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卉、侍者、四神、墓主人像、神禽瑞兽等四川宋代画像石室墓装饰主流图像题材,在墓葬中的配置存在规律性,形成较为稳定的图像配置模式。在丧葬的世俗化转向下,为了贯彻孝道使祖先永为供养,同时也为了规避厚葬所带来的盗墓风险,宋人选用具有"永固"象征意义的材质为载体表现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组合,以象征的手法为先人营造延续各种现世享受的死后世界,但这种贯彻孝道的行为也具有"互利"的考量,希望以此获得先人的保佑延福子孙。  相似文献   

2.
元代早期和中期的墓葬多采用宋金时期的仿木建筑结构,到了元代末期,仿木建筑墓葬结构已基本消失,元代墓葬的墓顶多为四角形,有的也为八角形,有墓道,墓室多为砖式墓。从墓葬的装饰来看,模印砖图案以花卉和动物图像为主,人物题材占有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3.
夏天 《南方文物》2020,(1):285-291
宋代墓室壁画作为墓葬装饰研究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前辈学者以多视角对墓主人像、梳妆图、杂剧图、启门图等题材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意在就宋墓壁画中一幅"孤例"的女子读写图展开论述,从传统的艺术史角度分析图像意涵,同时关注其作为特例出现在墓室壁画创作中的意义,并探讨造墓过程中的工艺格套与商品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华蓥市许家发现一座宋代墓葬。该墓为同穴异室的仿木构双室石室墓。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墓葬结构、装饰图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一个茶文化"风靡"的时代,茶文化影响着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宋代墓葬文化的改变和影响。文章以宋代墓葬中与茶相关的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壁画中的饮茶图与备茶图,来探讨宋代壁画中所反映出的"茶文化"的特点,以及墓葬壁画中出现"茶文化"因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华蓥市许家(土扁)发现一座宋代墓葬.该墓为同穴异室的仿木构双室石室墓.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墓葬结构、装饰图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妇人启门"图作为一种墓葬装饰,画面生动而优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此装饰手法具有存在时间长,分布地区广之特点,虽为同一题材,但在内容、形式、载体及表现手法上,不同时代却有其各自的特征。其所要表现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缘何受到当时人们如此的钟爱?在其流行的时间区域内,契丹、女真、蒙古人的墓葬中却极为罕见?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待解之谜。  相似文献   

8.
霍巍 《考古》2015,(2):103-113,2
六朝陵墓地面与地下均有镇守性质的神兽雕刻或图像出现,其题材及风格与汉代墓葬之间既有渊源关系,更有新的文化因素。其中以狮子为代表的陵墓装饰中瑞兽系统的形成,与过去的"汉制"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这些变化体现出"晋制"形成的标志性特点,并对唐、宋墓葬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晚唐至宋代墓葬中的仿木建筑雕饰与隋唐时期的地上建筑——仿木砖塔的装饰相联系,推断宋墓中流行的仿木建筑雕饰最早应是受到地上仿木砖塔建筑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地下墓葬多是地上居室生活的反映,即所谓"事死如事生"。因此,借助于部分墓葬资料,也可探究古代居民日常生活的相关内容。本文以部分考古出土宋代墓葬材料为基础,通过其墓壁装饰内容,探究其所反映的宋代社会厅堂陈设、内寝陈设、书房陈设以及兵器架陈设四个方面的日常家庭陈设风尚。虽然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是我们可以管中窥豹、补史之缺。  相似文献   

11.
吴敬 《考古与文物》2014,(1):95-100
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地区已报道了1000多座宋代墓葬,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我们发现其在分布特点、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分区上以河流山川为分界形成若干文化圈,在各文化圈中又受到了自然地理以及宋代社会、经济、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宋代南方各地葬俗的共同特征,这是宋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南方地区宋代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挖掘的墓葬来看,甘肃天水地区宋金时期墓葬在古代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观赏语汇和思维方式,其墓室所装饰的图像以意象的方式把墓室分别形成多层的象征空间,而人们所设想的观赏主体——灵魂,对墓中图像的观赏方式也与中国人对待艺术空间的观赏方式一致,游观这种中国古代观赏艺术方式被运用到墓葬多层空间的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3.
《四川文物》2020,(2):14-22
2002年9月,为配合重庆市大足区城北环二路的修建,大足石刻研究院对报恩村锅盖坡发现的两座仿木建筑结构宋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内发现花卉纹、启门、孩童嬉戏等雕刻,出土少量"祥符元宝"铁钱、棺钉及铁环、碎瓷片等物。孩童嬉戏雕刻与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136窟所刻极为相似,体现了大足地区石窟艺术的历史传承性,也为研究墓葬与摩崖造像的联系提供了实物资料。该墓葬发现铁钱、石狮托棺台和M2墓中独具特色的华拱藻井和"四叶花窗"图样,在大足境内宋代墓葬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大足两宋社会生活提供墓葬和实物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陈章龙 《民俗研究》2013,(4):143-149
在崇尚"事死如事生"的中国古代社会,丧葬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逝者"地下的世界"在很多方面都是生者地上居室生活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北方地区考古出土的部分宋代墓葬装饰内容,揭示其所反映的宋代北方地区居民宴饮观戏的家内生活及相关内容,从而使我们于史料记录的基础上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宋代人们日常宴饮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5.
启门题材是宋金墓葬装饰研究中的热门对象,虽经反复探讨,但相关解读仍然存在争议。此争议或与"整体性解释"的研究期待有关。类似情形在图像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作者通过梳理启门题材的解读层次,审视已有研究成果,指出此类研究的难点在于语境分析、图像逻辑的构建和文献的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如果调整研究目标,从启门题材的形式出发,观察图像的时代变化与地域差别,或有可能回归探讨之初心,从物质、图像视角观察到不一样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6.
孝行图是宋金墓室壁画装饰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以往的研究涉及了孝行图考释、内容、发展以及历史价值等多方面内容.本文将从河南地区北宋壁画墓中位于拱眼壁上方的几组孝子图像出发,分析该类图像在墓室建筑及壁画中的位置,试图探讨孝行图在宋金墓葬中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人对莲花的喜爱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便有吟唱。而南北朝墓葬中的"皿花"图像已经超出了早期质朴的审美观,完成了从"形"到"质"的升华,从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皿花"图像是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现的一种装饰题材,顾名思义,就是以细长颈瓶或博山炉作为盛器,里面插有盛开的莲花。中国人对莲花的喜爱源远流长,早在先秦的《诗经》中便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吟唱,  相似文献   

18.
所谓墓室画像,一般来讲,凡与墓室相关的一切图像皆可包含在内,既有墓葬建筑本身的装饰(如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也有葬具(如棺床、棺椁、墓志)和其他特殊设施(如漆木屏风)上的图像等。作为墓葬的重要组成因素,墓室画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墓葬所处时代的葬制、葬俗等内容,对其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聂定 《北方文物》2017,(3):93-97
在已发现的辽代贵族墓葬中,墓门仿木门楼装饰的兽吻,其意义比较重要。分析研究表明,兽吻装饰的存在与否,是鉴别辽代贵族墓葬前、后两个时期或区分世家大族墓葬与普通贵族墓葬的条件,并且从其位置、形态再结合辽代社会文化,可以看出其中包含有萨满教、佛教、道教等方面的因素,体现了辽代的民族交流与融合,但贵族墓葬墓门装饰兽吻现象,却未能在辽代墓葬中完全盛行。  相似文献   

20.
正金代是一个由女真族建立的、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政权。金代墓葬作为金王朝社会生活和丧葬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考古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墓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且完整地保存了金代人关于"死亡"这个人生终极命题的思考与阐释。金代墓葬戏曲图像作为金墓装饰中的一种图像类型,也透露出大量的历史信息,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