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赴日本留学时间考贾天运,刘爱英关于李大别赴日本留学的时间,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1913年冬。近几年来有一种新的说法,认为李大钊赴日留学到达日本东京的时间为1914年1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李大钊研究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李...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赴日本留学时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赴日本留学时间辨析朱文通关于李大钊赴日本留学的时间问题,由于缺乏原始而又明确的史料记载,所以中外学者只能根据自己对有关资料的理解,作出大致的判断。因对史料的理解不同,导致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众说不一。概括起来,中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3.
一1901年《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一次报告》中,载明陈独秀于是年10月到达东京,就读于“东京(专门)学校”。陈独秀这次在东京逗留的时间,仅四个月左右,翌年春又返回安庆。1902年9月陈再到东京时,没有继续去“东京(专门)学校”就读,在清国留学生会馆的第二次报告中的题名录上,填写的是“预备入校”字样。按当时赴日留学的情况分析,不可能存三四个月就读完,除非是短期训练班或补习班。中国学生赴日留学,必须经过哪些预备  相似文献   

4.
1914年元月至1916年5月,李大钊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使他摆脱了“言治”拥袁思想体系的束缚,大踏步前进,成为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日后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奠定了基础。考察这个时期李大钊的革命活动,对研究民初留日学生运动,探求中国马克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曾长期担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作战参谋,与旗舰“南昌”号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多年,或陶勇司令员率领编队出航,或中央军委首长莅临视察,我随这艘旗舰从吴淞口启航的情景,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然而自我得知“南昌”舰作为发射试验导弹的靶舰而“殉难”于渤海湾之后,怅惘、愤懑,不时袭上我的心头。它的“殉难”,就像“文革”中陶勇司令员死在水井里那样不能让我接受。忆起195O年10月,我首次在吴淞口看到修复后试航的“南昌”舰,首任舰长郭成森是一位资深“老将军”,他曾于1944年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实习,在英国…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产生于1919至1927年间,即“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大钊是第一个拓荒者。“五四”运动以前,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五四”以后,他写了许多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论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7.
张复 《百年潮》2010,(12):40-46
1920年10月,张申府和李大钊等人发起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毛泽东曾不乏幽默地称他为“我的顶头上司”。然而,似乎多数青年人没听说过这位“大人物”——张申府。  相似文献   

8.
去年10月,当我在媒体上看到为期一年的法国文化年在北京拉开序幕时,勾起了我这个60年代留法学生对新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的怀想。尽管时光已流逝近40个春秋,当年黄镇大使对留法学生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诲,依然深深地镌刻在记忆的年轮中,一切都那样清晰。营造温馨的家园1964年1月,我国正式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黄镇出使首任驻法大使。就在他任职的第二年,我们赴法国留学,从此结识了黄镇大使。我是高教部从北京军区选派的“65届”留法学生,我们这一批留学生共60人,除5名专职辅导员和8名军队学员外,其余都是从北京、上海、南…  相似文献   

9.
孟红 《文史月刊》2008,(5):4-13
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中,最长寿的就是被后来称为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在建党之前,他与李大钊、陈独秀有着同样的人生经历.由读私塾、考秀才、任教到赴日本留学,了解到共产主义思想,再回国革命。在我党创始之初的“一大”代表之中,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从上世纪20年代直至70年代,惟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毛泽东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已经妇孺皆知,那么.董必武这位中共元老又是走过怎样一条壮丽的革命人生路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想起了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889—1927)的著名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生动地表达了他肩负变革社会的重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英姿雄风,很值得认真地学习和领悟。其实,李大钊的“铁肩”是从小开始磨练的。李大钊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他的父亲李任荣,在他出生之前就因息肺病而撒手人寰了。可怜的李任荣的妻子拖着身孕,艰苦度日。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诞生了。他的母亲苍白而憔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然而,因为过度的感伤和劳累,她实在支持不住了,在李大钊一岁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13年至1925年初,我曾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12年。1908年,我16岁,在湖北蕲州高等小学堂读书,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第三天,我联合同学发动蕲州起义。翌年,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我离开家乡东下,经哥哥田桐介绍,晋谒先生,这是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我自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13年2月,孙先生搭乘"山城丸号"轮船,自上海启程赴日本考察,随行的有戴季陶、马君武、何天炯等人。东京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李大钊也随着这股热潮,于1913年踏上了日本的国土.李大钊的家乡所在地——河北省乐亭县,濒临渤海,距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的唐山较近.1889年他出生时,那一带的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唐山至天津的铁路修成后正欲向秦皇岛、山海关延伸.这使他自幼就受到近代思想的影响,极想富国强民,使国家早日实现近代化.基于此,他接触新学较早,在永平府中学读书二载后,就在京奉铁路全线通车的1907年夏天,“感到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天津当时为直隶总督府所在地,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是袁世凯创立的一  相似文献   

13.
郭莹 《文史博览》2005,(1):46-46
我第一次踏上中国正值1976 年10月初。我是1949年红色中国成立后,首位被允许进入中国留学的英国人。那年我刚到北京时正赶上庆祝粉碎“四人帮”,我们语言学院的留学生也被组织起来与百万北京市民一道,沿街游行至天安门广场,去“举国欢庆揪出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至今我仍认为那是我所见识过的世界上最隆重、最壮观的游行场面,第一次也是生平惟一一次,使用了长安街上帐篷围起来的、数十个下水道铁盖  相似文献   

14.
2000年5月至10月,由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黄河文明———甘肃远古彩陶展”先后在台湾高雄市和台北市展出,我有幸随代表团赴台湾,领略了那里的风情。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1997,(4)
我和茅盾在日本有过一段恋情,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最初相识是在1922年。那时,我随李大钊、陈愚生由北京赴上海,到我党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工作。学校分文学部和工作部,让学生半工半读。我在工作部负责管理车间的织袜机和织毛巾机,并培训学生操作。沈雁冰(茅盾)、陈望道、施存统等是文学部的教员。但我那时同茅盾仅仅认识而已,没有什么交往。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前后,大批青年学生远赴重洋,寻求治国之道,而留法者尤多.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先后有20批1700多名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被称为世界留学史上的一场“空前之盛举”.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人也在此之列.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场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最初起源于中国人在法国开办的一家豆腐公司.  相似文献   

17.
林田 《炎黄春秋》2000,(12):72-74
前时阅报 ,知坐落于河北乐亭县新城区的李大钊纪念馆建成两年多来 ,已接待前来瞻仰、参观的中外人士数十万人次 ,每逢“4·2 8”李大钊殉难日及一些节假日 ,都有成百上千的男女青年来此进行悼念 ,说明我国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者始终活在人们的心里。由此回想起了我第一次访问李大钊故居时的情景。现在借助当日的笔记 ,我把能忆起的访问中的见闻和感想写在下面。那是 1988年 4月 2 3日 ,北方春天中一个明丽的日子 ,我们乘车从乐亭县城出发 ,东行十多公里 ,见田野中出现了一片片正开花的果树幼苗和有水泥柱的葡萄园。陪同我们的县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严格的选拔,敦煌学基地2009年又有两名博士研究生赵青山、许栋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的资助,将于2009年10月起赴日本留学一年。  相似文献   

19.
1919年5月5日北京《晨报》副刊在李大钊指导下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5月《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实际出版时间在9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分两期刊完),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此以前,1918  相似文献   

20.
顾颉刚与李大钊关系的记载很少。应该说顾颉刚辨古史提出的古史观念与李大钊的史学思想不一样 ,但也有相通的地方 ,如他们都主张要打破“古代世界黄金说”。通过翻检各种著作与资料 ,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有关顾颉刚与李大钊联系的记载。顾颉刚较李大钊年少四岁。 1 91 7年顾颉刚升入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 (哲学系 )本科 ,次年李大钊受聘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当时因李大钊尚未受聘教授 ,所以顾颉刚没有听过他的课 ,二人应是“广义”的师生关系。1 91 8年 3月 ,二年级的顾颉刚写了一篇《上北京大学图书馆书》的长文 ,在创刊不久的《北京大学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