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玮 《炎黄春秋》2022,(9):43-46
有那么一群人,60多年前,他们曾走近雷锋。多年来,本文作者从南到北深入许多地方,寻访这群特殊的知情者,查看遗物、加密档案,翻阅大量文献,寻找真实的雷锋,寻访雷锋离开的日子里他们的作为。2022年是雷锋逝世60周年,本文通过雷锋生前工友、战友乔安山,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雷锋生前战友冷宽,雷锋的同乡、生前好友冯健,多视角再现雷锋及他们平凡而真切的人生岁月。  相似文献   

2.
45年前,雷锋——这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普通士兵,在他22岁时死于和平时期例行任务中的事故。他死的时候,十万市民自发为他送行。此后,雷锋在中国的影响力呈几何级递增。最终,他成为中国少数能够以头像传世的人物之一,其他几个人物都是政治领袖,只有雷锋,是一个普通士兵。  相似文献   

3.
成都人大多知道外南浆洗街桓候巷附近有一座张飞墓。墓前曾有一块石碑,在文革中被毁。据李海金《成都名胜佚联辑存》的记载,墓前过去还有陈桐阶撰的一付对联,联云:君知刘豫州乎?似说生能助臂;身是张翼德也,可怜死不归元。 从下联看,作者似乎以为这座墓就是蜀汉大将张飞埋骨之所,不过,成都人多半还是认为这只是他的衣冠墓,阆中城内的那座古墓,才是张翼德的  相似文献   

4.
金皓 《文物世界》2006,(4):57-61
中国古代陵墓的观念、制度、形态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历来都倍受重视,可以说事死如生。中国墓冢形成和墓前石刻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中原地区最初墓葬是没有冢丘的,殷周时代“不封不树”。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发现了一些西周墓葬筑有冢丘,中原地区则至春秋晚期始出现。战国中期到西汉时期,逐渐形成一套等级分明的陵寝制度,墓前石刻就是随着陵寝制度和丧葬习俗的发展而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香玉 《神州》2014,(7):96-97
<正>"学习雷锋好榜样"曾是我们耳边的谆谆教诲,为什么学习雷锋,怎么学习?《雷锋日记背后的故事》为我们做出了最真实的注脚。《雷锋日记背后的故事》是研究雷锋的国家一级作家华东方的作品。他曾在雷锋生前部队领导机关做过多年的宣传工作,连续12年在雷锋班和学雷锋先进单位蹲点,熟悉培养雷锋的老红军、老八路、和雷锋一起成长的战友、雷锋辅导过的学生以及25任雷锋班班长,被誉为"雷锋活字典"。雷锋日记家喻户晓,亿万人民阅读  相似文献   

6.
孟红 《文史春秋》2023,(2):4-12
<正>在辽宁省沈阳市,活跃着一批认识和了解雷锋、与雷锋有着深厚感情、终生颂扬雷锋精神的老作家、老记者、老艺术家。他们不但用毕生的精力写雷锋、说雷锋、画雷锋、演雷锋,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如第一个书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第一个描绘雷锋画像的杨宝威,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舞台的张玉敏,第一个说唱雷锋的朱光斗……  相似文献   

7.
黄启量 《铁军》2020,(2):33-34
陶和寿先生一岁多时,父亲陶家齐与母亲朱维珍同时被日军刀劈于南京江宁湖熟的城岗头上。长大后,看到当地的老百姓、机关人员,还有学生都去他父亲墓前扫墓祭奠,他才知道,父亲是个烈士。从此,父亲陶家齐就在他的心中树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稍长一些他就有了一个愿望:重走父亲走过的路,了解父亲的战斗故事,理清母亲陪伴父亲被日本鬼子残害而死的史实。  相似文献   

8.
发现雷锋     
雷锋,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内此,一个有长足生命力的时代榜样在中国大地树立。雷锋和雷锋精神跨越不同时代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践行雷锋未竞之路!如今,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已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但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标志、一种中国精神,将永不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将向读者讲述时代楷模雷锋被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雷锋收藏家     
正1978年3月5日,中国邮政首次发行《向雷锋同志学习》(J26)专题邮票一套三枚,内容分别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华国锋为雷锋的题词、雷锋像。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董兴喜,是雷锋专题的收藏大家。董兴喜从事雷锋专题收藏开始于1989年。那一年,八一厂拍摄纪录片《雷锋是谁》,雷锋班的历任班长被邀请来京,董兴  相似文献   

10.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 是雷锋的榜样呢?雷锋在日记中写 道:“学习刘思乐,甘当革命‘螺丝钉’”。刘思乐,何许人也?他为啥有“螺丝钉”称号呢? 1999年7月29日,在河南省孟州市,笔者采访了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刘思乐。 老刘今年60岁,中等个儿,短平头,他虽两鬓染霜,但面溢红光,精神颇好。西安电影制片厂去年拍摄10集电视剧《我们的雷锋》时,特邀他参加第8集的拍摄。 谈及雷锋,他煞是激动,当年他与雷锋在沈阳同台演讲48天,朝夕相伴,结下兄弟般的友谊。他捧出一张珍贵…  相似文献   

11.
发现雷锋     
"雷锋精神"作为中国精神领域独特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始终传承在我们的社会中。在任何时代,社会都不乏学雷锋大军。当年雷锋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怎么被树立为典型的?谁是最早宣传雷锋的人?今天我们重温发现雷锋的过程,是对雷锋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2.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其影响力之深,其影响面之广,在新中国历史上当属罕见,这一活动如何发端?如何兴起?谁是第一个发现雷锋的人?雷锋牺牲后,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又是怎样决定为雷锋题词,从而把学习雷锋的活动由抚顺推向全国,直至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甚至,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身上所集中体现的那种追求理想、奉献社会和他人的精神也并未过时……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0周年。雷锋同志的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慧眼识雷锋的“伯乐”却鲜为人知。在大连红军村,王良太老将军向笔者讲述了他发现和培养雷锋的经过。1960年,沈阳军区开展了“两忆三查”教育(即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思想,查斗志,查社会主义觉悟)。这年10月末,当时担任沈阳军区工程兵主任的王良太将军来到工程兵七团蹲点,团政委韩万金送给他一份“不忘阶级苦,甘当革命螺丝钉”的材料,介绍了该团汽车运输四连新战士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上面还引用了不少雷锋的日记,如“对…  相似文献   

14.
雷锋英俊潇洒,也很爱美,他有皮夹克,料子裤和皮鞋,同时也是一个极爱照相的人。雷锋也有缺点和过失,雷锋牺牲时,为什么还只是一个班长,雷锋生前有很多照片是补拍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63年,正当全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热潮的时候,我应征入伍。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来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到部队后的第一课是雷锋精神教育,参观了雷锋事迹纪念馆,我被雷锋的事迹迷住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决心走雷锋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思念     
余玮 《文史月刊》2013,(1):14-25
易秀珍,雷锋生前的同乡、工友、好朋友。他们同乘一列火车、编在同一个小组,从湖南长沙来到鞍钢化工总厂。易秀珍同雷锋在一起工作期间,雷锋给予她多方面的帮助,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情。雷锋牺牲后,易秀珍一直保持低调,从不在媒体面前出现。整整一上午的专访期间,老人时而喜上眉梢,时而掩面而泣。从老人的叙述中,依稀可见雷锋青春年少时曾经朦胧的爱情和火热的青春。渐渐地,笔者触摸到一个可信、可学、可敬的"真人"。  相似文献   

17.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是雷锋当年学习的榜样呢?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做革命的“螺丝钉”。那么,刘思乐是何许人也,为啥有“螺丝钉”的称号呢?  相似文献   

18.
潘刚 《纵横》2013,(3):36-38
1963年,《雷锋的故事》作为宣传雷锋事迹的第一本传记文学,在传播和光大雷锋精神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0年来,《雷锋的故事》版本已有七十余种之多,累计发行两干多万册,为我国文学类书籍发行数量之最。50年后,《雷锋的故事》的出版发行内情已成为鲜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观察     
《神州》2003,(3)
寻找雷锋的日子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四十年内,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甚至走进了美国的西点军校。在极“左”时期,尽管有人将雷锋神化;改革开放以后,又有人竭力将他贬低。但,任何社会都需要美好的事物雷锋不仅仅属于一代人,他的精神已穿越了时空。今天,无论我们仰望还是平视他,必须得承认,雷锋身上有很多我们所没有的稀缺资源,这些资源构成了  相似文献   

20.
季增同志是雷锋生前的战友,现任《承德日报》主任记者。他在与雷锋相处的日子里,和大家一样,被雷锋那种“对同志象春天般温暖,对工作象夏天般火热”的精神所深深感动,职业的敏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使他紧紧追随着雷锋前进的足迹,执著地举起相机,把镜头对准这位普普通通的战士。在两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为雷锋拍摄了200多张照片,记录了一位普通士兵伟大而平凡的光辉一生,也为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