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康有为的研究,迄今为止,一般的研究者多着眼于他在政治和学术思想领域内的建树,特别是他在1898年"戊戌变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提出的种种政治改良主张。但康有为对工商实业不遗余力地提倡和推动、在流亡海外期间更是身体力行,这些都是他毕生提倡的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研究对康有为在海外流亡期间的活动关注不足。"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16年,足迹遍及四大洲、共31个国家,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晚年在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的康有为,主要是在上海度过的。1914年,康有为租赁了盛宣怀的一座住宅辛家花园定居了下来。园主人原是犹太人辛溪,后因破产而落人盛宣怀之手。辛亥革命后,盛宣怀的光景也不是太好过。1921年,康有为又在愚园路自购地皮,建造了一座占地10亩的“游存庐”。这位在19世纪风光一时的康圣人,是如何打发他桑榆之年的呢? 妻妾成群 晚年康有为的家中成员庞杂,其中有他的4位夫人和6个未婚子女。元配是张妙华,第2到第6位夫人,分别为梁随觉、何旃理、市冈鹤子、廖定徵与张光。张妙华比康有为大3岁,结婚时她22岁,康有…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 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省南海县人,因而也被称为康南海。康有为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的代表。康有为在历史上为人永记,实在于他力倡变法,主张改革,并成为戊戌维新的闯将。 鸦片战争后,帝国产义入侵,康有为提出“变法图强”,曾几次上书皇帝。在德国侵占青岛后,康有为第七次上书,终于被光绪皇帝采纳,史称“戊戌变法”,因变法主要是康有为与其弟子梁启超为骨干,故也称“康梁变法”。但变法遭到慈禧太后的镇压而失败,康有为逃亡国外。 那个时候,康有为并没到过青岛…  相似文献   

4.
张家康 《文史月刊》2004,(10):19-20
1896年春节,兴中会会员谢赞泰经朋友介绍,与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结识于香港品芳酒楼。此时正值公车上书后,维新变法的呼声遍布国中。谢赞泰传递了孙中山等欲与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行动、共同救国的信息。康广仁当时曾表示赞同,可是却迟迟得不到康有为的回音。这年9月,谢赞泰终于和康有为相会于惠升茶行,当  相似文献   

5.
《文史博览》2014,(9):43-43
传统观点,常把戊戌维新的失败,归咎于“顽固派”的阻挠。其实,在1898年,求变已是朝野内外一致的共识。康有为流亡海外后,不断宣扬“顽固派”绞杀了改革。确实,戊戌年朝野内外大多数官僚、士大夫都站在康有为的对立面,但需要澄清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支持改革的人,不愿意支持康有为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1898年戊戌维新惨遭失败,“六君子”被屠杀,流血政变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海外多年。1898年9月20日,清兵在南海会馆没有捉住康有为,慈禧暴跳如雷,朝廷给烟台、上海发出了紧急懿旨:“康有为企图进毒丸谋害皇帝,事败南逃,务必捉拿,就地正法。”9月21日上午,康有为上了英国公司的现艘客轮“重庆”号,从购票到上船,没有受到任何盘查。接到慈禧懿旨的上海道蔡钧特地照会了英国驻上海领事白利南,要求他准许搜查从天津开来的所有英轮。私下里,白利南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场就决定营救康有为。1898年9月24日,当“重庆”号行驶到吴淞口外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也论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影响和地位究竟如何,多年以来颇有争议。邝兆江在《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发表《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一文,质疑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作者则认为,康之变法思想水平,远迈时人;康氏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得到光绪帝重视和信任,得以通过上书言事,影响光绪帝和新政的推行;康党曾经预谋“杀禄围园”、伺机擒杀慈禧太后,成为戊戌政变的导火索;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及政变,关系重大,应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同时也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反对民主革命、积极复辟帝制、主张尊孔的主要人物。康有为一生著述不少,《大同书》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拟就《大同书》成书年代问题,作几点粗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而决定出版《康有为全集》,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康有为著作等身,据其弟子张伯祯编的《万木草堂丛书目录》,计有经、史、子、集部著作137种,这还不包括大量的函电、杂著和《目录》编成以后数年的著述。这些著作在康有为生前乃至解放前只刊印了很少部分,且已不易找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康氏著作的出版渐受重视。50年代出版了中国史学会主编的《戊戌变法》资料丛刊四卷,收有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未刊稿”、书牍等40余件,为研究康有为思想和戊戌变法史的基本史料,但现在我们知道,其中所谓“戊戌奏稿”29件大部分是他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是公车上书的头儿,戊戌变法的主角,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但后来革命向前了,康有为却由主张维新到维护封建,由反对革命到拥护复辟,终于日趋堕落,拉车向后。关于康有为的早期思想,论者甚多;而对他政变后筹组保皇  相似文献   

11.
妇女缠足是中国古代摧残妇女肢体的陋习,古代有不少有识之士反对缠足。光绪朝后,由于内外形势突变的影响,反对缠足逐渐形成社会热潮,成为社会风俗改良的重要内容。光绪九年(1883),康有为在广东南海,与开明士绅倡议开"不缠足会",康有为并撰有"戒裹足会启"。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与康广仁在广东成立"粤中不缠足会",使"粤风大移"。光绪二十四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在天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是清末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的进士,主持乙未科会试的大总裁是祁世长(祁隽藻之子,北洋候补道祁景颐之祖),因此康有为对寿阳祁家十分感激,与祁景颐尤为相契。1927年,康有为不甘心复辟的失败,企图继续进行挣扎,到天津来见溥仪,住在旧日租界的息游别墅,即与祁景颐朝夕过从。祁景颐和我是亲戚,康有为的事都是他对我说的。为了拉拢天津的军阀官僚,名流士绅,康有为到处联络,进行游说。有一次北洋政客潘复请康有为吃饭。康在潘家“当众挥毫”,大写其对联、条幅,赠送来宾。凡是前来赴宴的陪客(我也是陪客之一),每人一副,来者不拒,借以联络感情…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戊戌奏议,因西太后发动政变时被抄没,多所散佚。宣统三年,经康有为之女康同薇搜辑抄存,得奏稿二十篇(其中一篇为康有为代他人所草),存目十三篇,并将进呈编书序文五篇附之于后,刊行出版,名目《戊戌奏稿》。一九五三年,中国史学会编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  相似文献   

14.
《近代史研究》2021,(4):34-54
康有为《戊戌奏稿》作伪,康著《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和梁启超著《戊戌政变记》多有夸张,然而,从今存《杰士上书汇录》和康有为、梁启超的多部著作进呈本,仍能清晰地看到康有为与光绪帝之间的思想交流。光绪帝采用了康有为的建策,5次保全康有为,并在百日维新的后期,准备设立懋勤殿以安置康有为。康有为仍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提文凤 《中原文物》2012,(4):110-112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戊戌变法"的领袖,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中国有名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史称"康体"。《康有为子久款纸本对联》是康有为晚年所做的一幅五言对联。这幅对联蕴含着康有为精湛的书法艺术,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其海外流亡十六年的人生印迹。  相似文献   

16.
我一直很坚定地认为,在孔祥吉先生的所有研究中,贡献最大者为对康有为变法奏议的寻找.这首先表现在他于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杰出论文;<乙未丁酉间康有为变法条陈考略>、<康有为戊戌年变法奏议考订>、<<上清帝第三书>进呈本的发现及意义>;后又表现在他于90年代出版的重大成果;<救亡图存的蓝图;康有为变法奏议辑证>(以下简称<救亡图存的蓝图>).  相似文献   

17.
《大同书》手稿及其成书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同书》是康有为重要著作之一,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但它的成书年代却一直存有异议。二十多年前,我曾撰文说明《大同书》是康有为在1901—1902年间(辛丑、壬寅间)避居印度时所撰,定稿更迟。当时主要从康有为的政治实践、思想演变以及《大同书》的本身矛盾加以剖析,最近在上海博物馆发现康有为《大同书》手稿,有力地证实它确撰于"辛丑、壬寅间",决非1884年所撰。  相似文献   

18.
房德邻 《近代史研究》2007,365(2):111-131
三、康有为是不是公车上书的领袖在几本通用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中都是把康有为描写成公车上书的领袖,根据的史料主要是本文开头所引的《自编年谱》的那段文字。而茅先生则对这段文字进行证伪,否定康有为是公车上书的领袖。这项证伪工作不是从茅先生开始的,而是从黄彰健先生开始的,孔祥吉、汪叔子和王凡先生等继其后。他们的基本方法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关叙述公车上书的三种主要史料(出版于乙未年五月的《公车上书记序》①、康有为的弟子徐勤写于同年八月的《南海先生四上书记.杂记》、康有为写于同年冬的《自编年谱》),将这三种文献对读,找出…  相似文献   

19.
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康有为于次年4月,由横滨乘轮赴加拿大;10月,自加拿大返香港,途经日本;1910年重来日本。梁启超则在横滨编印《清议报》、《新民丛报》,旅居日本时间更长。康、梁在日本留下了大量遗迹遗物,探访这些遗迹,搜录有关康、梁在日活动的旧闻,是我多年的愿望。 1983年11月至1984年5月,我应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在东京大学研究院讲学和研究,其间也到过京都和神户。在东京大  相似文献   

20.
1898年,康有为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封建顽固派攻击他是“民主教皇”。这顶帽子戴于康有为的头上,虽然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但却反映出这样的一个事实:康有为的思想,一开始就被视为封建传统思想的异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