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我受马来西亚联合执政的华人政党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邀请,作为大陆参会代表赴吉隆坡参加"百年回眸——敦陈祯禄思想研讨会"。会议之后,我在马来西亚几位华人学者、马华公会及原左派华人政党成员家里先后住了半月,接触到大量关于马来西亚华人领袖陈祯禄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钱币中有一类仿中国宋代年号钱的合金钱币,这一类钱币除了材质不是铜质之外,与中国宋代小平铜钱基本相似,应是根据宋钱制作而成。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各国家保持着悠久的贸易关系,宋代以来,我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关系密切起来,中国铜钱也随之流入各个国家。至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交往,隆庆年起中国与马来、印尼各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更加强了货币  相似文献   

3.
正1932年1月,福建省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迎来了一位从马来西亚共产党回来的叫谢琼香的女干部。她先后在福州、厦门中心市委工作。勇敢机智,胆略超凡,每次都能漂漂亮亮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福建的老百姓把活跃在白区和游击区里从事地下活动的共产党员习惯地分为3种:把出身工人、农民的党员称为"土共";把来自城市及学校的知识分子党员称为"洋共";把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回国的马来西亚共产党员称为"马共"(其实他们的身份已转为中共)。人们跟谢琼香接触多  相似文献   

4.
在战后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史上 ,马来西亚华人组织了不少政治组织 ,为马来西亚的政治历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有的已经消失了 ,劳工党就是其中之一。劳工党不但消失了 ,而且有关劳工党的问题还变成“禁区”。如果说劳工党是一个不起眼的政治小组织 ,那么它被历史遗忘还有一点逻辑性 ,可是劳工党在 5 0— 6 0年代是马来西亚一个强势政党 ,其政治动员能力为其他政党所难以望其项背。忘记历史很容易又很难。劳工党虽然退出历史舞台 ,但它的历史印记却无法磨灭。忘却的历史与历史的发现二战结束后 ,马来亚各族人民掀起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浪潮…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的时期。中共外交工作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展起来的。对美关系在中共对外交往中占有特殊地位。虽然中共与美国建立官方联系是战争  相似文献   

6.
从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来亚华侨社团与中国之间是联系密切的侨民社团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此后,由于马来亚华侨社会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当地华人社团与中国的关系转变为外国公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期间,由于种种因素,双方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中马建交,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双方的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本文概述各个历史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两者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作者认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华人社会和中国而言都是积极的因素,双方日益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当地华人社会与中国,乃至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钱币》2004,(1):35-35
应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马来西亚海洋考古博物馆馆长DatukChanTeckChan (拿督陈德泉 )先生的邀请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及周卫荣、刘志嘉一行三人出席了 2 0 0 3年 10月 3- 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国际货币博览会” (封三上 )。马来西亚海洋考古博物馆是国际ICOMON组织的正式成员 ,早在去年 10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举办的ICOMON组织“北京年会”上 ,两馆就商定合作开展“15 - 19世纪中国货币对马来西亚货币的影响”课题研究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 ,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出席此次博览会 ,是马来…  相似文献   

8.
与一般情况不同,马来西亚国族的“打造”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化上相对滞后的马来人企图同化文化上相对先进的华人;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国族“打造”过程中没有采取独裁统治下通行的强制同化政策,而是采取妥协与合作的做法。文章认为,这两个特点既体现了政治领导对马来西亚国族“打造”的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族群(ethnic groups)相互交往、自然融合并不是多族群国家国族形成的惟一模式。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纳吉政府华人政策调整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2008年大选以来,特别是2009年4月纳吉出任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政策的主要调整与变化;探讨了促进政策调整的政治、经济和民意等各种原因以及政策调整对马来西亚政治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影响,旨在比较全面地把握马来西亚政治与族群关系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分析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华人政策和华巫关系的演变 ,提供了世纪之交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关系的一个背景。作者并认为它将促使华人以政治参与、经济合作、文化共荣达致新的发展 ,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07,(1):13-13
对于马来西亚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家来说,2007的确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首先,马来西亚将迎来国庆50周年。此外,“2007马来西亚旅游年”活动将在明年全面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比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和谐得多,其原因主要在于: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不如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那么强烈;马来西亚的华人政策比较宽松;马来西亚拥有缓冲民族冲突的政治机制;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局势比印度尼西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胡昶 《纵横》2012,(8):24-29
东北电影制片厂,是素有“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之称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原称,它是在接收原“满映”设备器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随着伪满洲同的垮台,“满映”风雨飘摇。中共长春地下党组织原“满映”中的进步职员,从日本人手里接收了原“满映”的权力,于1945年10月1日建立了东北电影公司,这是我党最早建立的电影制片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4.
华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群众团体“华侨联合会”,1912年在南京成立,发起人之一是马来西亚华侨吴世荣。吴世荣祖籍福建省海澄县,1875年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是第二代侨生,父亲吴有才开设瑞福号,是当地著名富商。吴小时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人数较多的国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华人两大民族的关系呈现如下三个特点:一是政府的华人政策相对宽松,民族关系总体而言比较和谐;二是马来人享有法定特权。华人谋求民族平等比在其他国家更难;三是民族纠纷连绵不断,且呈越演越烈之势。本文认为:尽管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不算特别尖锐,但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不同,以及从“马来人特权”这个大原则指导下必然出现的施政偏差,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消除,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仍会不时出现,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廖小健教授的新著《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华人与马来人关系研究》于2012年出版。作者从事马来西亚研究和华人研究已有30年,这本书是她多年研究马来西亚华人和族群关系的结晶。该书主要"探讨马来西亚在各种族群矛盾交织和不断摩擦冲突的情况下,整合族群矛盾与平衡各种族群利益,避免族群间暴力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37年8月10日左右,我从上海到开封,通过刘子久②同志同河南的党组织接上了关系。组织上决定让我留在开封搞文化宣传工作,我同开封文化界的嵇文甫、范文澜、方天逸(国民党苏鲁豫皖办事处主任方觉慧的侄子,中共地下党员)、冯新宇(《河南民国日报》总编辑,中共地下党员)等人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18.
由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马华策略研究所联合主办,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协办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百年: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3年1 1月2 2 -2 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40名学者提交了论文,参加会议的人数约3 0 0人。会议由马来亚大学东亚系主任何国忠主持,马华公会总会长黄家定致开幕词,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会长李元瑾做会议总结,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陈忠登致闭幕词。这次会议是2 0 0 1年6月新加坡“新马华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国际会议的…  相似文献   

19.
论马来西亚在南海声称的领土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在南海声称的领土争议,主要集中在对南沙群岛某些岛礁、苏拉威西海两小岛和新加坡海峡白礁的声称。对南沙群岛某些岛礁的声称,马来西亚依据的是岛礁“在其声称的大陆架上”,这种依据违反了“陆地支配海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在苏拉威西海两小岛的争议中,最近国际法庭依据连续的实际管辖,将两岛的主权判属马来西亚,这对今后解决类似的国际争议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钱币》2004,(4):71-71
应马来西亚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 郑和与回教文明基金会董事长拿督陈德泉(Datuk ChanTeckChan)先生的邀请,以中国钱币博物馆 馆长、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为团长的中国人 民银行中国钱币代表团一行7人于2004年9月1- 8日参加了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国际货币博览 会”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和中马邦交30周年纪 念报告会。 这一活动是马来西亚庆祝中马邦交30周年和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由马来西亚 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基金会、郑和与回教文明基金 会和马来西亚宝德国际会展公司举办,中国、美 国、德国、瑞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