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状况进行调查,基于旅游体验理论为指导,对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ASEB栅格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黄冈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一、研究背景关于红色旅游发展这个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学术界对于红色旅游发展研究的较多。具体地说,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黄静思 《旅游纵览》2014,(4):192-193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以来,,国家旅游局不仅将2005年旅游主题确定为"红色旅游年"。更为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的发展思路。在这良好大环境下,荥经依据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对推动荥经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多方不利因素限制了其科学、健康地发展。本文通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特性、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参与红色旅游的江苏省镇江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301份调查问卷,首先利用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红色旅游动机分类,获取5个因子维度;其次根据红色旅游动机以聚类分析将镇江市大学生红色旅游者划分为3种类型,即积极型旅游者、信仰感召型旅游者、佛系旅游者;最后运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旅游者的偏好意愿和决策行为进行差异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提出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周旋  朱晓辉 《旅游纵览》2013,(12):168-169
红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的新兴旅游产品,自2004年国家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受到了各方的重视。河北作为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如何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取得良好的市场绩效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运用SCP分析框架,分别论述了河北红色旅游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的特征,并为河北红色旅游市场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淮安周恩来故里景区作为案例地,基于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理论,在对淮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因子分析,对其红色旅游产品提出优化策略。红色旅游景区现有的价值共创实践仍旧有限,红色旅游产品需整合游客需求、景区支持以及其他价值共创实践,提升游客参与感。  相似文献   

7.
四川巴中作为全国红色旅游十二大片区之一"川陕渝红色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良好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智慧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巴中红色旅游将实现资源严监控、景区高智慧、游客高体验的旅游新发展。一、引言红色旅游是由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孕育衍化而成,并在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类型,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模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智能化场景的加入拓展了红色旅游新体验,促进了红色旅游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新县红色旅游营销现状,探析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旅游面临的智能化营销意识不强、数字营销方式落后、数字营销人才缺乏、数字营销资源整合力度薄弱等现实困境,提出借助数字技术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创新红色旅游营销方式、培养红色旅游专业人才、优化整合红色资源等策略,以促进新县红色旅游营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是江西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结晶,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品位较高,具有不可代替性和一定的垄断性。针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发掘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江西红色旅游资源为社会政治教育和经济发展服务。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进行革命斗争实践中发展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红色旅游概念是  相似文献   

10.
全球视野下的"红色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旅游”产品概念的正式提出在2004年,是新时期体现中国旅游发展的一个创举,它的发展引起了政府、业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全球旅游业发展为背景,分析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出现的这一旅游新现象,探讨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景与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庆阳市是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文章运用SWOT方法,对庆阳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庆阳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应注意打造特色红色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多方筹资,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当地民众的发展意识、将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化步伐——接轨市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红色旅游以革命历史遗址为载体,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游客通过红色旅游体验,了解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增强其深厚的国家认同。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红色旅游发展策略,进一步增强游客的国家认同。主要策略包括:当地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大力宣扬红色文化内涵以满足游客的需要;红色旅游景区应加强现代化建设,在革命老区打造弘扬优秀红色精神的沉浸式体验区,为游客提供真实的参与式场景设施;旅游企业应重视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主题鲜明的红色旅游产品,重点打造红色导游IP品牌建设。尝试在红色旅游实践中,为增强旅游者对国家认同的信念提供措施建议,希望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旅游的快速发展与文化的紧密结合促使红色旅游顺应消费的需求呈雨后春笋发展起来。红色旅游是构建品质旅游的重要篇章,它属于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九江,作为旅游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文化深厚,红色旅游文化的影响更是深远。为弘扬革命精神、繁荣红色文化、教育后代、推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文章选取九江这块革命根据地为调查活动地点,从多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当地红色文化建设现状、探讨红色文化建设,为九江地区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易天义 《旅游纵览》2011,(3):121-122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12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致使遵义红色旅游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发展,遵义红色旅游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一定的效应。但在取得一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这  相似文献   

15.
于霜  曲婷婷 《旅游纵览》2023,(15):77-79
吉林省作为中国革命圣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现已成为当地的旅游热点。但是吉林省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本文主要分析吉林省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加大开发力度,管理旅游市场;拓宽人才引进与培养渠道,吸引智力支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实现品牌效应等策略,旨在为吉林省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百色市是红色旅游革命老区,本文从社区和红色旅游的关系角度,提出了二者融合,形成红色旅游新社区,打造红色旅游综合体的路径,为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梓 《旅游纵览》2011,(3):175-175
<正>1.红色旅游的含义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2004年1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由江西率先发起,上海、北京、福建、河北、广东、陕西六省市共同参与,签订了《七省市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  相似文献   

18.
陕西是中国省域红色旅游大省。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因地制宜地打造陕西红色旅游服务业创新发展已然成为最佳途径。陕西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研究未能紧跟红色旅游发展的步伐,存在双语标识覆盖率不足、译文质量急需提升、标识牌缺乏维护修缮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十四五"期间陕西红色旅游发展强化外宣的机遇,并分析了陕西红色旅游服务业强化外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展体育锻炼和训练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在探索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形成了一套发展模式。但沂蒙山旅游区在发展红色体育旅游过程中也面临受众局限、产品单一、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不足、产品良莠不齐等发展困境,为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临沂市沂蒙山旅游区提供参考,为其他红色旅游地进行红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红色旅游解说对促进红色旅游发展、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众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从解说方式、解说内容、解说丰富性、解说满意度等视角分析红色旅游解说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解说与非人工解说的合理搭配、以文化和人物为主的解说内容、讲解内容的丰富性及超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