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慈铭文集已刊行者有《越缦堂文集》、《越缦堂文钞》、《越缦堂骈体文》等,但还有部分散佚。李慈铭为他人及自己著作的序跋散落者尤为数可观,本文搜辑未见于诸李慈铭文集之自序文十四篇。  相似文献   

2.
晚清文人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亦称通父,幼居安东(今江苏涟水),后迁山阳(今江苏淮安).擅长诗文创作.其诗文集包括<通甫类稿>四卷、<通甫类稿续编>二卷、<通甫诗存>四卷、<通甫诗存之馀>二卷及<通甫类稿补编>二卷等,本文即对各书的成书、流传及版本情况试作一些考察梳理.  相似文献   

3.
洪迈《野处类稿》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维刚  铁爱花 《文献》2006,(3):51-61
洪迈<野处类稿>自宋以来广为流传,为诸种文献书目所著录,多种诗文总集所收编,然除其中二首诗外,其馀八十二首诗与朱松<韦斋集>卷一、卷二中的作品重出互见.清洪汝奎增订钱大昕编<洪文敏公年谱>时,曾注意到<野处类稿>之伪①,钱钟书先生亦曾提到这一问题②,惜均未予以考辨证实,亦未引起世人注意和重视.至王德毅重编<洪容斋先生年谱>时,在<野处类稿>真伪问题上,不仅未能进一步证伪,反而认为洪汝奎"所言近于武断"③.而后世各种文学史与诗文总集均仍然相沿为误,讹误流传至今而未止④.因而本文拟就宋代以来文学史上这一罕见的伪案予以考辨,以证伪于既往,免传讹于将来.  相似文献   

4.
萧庆伟 《文献》2001,(4):145-152
赵文,字仪可,一字惟恭①,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宋元之交江西词派中的重要词人.著有<青山诗馀>一卷,词凡三十一首.②江西词派的重要选本<名儒草堂诗馀>卷中选录赵文词九首.本文拟就赵文的生平行事以及其<青山诗馀>所涉人名作一初步考证,藉以推进学界对江西词派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赵孟坚,南宋人,工诗文,惜其作品多已散佚.嘉业堂刊<彝斋文编>及<补遗>中有6诗,<全宋诗>"赵孟坚"部分未收.笔者又从<壬寅消夏录>、<大观录>等书中辑得其诗11首,文12篇,对研究其思想、创作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宁希元  宁恢 《文献》1998,(1):42-49
1979年,唐圭璋先生于<全宋词>之后,续又编就<全金元词>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书共收金元词二百八十二家七千二百馀首,以数百年散佚之馀,而所得如是之可观,其勤其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徐恕致陈乃乾信札十八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坤林 《文献》2007,(3):155-164
徐恕(1890-1959),湖北武昌人.原名急,字行可(亦以字行),号强誃,室名知论物斋、箕志堂、藏楼斋、藏棱斋.收藏古书近十万册,又收藏书画、印章、铜镜等文物七千馀件.新中国成立后尽数捐献国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撰者对南宋著名目录学家陈振孙(1179-1262)及其《直斋书录解题》研治甚勤,著述亦富,然前此于振孙评诗数据之辑考工作,则未遑进行.本论文乃就《直斋书录解题·集录》中<楚辞类〉、<总集类>、<别集类>、〈诗集类>、<文史类>著录之资料,另据振孙所撰《白文公年谱》、〈玉台新咏集后序>,并参考宋人周密(1232-1308)《齐东野语》、元人韦居安(1268年进士)《梅磵诗话》,用分类法以辑考振孙评诗资料.计分“《直斋书录解题·集录·楚辞类》所收振孙评《楚辞》著作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总集类》所收振孙评诗总集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另集类上》所收振孙评唐人诗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别集类中、下》所收振孙评宋人诗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诗集类上》所收振孙评魏晋至唐、五代人诗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诗集类下》所收振孙评宋人诗资料”、“《直斋书录解题·集录·文史类》所收振孙评诗格、诗话资料”、“振孙《白文公年谱》中评白居易诗资料”、“振孙评徐陵《玉台新咏》资料”、“振孙评张维诗及其自赋诗资料”、“振孙评沈作喆〈哀扇工〉诗资料”等十一类,共辑获资料129则.内容庶属繁富,故撰者完成此文,应可视作《直斋诗话》,况又能补其前此研究之所未及,故殊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傅承洲 《文献》2006,(1):127-130
十多年前,笔者曾撰文提出,<西游补>作者不是董说,而是董说的父亲董斯张①.主要证据有四:第一,<西游补>明崇祯刻本署"静啸斋主人著".静啸斋是董斯张的室名别号,董斯张的诗文集多用静啸斋命名,如<静啸斋集>、<静啸斋存草>、<静啸斋遗文>.董斯张评点冯梦龙的散曲<怨离词>就用别号"静啸斋"②.静啸斋与静啸斋主人实为同一人.第二,董斯张的好友闵元衢作<祭董遐周文>,明确记载董斯张曾作小说.祭文云:"假使伏生之年,其所著诗文以迄稗官,未知与用修、元美孰多,而乃月犯少微,偏应吴中也.胜可悼哉!"③"稗官"在这里显然是指文体,即小说.第三,<西游补>刻于崇祯十四年,董说时年二十一岁,而<西游补>的写作应在崇祯十四年之前.董说年龄尚小,涉世不深,对明代社会的认识不可能如<西游补>那样深刻.且董说当时正忙于科举,无暇作此闲书.第四,董说自己说"我少未尝为诗"④.<南浔镇志>记载董说"少未尝作诗,酉(丙之误)戌以后始为诗."<丰草庵诗集>中最早的诗便作于丙戌年,董说时年二十七岁.一个未尝作过诗的年轻人,不可能写出开篇就是诗的<西游补>.  相似文献   

10.
近检宋人王庭珪<卢溪文集>,发现三首与李献民有关的诗篇,分别载于<卢溪文集>卷一二、卷一三、卷一五,诗题为<和李彦文>、<重阳日送李彦文之衡湘兼简向丰之>、<和李彦文春雪>.其中<和李彦文>诗题下小字注云:"名献民,尝撰<芸斋广录>行于世."把"云"误作"芸",大概是传抄或刻印之故.由小字注可以判断,与王庭珪交往的李献民就是撰写<云斋广录>的李彦文.兹此为线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其生平事迹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11.
《文献》2014,(4)
<正>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发现周作人未刊藏书题记六则,兹予整理如下。一、《传芳录》(图见封二)前日阅《越缦堂日记》,查所记王山史、全谢山关于王谑庵死节之论辩。《孟学斋日记》乙集下"同治四年乙丑十月十九日"条下有云:谢山《与绍守杜君札》力辩王遂东之非死节,而极称余尚书,自是乡里公论。杜守名甲,尝刻《传芳录》,于有明越中忠臣皆绘像系赞,而有遂东无武贞,盖未以谢山之言为信也。昨游厂甸,忽见此书,喜出意外,亟购以归。录中  相似文献   

12.
刘建臻 《文献》2006,(1):139-143
<里堂书品>(以下简称<书品>),抄本,浅绿格,每叶11行,每行24字.卷首目录题为"里堂焦氏书品",下署"廷琥手录".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名为<里堂书品>.郑伟章先生在<文献家通考>中曾说:"(焦循)藏书多有题识.其子焦廷琥辑为<里堂书品>五册,系雕菰楼绿格抄本,有题跋之作四百四十九篇,多集部书."①以为该书是焦循的"题识"之作.  相似文献   

13.
李晓明 《文献》2006,(3):145-150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四库底本共60种,其中9种是<永乐大典>辑佚本.子部杂家1种:宋谢采伯撰<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集部宋别集8种:李流谦撰<澹斋集>十八卷、赵蕃撰<淳熙稿>二十卷(该书是誊抄的副本,不应算作底本)、陈元晋撰<渔墅类稿>八卷、包恢撰<敝帚稿略>八卷、舒岳祥撰<阆风集>十二卷、董嗣杲撰<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家铉翁撰<则堂集>六卷、连文凤撰<百正集>三卷.严格地说,<永乐大典>辑佚本之底本当为8种.  相似文献   

14.
景宏业 《文献》2000,(1):265-269
<全唐诗>所收各诗人集子中,时有窜入他人之诗者,对此,历代学者多有指正.近读杜牧、许浑二集,于两人重出之诗加意留神,一得之愚,不敢自弃.现梳理成文,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赵兴勤 《文献》2007,(1):137-143
庄一拂先生编著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①(以下简称<庄目>),因资料搜罗较为完备,常为治曲者称道.然以个人之力寓目曲海,终不免罅隙存焉.笔者在编撰<古代戏曲总目>、<古代戏曲总目提要>、<明代传奇要录>等著作时,曾剔出<庄目>"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漏收剧目"、"生平失考"六大类疏漏,涉及剧目百馀种,先后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报>、<艺术百家>等报刊上②,为学界同仁所认可.今又有所获,遂笔之于后,对<庄目>再作补正.  相似文献   

16.
钱建状  王兆鹏 《文献》2004,(1):100-107
一、庄绰生年考 庄绰,字季裕,存诗不多,<全宋诗>卷一九二三仅录存其诗三首,但他的<鸡肋编>,在宋人笔记中,却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其价值"可与后来周密<齐东野语>相埒"①.  相似文献   

17.
陈福康 《文献》2005,(3):39-53
郑振铎先生生前曾发表过两种他亲自整理、润色的日记.一是<欧行日记>,1934年10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二是<求书日录>,1945年11月21日至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报·文艺>上发表.非常非常遗憾的是,这两种日记本来所记的日子很多,但都因故只发表了开头很少的一部分,而后面大部分日记原稿却都已基本散佚了.然而,又大不幸之小幸:后来都发现还保存下来未刊原稿中的极少的一部分,也许可以给我们些许安慰.关于<求书日录>的残存部分,我已整理出来,发表于<文献>2005年第1期;今再将<欧行日记>未刊原稿的残存部分也整理发表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6,(5)
沈用济编《岭南三大家诗选》鲜有知者。沈选虽然缘于王隼选本之不足,但选诗的起因,却是受梁佩兰之托。沈选分屈大均《道援堂集》、梁佩兰《六莹堂集》和陈恭尹《独漉堂集》,分别单独刊行。三者当中可以确信已经刊行且存世的只有屈大均《道援堂集》十卷,其馀二者,当亦刻成印行。沈用济选三家诗始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康熙四十五年夏前全部选就,之后陆续刊出。惜在乾隆时期曾遭禁毁,故罕见于世。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诗论>公布后,再次牵动有关<诗序>问题之讨论,同时也为重新探究"诗教"观念之继承或转化建立起新契机.虽然<孔子诗论>中对于风体诗的评论,明显有重情的趋势,而代表汉代<诗>教思想的<诗序>,又明显注重政治风化之作用,彼此遂产生较大的差异,且显然有思想转化之现象.然而这种<诗>教思想明显转化之痕迹,在<孔子诗论>所评论<大雅>之<皇矣>、<大明>、<文王>三首诗中却非如此,而有继承发展之现象.职此之故,本文将深入此三首史诗的内容,从对比各首诗的诗义以及<诗论>、<诗序>所评论之内容,参照汉代政治之状况,而对<诗>教思想之继承发展情形有更确实的理解.全文之进行:在前言说明为文之动机、目的以及讨论范围之后,进入核心议题,依序讨论此三首诗从诗义到<诗论>,乃至于到<诗序>的诗教思想继承发展之情形,获得更清楚的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胡海帆 《收藏家》2006,(9):20-24
二、寄存、购买李文田“泰华楼”碑拓书籍1939年,李文田“泰华楼”碑拓书籍也有寄存让归燕京大学的经历,燕大图书馆由此获得了一批珍贵善本古籍。李文田(1834-1895年),字仲约,一字若农,广东顺德人。清咸丰九年探花。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直官南书房。曾典试江浙,督学顺天、江西。李文田是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吴道《广东征文作者考》记载:“文田学问淹贯,名重海内,而不欲以文学见称。常思发摅忠谠,一救世敝,其谏修圆明园疏,世无传稿,略具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中日之之见,曾首阐《兰亭序》非王羲之所书之论。喜收藏,尤其是金石碑拓和古籍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