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一部集学术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中国学者撰著的《美国通史》,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国史研究者和出版工作者所追求的,既是跨世纪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实事求是地了解和认识美国的需要.更是创造性地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涉外出版工作者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自1979年成立以  相似文献   

2.
穆安庆 《神州》2011,(7X):17-18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分析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当代青年出版工作者精神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论述了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等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对当代青年出版工作者精神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权理论禁区是怎样突破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潮》2004,(5):13-16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终于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九个一字千金的大字庄严地写入了宪法.这是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是中国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时此刻,我作为一名关心中国人权发展进程,目睹、见证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打破中国人权禁区的过程的出版工作者,可以说是思绪千缕、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中国大国地位政策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中国大国地位政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美国战时政治军事战略的需要,也体现了美国的对华政策思想与传统;同时,美国的中国形象和罗斯福总统本人对此政策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沧桑》1994,(5)
1993年初春,一个展示未来的季节.在山西省首届先进出版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一个举止平和、稳健,深遂的目光里透露着精明和才智的中年男子站在领奖台上.他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山西老摄影家学会(特约)副秘书长、山西新闻摄影协会理事、《山西画报》社副总编张双俊.  相似文献   

6.
大豆之夏     
李斐然 《人物》2018,(9):82-87
出发 美国西雅图港是离中国最近的大港口,几乎每天都有货船奔向中国,大豆是西雅图港的常客,拥有一个专用的粮食码头——86号码头。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每年美国生产的大豆有一半以上需要出口,其中超过60%都会抵达中国。2017年,美国出口中国的大豆达3300万吨。  相似文献   

7.
周乾 《安徽史学》2003,(6):60-6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和中国围绕香港的战后地位问题展开激烈斗争。美国政府支持战后由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罗斯福总统为此作出许多外交努力。英国拒绝战后将香港主权交还中国。这样,蒋介石将希望完全寄予美国的支持上。但是在战争结束前夕,美国与苏联开始进行冷战,美国需要英国的支持,因此放弃了原来的政策。其结果是英国在战争结束时重新占领香港。  相似文献   

8.
中国战时外交把中国的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一直努力积极争取西方国家的援助,特别是美国。国民政府认清美国需要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的条件,积极通过外交途径争取美国租借援华,同时社会舆论界也对争取美租借援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从阳 《安徽史学》2003,3(4):63-67
本探讨了中美建交中的经济因素,指出,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经济危机和滞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迫使美国与中国建交,以便为美国商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中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也需要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实现中关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0.
花旗银行及其在哈尔滨发行的纸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花旗银行”中文行名的由来1901年9月7日签订的《辛丑条约》,美国获赔白银3290万两,相当于当时的2500万美元。美国以收取这2500万美元为借口,需要在中国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中国对美国的庚子赔款,实际上是插足中国的第一步。于是,万国宝通银行被指定为“美国在华的国库代理人”受托接管庚子赔款。万国宝通银行成立于1901年,当时主要是为了发展对中国及菲律宾的贸易。这是第一家美国银行在中国开设的机构,其门前悬挂的美国国旗由于由红、白、蓝三色以及条和星组成,给人以“花花绿绿”的感觉,于是中国人很习惯地称“万国宝通银行”为“花…  相似文献   

11.
卫三畏与美国汉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世纪末,美国在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正式独立之後,为了解决社会、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的问题,开始了积极的对外扩张。美国早期和中国的关系,就是在这一背景中层开的,而主要的切入点,则是服从於美国发展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林宇梅 《民国档案》2003,4(4):77-82
中国抗战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份。1 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时 ,中国正处于武器装备、重要物资以及技术专家严重缺乏 ,财经状况每况愈下的困境。此时的中国对外援的需要十分迫切。而当时的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实力和影响 ,蒋介石认为美国在国际环境和远东和平中“向居领导之地位” ,① 因而 ,争取美国援华贷款就成为了战时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形势和中国战场局势的变化 ,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 ,其对华经济援助政策经历了从默许日本侵略中国 ,对中国的求援呼吁无动于衷 ,到有限制地制裁日本和有限制…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首先,我代表中央宣传部对《当代中国》丛书暨电子版的出版完成,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广大党史国史研究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刚才,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对党史国史研究和出版工作的亲切关怀,是对宣传思想战线的极大鞭策。《当代中国》丛书,是经党中央批准的第一部记录和反映新中国各条战线建设成就的大型国史丛书,是一项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博大而厚重的文化工程。丛书的出版,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总结、研究新中…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政协文史研究会的成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的成员不局限于各级政协文史委、文史办的人员,它还吸收了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把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者和史学研究工作者即文史资料的利用者直接联系起来,使我省文史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即上升到研究、利用的层次上。本人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科研工作,并以辛亥革命史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辛亥革命史都离不开文史资料,所以对于政协文史研究会的成立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抱有很大的希望。从史料学的角度看,史料可分为第一手材料和间接材…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分别梳理了美国和中国关于铁路华工研究的学术史,并进行了比较与思考。认为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的通车,保障美国实现了真正的国家统一,开拓了美国的太平洋贸易时代。华工是铁路西段的建设主力,铸造了历史的丰碑。目前,对铁路华工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美国视角"下的学术实践:美国学界的研究起步早;研究资料主要来自美国;学术话题主要是美国学界在引领;中国的铁路华工研究仍处于边缘地位。这种状况既具有时代特点,也具有学术的时代局限。需要从地理和学术两个层面去突破"美国视角",深化铁路华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84年,第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西洋参是其打开中国市场最主要的产品。随后,在中国迅速掀起一股西洋参热。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参难求;西洋参有中国人参不可替代的药性;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华贸易的需要;西洋参价高利重,商人乐于贩卖。18世纪末西洋参热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所有地缘政治战略中,东南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这里不仅居住着数量最为众多的华侨华人,还与中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近代历史,中国的传统影响力在东南亚地区早已根深蒂固,并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中国与东盟关系,尤其是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之而来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对东南亚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但是随着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即将参加下一轮的东亚峰会,表明美国在重返东南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而且美国这一系列动作亦会影响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使得东南亚形势变得更趋复杂和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也要更加关注和考虑美国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处理好美国处于地区优势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将是一个非常迫切与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抚顺社会科学研究所发起召开的“东北民族源流与分布”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九月八日至十四日在抚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讨论会。 与会同志认为:东北民族源流与分布是研究东北民族史和地方史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重视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研究 ,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是随着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增而兴起的 ,美国对新中国的关注 ,目的是使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从单纯的学术探讨转而公开为美国全球战略、国家利益服务 ,这是战后美国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探讨的是麦卡锡主义时期美国中国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60年代,为争夺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阵地,美国对新中国实施了以冷战宣传为主要形式的心理战。美国对华冷战宣传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广播渗透、播撒传单、涉藏反华宣传、针对中国研制和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开展心理"反宣传"计划。50年代的心理宣传计划,带有明显的战时色彩,特别是朝鲜战争期间,其心理宣传攻势直接服务于战争需要。60年代,美国对华冷战宣传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冷战宣传手段的多样性和受众的广泛性。美国对华开展的大量负面冷战宣传势必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塑造了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种冷战宣传触及了东西方对抗的本质——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冲突。通过对华心理宣传,美国试图借助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意识形态,旨在达到促使中国国家体制发生变更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