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新时期,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振兴中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号召。这就不能不使我们这些史学工作者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新时期对史学工作有什么要求?史学工作者对于建设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做些什么?为了振兴中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史学工作者应该怎样努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国家前途的要求。我国的史学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就是认为史学是关系国家治乱、人心善恶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史学大国,我国史学的特点是:历史记载和历史撰述的连续性;传世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史编纂形式的多样性;重视人事、重视经世致用的社会性。中国史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近年来我国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造诣的史学工作者,应该关注史学发展趋势,关注有倾向性的史学现象,促进中国史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这是我们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谈史学评论》的短文(见1985年5月27日《光明日报》),就史学的社会目的和史学自身的发展等问题,讲了我对史学评论之重要性的一些看法。现在,乘《安徽史学》组织史学评论专题讨论之便,我想就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关系,讲几点肤浅的认  相似文献   

4.
史学与现实的关系是史学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如英国史学家卡尔所言,史学“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我们从那些史学名著和有持续影响的史学流派中总能感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当年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工人苦难的深切关注。同样,今天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满足新的社会需要。为此,编辑部特邀几位史学工作者笔谈,意在促使史学界同仁更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史学的社会责任,因为这实在是史学专业能否真正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史学与现实的关系是史学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如英国史学家卡尔所言,史学“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我们从那些史学名著和有持续影响的史学流派中总能感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当年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工人苦难的深切关注。同样,今天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满足新的社会需要。为此,编辑部特邀几位史学工作者笔谈,意在促使史学界同仁更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史学的社会责任,因为这实在是史学专业能否真正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学经世思想的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世致用,是我国传统史学讲求为社会服务的宗旨问题,是史学对社会的反作用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今天史学工作者加强史学为社会服务的认识和观念,是“一件有很大意义的科学工作,也是一件有很大意义的教育工作。相当多的史学史工作者忽视这一点,我们应当做好拾遗补缺的工作”。因此,我想就史学经世的传统问题,试作探讨,略抒己见。恳求方家指正。一、经世致用的传统史学经世是个古老而久长的传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在古代,大致经历了殷周之际、春秋时代、两汉时代、唐宋时代、明清之际等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的巨帙,由张岂之主编,于2016年由长春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大事。这部宏大的著作对于说明过往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对于启发现在和未来的思想研究尤其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侯外庐关于史学工作者自身修养的若干论述,讲一点学习的体会,和史学界朋友交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一、论史学工作者的修养。关于史学工作者的自身修养,是侯外庐在史学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的历史学界正呈现出一些新的气象。青年史学工作者们不满足于传统的历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希翼吸收当代自然科学成果和借鉴国外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改革创新,突破已有的研究模式,全面开创史学研究的新局面。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青年史学工作者的注意力是放在史学方法的革新上。但笔者认为,方法的革新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从广义上说,理论归根结蒂也是一种方法。因此,加强建国以来受到漠视的历史哲学的研究,应该成为我国史学工作者关心和注意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9.
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陆勤毅历史学无疑是我国最古老、最成熟、最有生命力的学科,2000多年的史学史完全可以证明史学的存在价值。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也是历史学,以至于社会上一些人包括部分史学工作者发生疑问:历史学有没有...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史学月刊》创刊40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读者首先表示热烈的祝贺。一个刊物出版发行40周年,这在国内并不多见。《史学月刊》能够历40个年头而不衰,说明它得到广大史学工作者的肯定和支持。《史学月刊》的历届负责同志和全体工作人员辛勤耕耘这块园地,使她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史学专业刊物。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众关心历史的现象,历史知识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背景和动因,也对史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从传统史学的普及与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的动因、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中的问题、史学工作者面对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的时代责任四个方面,对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编后记     
本刊的前身是《史学工作通讯》,现在,我们把它改版为《安徽史学通讯》,公开发行.我们所以这样做,是想使这个刊物从内容到它的名称更能显示出为安徽地方史研究服务的特色;也就是想在安徽地方史研究的领域中,更多地、有系统地提供安徽史料和介绍安徽历史研究情况,以便较好地为更多的史学工作者服务,为全国历史研究的总任务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近年来,国内史学界有关公众史学(抑或公共史学)的讨论渐兴渐热,所涉内容既有理论方法和学科建设等纯学术性质的探讨;更有史学工作者如何让自己的研究面向社会大众,以及普通民众应该怎样更好地参与历史记述等老问题的新探索。历史学的研究如何服务于社会,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史学工作者的老问题,而公众(共)史学恰恰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拓展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们有一种看法:历史研究就是为了认识规律。讲清规律,从根本说,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把这个作为历史研究的唯一任务,认为历史的研究只能去搞规律;而对一个具体问题的过细功夫的考察,好象就不是史学工作。这种思潮在中青年的史学工作者中间,包括我自己也一样,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有一段时间内,史学工作的内容弄  相似文献   

15.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了,这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必将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伟大的时代必有史学的参与,史学也必将为伟大的时代贡献智慧,这是史学的功能,也是史学家的职责。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也给中国史学界在新时代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新的命题。这里,我从一名史学工作者的角度,就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是新时代的需要中华民族素有学习和总结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一进展表明,中国史学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史学工作者更一步走向中国史学深处。同时,这一进展的学术影响,已超出了专史本身的范围而受到不少史学工作者的关注,以至于受到学术界...  相似文献   

17.
史学与公众的统一任奇正在80年代中后期的“史学危机”的声浪中,我国的史学工作者检讨了过去的研究工作,认为历史学之所以受到公众的冷遇,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史学背离了公众。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史学工作者们提出了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口号,主张应用现代理论方法,研究与...  相似文献   

18.
濮灵 《史学理论研究》2013,(1):27-35,158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与学术风格。首先,它在对诸多史学思潮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着唯物史观的指导,同时也发展了苏联史学的党性原则;其次,它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工具,史学工作者皆致力于阐释历史发生的社会根源与阶级根源,并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倾注了史家个人的情怀;再次,它秉承了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和治史传统,在"论从史出"和"设馆修史"等方面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83年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邀请北京部分史学工作者就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问题举行座谈。  相似文献   

20.
面向新世纪 ,史学家要以更为开放和健康的心态迎接史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史学的繁荣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它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程度 ,史学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中、外史学史都证明 ,史学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史料积累 ,它首先需要的是史学家的观念更新和在此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近二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改革开放和理论创新的过程。史学理论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已逐渐为国内史学工作者所认识 ,这使我们作为国内惟一的史学理论杂志的编辑深感责任的重大 ,我们只有认真地思考如何办好这份刊物 ,才不辜负新世纪史学工作者对我们的期望。为此 ,我们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为题组织了这次笔谈。笔谈文章分两次刊出 ,希望引起史学界同仁对理论问题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