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抗日战争时期,地处江淮河汉之间的华中,包括苏北、苏中、皖东、淮南、豫南、豫东等广大地域,是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好场所,也是沟通联系八路军和新四军两大战略部队的中间地带。对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构想,中共中央在1938年的第一个"五四"指示即已提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根据国内抗战形势的发展,更明确地提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挺进苏北,足跨长江两岸为发展华中,中共中央派八路军主力两  相似文献   

2.
发展华中和中共两大军事力量在华中汇合是抗战期间中共中央较早的战略构想。华中地区敌后游击战争前期局面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综合作用的结果。八路军进华中、到苏北是中共对抗战全局的长久筹划,是突破限制、师出有名的策略需要。1940年春中共制定了新的战略,两军会师的军事行动是中共基于抗战全局及战后格局长远考虑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正一1940年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正、副指挥陈毅、粟裕,奉命率领所属的江南主力部队,执行中共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从苏南渡江北上。7月,在塘头进行了整编,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7月下旬,陈毅、粟裕率部东进。7月29日,消灭盘踞黄桥的顽保安第四旅何克谦部近2000人,占领了黄桥,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房列曙 《百年潮》2024,(1):5-13
<正>毛泽东是新四军的主要缔造者、新四军发展华中的战略设计师。新四军发展华中战略方针的部署及实现,为新四军选准了战略基点,使新四军发展为“华中人民的长城”、更好地发挥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毛泽东是新四军的主要缔造者全民族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前线,因而在国共谈判中开始表现出较多团结合作的愿望。8月22日,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新四军发展华中过程中的重要史实进行考证,同时考证了<毛泽东军事文集>中的有关文献.本文认为:当时的"华中"是指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苏、皖、鄂、豫地区.新四军成立之初,毛泽东对苏浙皖交界特别是皖南的战略地位十分关注,而对"华中"重视不够.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并且成立了中原局,但由于战略判断失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就"发展华中"采取得力措施.周恩来的皖南之行对新四军在江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对"发展华中"影响有限.1939年11月以后,中共中央下决心解决发展华中问题.但项英、陈毅分别主张重点发展皖南及江南,在抽调新四军主力部队问题上,与中共中央存在严重分歧,毛泽东一度打算以八路军作为发展华中的主力.1940年6月,为了解救江北被围困的新四军,陈毅最终决定率领江南新四军主力渡江.中共中央"发展华中"战略最终得以彻底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6.
黄志高 《安徽史学》2022,(1):161-168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发展方向经历多次选择与调整。改编之初,新四军主要立足江南寻求东向发展。在发展华中过程中,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东南局对新四军发展方向出现分歧,在实际斗争中形成以苏北为重点的发展格局。1941年2月,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准备西向发展河南,但因敌情变化被迫终止。8月,华中局再次提出西向发展,中共中央考虑到国共关系没有批准。1942年基于抗战胜利的预期和掌握山东的需要,刘少奇要求新四军向山东发展,但因华中形势困难未能实现。1944年为配合美军登陆杭州湾计划以及争取战后政局先机,中共中央布置新四军向西、南两个方向发展,由于兵力不足又改为以东南为主。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战略演变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分别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和苏北大发展战略,造成了各区域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其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和县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在分析了现阶段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立足区域整合的角度,提出加快沿江开发与苏北互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扭转南北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创立苦中有乐1940年11月,刘少奇、陈毅等同志想要在华中地区办一所专门培养文艺人才的学校,以延安的鲁艺为参照,确定校名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下文简称华中鲁艺),并指定5人着手筹备建校相关事项。刘少奇、陈毅听取5人组筹委会的汇报后,决定于1941年2月8日举行开学典礼。8日下午3时,华中鲁艺成立大会在新四军军部盐城举行,参加人数达400余名。刘少奇同志和陈毅同志到会祝贺,并鼓励师生们勤学苦练,将目标任务瞄准到苏北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文艺堡垒,学员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会场掌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9.
苏北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广亮  甄峰 《人文地理》2009,24(5):87-91
本文在绿色产业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热点的背景下,提出在江苏省北部沿运河地区适宜重点发展绿色产业。首先分析了苏北沿运河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支撑条件,进而提出了苏北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了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发展战略中重点分析绿色产业选择方法和提出绿色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产业循环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并指出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这对明确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形成苏北沿运河地区特色的绿色产业品牌,培育区域发展优势,打造苏北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新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41年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中共调整军事战略方针与部队建设方向,实施“精兵简政”政策,将部分主力部队编入地方武装。此举既增强了地方部队的实力,同时与当地民众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共同肩负起坚守根据地的任务,从而使主力部队得以灵活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在战略反攻阶段来临之际,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化又为其提供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干部与兵源。实践证明,新四军的主力地方化在巩固和坚持华中抗日根据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中鲁艺“三英杰”丘东平、许晴、刘保罗□刘小清1941年初诞生于苏北盐城的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大江南北诸多文化人络绎不绝汇集其间,可谓群星璀灿。其中有三位杰出的文化工作者,他们都有着传奇的经历,都曾在30年代就活跃在中国的文坛、艺坛上。他们在苏北为...  相似文献   

12.
何苏平 《铁军》2020,(3):14-17
今年是新四军、八路军挺进苏北80周年,新四军"联抗"部队成立80周年,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80周年。80年前,在新四军东进、八路军南下海安之后,海安一度成为华中抗战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韩国钧与苏北联合抗日座谈会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突破日伪军的多道封锁线,胜利北渡长江,与刚刚取得郭村保卫战胜利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正式拉开了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帷幕。  相似文献   

13.
李燕 《文史春秋》2008,(7):9-13
1939年11月,为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刘少奇将中原局机关从河南迁至皖东,并于当年12月19日向中央及项英发了一个长电,提出有计划地发展津浦路西,以四、五支队一部渡淮河,配合彭雪枫向苏北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海英  周潮 《人文地理》2019,34(4):89-96
全球生产网络(GPN)2.0认为实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动态战略耦合是区域发展的动因。该分析框架认为应从垂直(组织)和水平(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企业价值捕获轨迹,从而分析特定区域的战略耦合模式。选取62家江苏省韩国投资汽车行业企业,采用GPN 2.0分析框架分析企业价值捕获轨迹,并对比苏北和苏南GPNs和区域发展战略耦合的模式差异。研究发现:苏北处于“结构性耦合”阶段,苏南处于“功能性耦合”阶段。苏北和苏南应该采取不同发展战略,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战略耦合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曲利杰 《安徽史学》2023,(1):158-168
1940年8月,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为契机,在新四军战斗的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1941—1942年,华中地区的日军俘虏初步建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鄂豫支部、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之间长期处于分散和独立的状态。1944年,为了统一领导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改组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抗战时期,在新四军各师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敌工部的领导下,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在争取和瓦解日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有个东西问题,江苏有个南北问题。由于自然、历史和经济等多种原因,省内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特征比较明显,苏南五市发展较快,苏中三市基本代表全省平均水平,苏北五市相对较慢,特别是废黄河沿线有一个相对贫困带。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等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加快苏北发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自1992年以来,连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了多轮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7.
冯超 《安徽史学》2021,(1):120-127
抗战时期,在"发展华中"的战略认识上,中原局和东南局存在意见分歧.这一分歧是抗战时期"发展华中"战略推进过程中的独特现象.刘少奇与项英在发展华中、新四军发展方向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刘少奇坚持新四军主力"东进北上",完成"发展华中"的战略;而项英反对新四军主力"北上",主张坚守皖南,谋求向南发展.项英与刘少奇的分歧实质上是战略思维的不同.在处理项、刘分歧中,中共中央经过战略权衡后最终支持刘,是顺应抗战形势变化而作出的决策.中共中央正确应对中原局与东南局的分歧,并采取妥当方式化解分歧,最终达成战略目标,是领导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童志强 《江淮文史》2013,(1):136-151
华中棋局上的两块孤棋在围棋术语中,所谓孤棋是指处在对方包围之中还没有成活的棋型。倘若把华中国共力量的布局比作棋盘的话,那么,到1940年秋天,国民党在苏北的韩德勤部和中共在皖南的新四军,就成为华中棋局上的两块孤棋。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自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受中央委托从延安来到中原,执行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到1942年3月从苏北踏上返回延安之路,前后三年多时间里,他先后担任中原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全面参与主持新四军的工作,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可远  沈正平 《人文地理》2005,20(3):126-128,58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其境内客观上存在着南高、北低的经济梯度差距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本文在对苏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成因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苏北振兴的若干对策;同时,通过该案例研究,从理论与战略层面上探讨了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