形制结构,墓向330°。在长方形竖穴土坑内,紧贴坑壁两侧边竖立两块石板,两端各置一块石板,搭筑成石椁,椁板相接处采用榫卯套合加固。石…  相似文献   

17.
南京明代墓葬出土玉带为玉之带,即镶玉片的革带,用于腰带上,既是装饰品,又是实用器,同时还代表着佩带者的身份。以此为依据,本文结合明代墓葬考古及相关文献资料,试对南京地区明代墓葬出土的玉带板,按其装饰方法之不同进行归类,并根据早、中、晚三期时代特点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韩佺 《南方文物》2010,(4):88-92,87
《明代江西宗藩墓葬玄宫制度浅论》一文在对明代江西蕃府成员墓葬的形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尝试探讨该地流行的玄宫制度及发生变化的原因,这是很有价值的学术课题,希望学界朋友能就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今湖北沙市为明代江陵县辖镇,是明代首辅张居正的家乡。他死后归葬于今沙市西北荆沙大队张家台。虽然他的墓陵在文革中已遭至破坏,但至今仍尚保留有珍贵明代文物和碑刻资料。现将张居正遗存下来的主要文物——端砚及其墓葬有关的史迹分别简述如下: 一、张居正之砚沙市市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首辅张居正端砚,是一方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砚,此砚正方形,长30.2厘米,宽30.2厘米,厚4厘米,石色苍黑。砚面额二龙戏珠,左右两边龙身盘绕,并刻有卷云花纹。砚的下边刻有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绥滨县绥东镇东胜村发现并抢救性清理了一批古墓葬,计发掘墓葬14座,出土文物达140余件。据初步推测,这批墓葬应是明代兀狄哈人(赫哲族前身)的氏族公共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