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柳倩先生无病而终,享年95岁。柳倩原名刘智明,是郭沫若的挚友和同乡。郭沫若是四川乐山人,柳倩是乐山所辖荣县人,两地连  相似文献   

2.
陈海燕 《神州》2011,(1):7-7
郭沫若一生著作颇丰,内容涉猎较多,他同我国古代文化的联系是极其宽广的,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而且在历史精神和时代特征上吸取了我国历代文学家,思想家的精华,从而形成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狂飙突逆的思想精神风貌。鉴于此,探讨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于1921年8 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女神》发 表,离不开“创造社”。这一诗集的发表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诗坛上的永恒地位,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这部诗歌大大风光了一番,并将胡适的(尝试集)比得有些暗淡。在近代“新诗”的探索方面,胡适与周作人耕耘播种而郭沫若则开花结果。“薄有名声”之后,郭沫若对自己的医学,就兴趣不是很高。这种不感兴趣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的耳朵有严重的重听,不适合再做医生,二是自己的文学创造有了成就,极大地吸引着他的精神。 “创造社”的创立,是…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在《庄子与鲁迅》一文中说:“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确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他不仅是一位出类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拔萃的文学家”,“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郭沫若的话表明了这样一个无争的事实,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巨大。一部《  相似文献   

5.
徐光灿 《文史月刊》2005,(10):25-28
洪为法,字式良,早年笔名天戈,曾名洪炳炎。1899年农历除夕生于扬州一个经济比较贫困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籍仪征,世居扬州,他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也是创造社中唯一的扬州人。创造社是当年文坛上最激进的文学团体,郭沫若是这个社的主要组织者。洪为法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赵  相似文献   

6.
1959年夏天,得知郭沫若要来河南视察文物工作,省文化局局长陈建平通知我代表省文化局到安阳迎接,并全程陪同他在河南视察。对于我来说,郭沫若的名字在建国前就如雷贯耳。我少年时代就读过他的文章,知道他在“中国文学二十选”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鲁迅。1953年我参加文化部、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7.
生于1891年的郭沫若比1910年出生的萧乾大将近20岁。1921年,当作为狂飙诗人的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女神》开创中国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时候,萧乾正在教会办的崇实小学当工读生。待他1926年在北新书局做练习生,开始对文学感兴趣,郭沫若已是当时最著名的大作家、大诗人之一,心里只有崇拜的份儿。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17,(2)
正鲁迅和郭沫若都是新文化的风云人物。他们生前,也曾有过相交、相见的愿望,可惜却未谋一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郭沫若和鲁迅在文学上的主张和政治态度的不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1928年初,为了推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造  相似文献   

9.
无论政治取向是如何的对立,无论价值观念是如何的不同,无论人生遭际是如何的差异,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怎么也得书写上他们的名字——胡适与郭沫若。弄潮儿1915年9月,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他在一首长诗中说: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  相似文献   

10.
陈明远教授曾有神童之称,从小就与郭沫若、田汉等"世纪老人"相识交往。本文是他专谈与郭沫若交往以及他所知道的郭沫若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大树 《文史月刊》2004,(12):29-30
一1933年夏,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奉献给了《文学季刊》。两年后,文学泰斗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者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还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  相似文献   

12.
这本土纸印的《屈原》初版单行本(图一),156页,32开。封面上印着“文学集从,屈原,郭沫若著,文林出版社”。左下方是导演陈鲤庭的签名,右上方写有导演对角色的安排和排练时间:“陈璐,女官二;白云,阿黄;小风,女官一。明下午二时排。” 尤其可贵的是书中附有郭沫若同志对第四幕结尾的亲笔修改(图二),是他另裁纸片添加的页数,那一行行潇洒峥嵘,功力独具的毛笔字体,倾注了他修改《屈原》时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13.
1933年的夏天,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奉献给了《文学季刊》。两年后,文学泰斗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者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曲。  相似文献   

14.
一1928年8月1日,在日本流亡已有半年之久的郭沫若遭到日本警视厅拘捕,郭沫若心里马上明白了:东京的警视厅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你是中国人吴诚?”已在郭家门口的警察问道。“是的。”“你的真实姓名是郭沫若?”“是的,我就是郭沫若。”郭沫若镇定地回答,此时已没有必要隐瞒了。“请郭先生跟我们到东京的警署去谈一谈。”警察出示了拘留证,又当着郭沫若和安娜的面搜查了房间,查抄了郭沫若与他人往来的书信、他的日记、一些书刊等等。下午,郭沫若被带到位于东京日本桥的拘留警察署,关进拘留所。被东京警视厅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郭沫若并不感…  相似文献   

15.
李艳 《黑龙江史志》2013,(9):122-122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本文着重从整体上概述郭沫若《女神》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诗歌形式,从三个角度论证《女神》诗歌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傅抱石结识郭沫若是在1933年春天。当时,傅抱石刚入而立之年,东渡日本考察工艺美术,而郭沫若正流亡日本,蛰居于东京乡下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金文研究。他由南昌旧友朱洁夫引荐而得见郭沫若,十分投契,遂成莫逆之交。他时常登门拜访郭沫若,求学讨教。郭沫若则十分喜爱傅抱石的聪明能干和勤勉好学,很信赖他的诚恳忠厚和认真踏实。1935年5月,傅抱石在日本银座松板屋举办为期三天的个展,高朋满座,好评如潮,其中也得益于郭沫若的力荐和奔走之功。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19,(8)
正我在少年儿童时代就热爱文学,喜欢写诗。读初中时,我很崇拜郭沫若,喜欢他的《女神》,就学写新诗。读高中时,有个同班同学很爱写旧体诗,将《唐诗三百首》背诵如流,他也鼓励我学写旧体诗。当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我就用写诗来抒发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王廷芳 《百年潮》2004,(6):74-76
1958年11月28日晚,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郭沫若副委员长在鸿宾楼宴请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领杨勇、王平等同志.席间谈笑风生、海阔天空,十分热闹.谈着谈着谈到了曹操,郭老很激动地说:"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他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文学家.建安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是大家公认的.宋朝之后,他的形象被歪曲了,特别是经过<三国演义>和舞台戏剧的形容和夸大,曹操这个大白脸就成了连三岁小孩都痛恨的大奸臣、大坏蛋.  相似文献   

19.
贺伟 《钟山风雨》2010,(3):24-26
<正>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代会开幕式上发表了极为感人的讲话——《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他在讲话中特意提到:"赵丹在  相似文献   

20.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20,(2):61-73,158
郭沫若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走向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1949年后任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和中国史学会主席,提出史学发展六个方面的转向,规划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前景。他创办并主持的《历史研究》杂志提倡历史研究应史料与理论并重。郭沫若礼待陈寅恪,邀请其出任《历史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郭沫若重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研究一系列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热潮。在郭沫若和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下,新中国史学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