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陶渊明是中国学史上别具一格的伟大诗人,他同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一样,不仅代表某种诗派及其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某种化和价值取向。可是陶氏在中国学史的地位却是经过了一段认识过程的。这恐怕与陶诗的特点有很大关系。陶诗很难为初学为的人所热衷。  相似文献   

3.
浅议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永旺 《神州》2011,(11):7-7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20首《饮酒》诗的艺术特色更表现在平淡与醇美的结合;情、景、理在诗中的高度统一性;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的相结合;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袭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世人推崇。  相似文献   

4.
牛永旺 《神州》2011,(3):150-150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20首《饮酒》诗的艺术特色更表现在平淡与醇美的结合;情、景、理在诗中的高度统一性;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的相结合;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袭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世人推崇。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20首《饮酒》诗的艺术特色更表现在平淡与醇美的结合;情、景、理在诗中的高度统一性;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的相结合;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袭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世人推崇。  相似文献   

6.
《读〈山海经〉》十三首与陶渊明思想中的墨派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可谓亘古一出的伟大诗人。不仅诗格奇高,而且人格也极其卓异,其胸襟的高远旷逸,思想的深邃丰富,世罕其匹。值得注意的是,后世许多出入于儒道两大封建社会主流思想之中的诗人文士,刻意学陶,或希踪其隐逸人生,或模仿其田园诗风,然而却最终没有...  相似文献   

7.
张旭 《丝绸之路》2009,(16):82-83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在《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当他归耕田园以后,和劳动人民接触频繁,因而在他的思想中很自然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观点和要求。在仕途挫折、家境衰败的背景下,他无奈地投身大自然找寻慰藉,寄托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9.
阅西泠印社吴氏聚珍版《碧声吟馆谈麈》,偶然发现其中有丁日昌七律诗二十首,更为重要者,这批诗作为丁氏诗集《百兰山馆古今体诗》所未载,笔者不禁喜出望外。现将所知有关情况述之如下,以便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戴健 《江淮文史》2013,(4):167-168
《江淮文史》创刊20周年,可喜可贺!从创刊号起,我就是她的作者,也是她的忠实读者。这是一份有着政协和统战特色,立足安徽地方史,又放眼全国的,读者所喜爱的杂志,我们自己的杂志。20年来,我从中获益匪浅,也想为她的发展尽点绵薄。回望她自幼苗到参天大树的历程,我以为她一直守望着——惟史选文弘扬主旋律,坚持选取"三亲"史料,把真实的可靠的信史刊发出来传播出去,这是《江  相似文献   

11.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民国档案》杂志社和杭州师范学院近代史所联合主办的档案与抗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民国档案》创刊20周年纪念座谈会,于2005年6月16日19日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举行,来自档案界、史学界的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民国档案》创刊二十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13.
28卷的《武汉市志》已于 1 999年全部出版。首届志书出版之日就是新一届修志的开始之时。为了更好地总结首届修志经验 ,为日后续修新方志提供借鉴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了《武汉修志二十年》一书 ,力图通过回顾首届修志的历程反映武汉修志工作的发展脉络 ,为进一步开拓新方志事业提供参考《武汉修志二十年》出版$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文献资料处@周建华  相似文献   

14.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兴陆 《文献》2005,(4):248-256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大鹤山人、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属汉军正黄旗,自言原籍山东高密.近代著名词人,有《大鹤山人词话》、《大鹤山人诗集》等传世.郑文焯,还是近代的文学评点大家,批点过《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等.郑文焯也亲手批校过《陶渊明诗集》.  相似文献   

16.
超世拔俗语卓尔不群—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六评析程天启公元759年秋,安史之乱第五年,两京虽复,中原正乱。诗人杜甫以左拾遗硫救房琼获罪,又遭关中大饥,便携妇将雏,随难民奔于秦州(天水),觅堂侄杜佐以求安身之地。谁料烽烟不断,仅住三月,又奔蜀地。但...  相似文献   

17.
《陈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中最有特色的国风之一。它以哀艳的情歌和神秘浪漫的巫舞著称于周代。《陈风》的这一鲜明特色,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早已指明: 陈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又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陈国这种能歌善舞的风尚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陈国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与社会背景中去加以探讨。一、陈国巫风的昌盛与周武王封胡公于陈“使祀虞帝”有关。《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国的子产曾提及陈国的历史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指周武王),我先  相似文献   

18.
正1977年10月,中央决定恢复高考。消息传来引起的振奋,用我那时所喜爱的两句宋诗来形容,应当准确而贴切:一句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是欧阳修的"冻雷惊笋欲抽芽",一代人迎来命运改变的历史时刻。当1997年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之际,我正负责编辑《长江日报》的《长江周末》一版,毫不犹豫策划运作了《二十年前我高考》征文,向那个伟大的时代开端致敬。2018年,改革开放已四十年了,回望  相似文献   

19.
进初中的时候,进步老师萧家驹教历史,另一位进步老师王启漱教地理,他们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与救亡图存巧妙结合的教学内容,使我成了史地迷,开始不满足于课堂教学,生方设法去查找一些课外资料,但我并不梦想成为专业史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创刊20年了。作为这份刊物的创始人之一,作为这份杂志的主持者,我感慨良多。《炎黄春秋》是1991年7月1日创刊的。1989年那场风波,使80年代欣欣向荣的改革开放进程出现了断裂,到1991年,是改革开放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三年,也是争论最激烈的三年。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炎黄春秋》,关注历史与现实,自然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