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自新 《文史精华》2012,(2):29-39,1
100年前,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养心殿里举行了她一生中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宣读以6岁的宣统皇帝的名义拟出的退位诏书。  相似文献   

2.
陶方宣 《名人传记》2022,(12):50-54
末代皇帝是个淘气包作为中国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经历颇具传奇性。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年号宣统,史称清废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1908年12月2日到1912年2月12日、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称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相似文献   

3.
正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伦。所谓"人之大伦,夫妇居一;三纲之首,理不可废。"故而,对婚姻极为重视。周代的官制中就设有"媒氏"。"夫昏礼,万世之始也",(1)婚礼是最隆重的礼仪之一。解放前,政和城乡民间婚嫁习俗很多,大部分适龄男女嫁娶,必经介绍人说合、插记、问名、行聘、纳征、接娶等诸多繁琐的程序。在联姻前,由介绍人先把女方生辰八字(出生年月日时)用红纸抄写给男方,男方将红纸抄写的女方生辰八字压放  相似文献   

4.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历史的发展使他命运多舛,封建皇室的婚姻又导致了他感情的悲剧。这大概也可以算作本世纪内中国婚姻史上的大悲剧之一了吧。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室的大婚礼是在1922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十三日)。其实当时的博仪早在10年前便已逊位,但根据北洋政府的《优待清室条件》他仍在紫禁城里保持  相似文献   

5.
史话媒人     
今天,为男女恋爱牵线搭桥的人有个雅称,叫着“红娘”,有时称“月老”,不少人还通俗地称之为“介绍人”,但万变不离其俗称,那就是“媒人”。所谓媒人,从定义上来讲,就是指联络男女双方婚姻的中介人,过去这一角色大都是由一定年纪的妇女来充任的,所以又叫作“媒婆”。媒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少说也有四千多年了。  相似文献   

6.
正她出身名门,光绪帝的瑾妃、珍妃为其姑母;她才情出众,能诗会画,曾以画技知名于平沪;她心存大义,曾上书坚决反对伪满洲国的建立,失败后与溥仪断绝关系,前往香港以画画为生。她叫唐石霞,满族姓他他拉氏,一个被历史湮没的奇女子。在其口述回忆录《我眼中的末代皇帝》中,她为我们讲述了与溥仪之弟溥杰那段纠缠着民族家国利益的婚姻往事——  相似文献   

7.
1453年君士坦丁堡战役作为世界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学界历来十分关注,但多种史料都将此次战役失败的责任归罪于指挥城防的热那亚人乔万尼。亲历者留下的记载虽然立场不同,但在这一点上说法大同小异,而后世研究者的论述也因此区别不大。事实上,作为热那亚雇佣兵的领袖,乔万尼在战役最后阶段根本无法抵抗住数十万土耳其大军的猛烈攻击,战败之责不应归于他,而应归于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在帝国末期,拜占廷军队已经放弃了守土自卫的重任,雇佣兵在拜占廷内外战争中成为主力,最后一仗战败的军事责任应该由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及其王朝承担。  相似文献   

8.
2009年采访李亚鹏,缘起是他为自己公司投资的第一部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做宣传。当时李亚鹏在广东顺德、肇庆一带拍戏,采访只能在他收工后开始,进行了三四天。最后一次对话,是在他拍完戏后的晚上,一个酒店花园的露天餐厅里。  相似文献   

9.
爱新觉罗·溥仪是大清帝国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后来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他又做了几年的儿皇帝。这样奇特的经历,大概只有他一个了。1937年,他的侄子、14岁的爱新觉罗·毓嶦进入了伪满洲国的皇宫。此后的20年,毓嶦一直生活在溥仪的身边。  相似文献   

10.
潘卫东 《中华遗产》2014,(7):154-159
1924年11月5日,乌云密布的日子里,末代皇帝溥仪正在紫禁城内打网球。忽然,一群不速之客闯进球场——他们是民国士兵,长官一声令下,他们把枪口对准了溥仪。军官勒令清逊帝溥仪在3个小时之内离开紫禁城。19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出演了这让人难忘的一幕。  相似文献   

11.
1959年10月,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在内的一批战犯和反革命分子被特赦出狱。这个消息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末代皇帝溥仪成了人们关注的人物。对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关心的各国友好人士纷纷提出要求会见溥仪。  相似文献   

12.
余玮 《湖南文史》2008,(1):39-39
1959年10月,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在内的一批战犯和反革命分子被特赦出狱。这个消息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末代皇帝溥仪成了人们关注的人物。对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关心的各国友好人士纷纷提出要求会见溥仪。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他们一个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大清皇帝,一个是仰之鼻息、食其俸禄的小统领。事事无常,瞬息万变,未及几年,二人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一跃成为手握重兵、权倾四野的风云人物,一个却失去江山、仅剩下一个"末代皇帝"的空头衔。他们就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末代皇帝溥仪。本应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却演绎了一段你来我往、相互利用的历史短剧。  相似文献   

14.
柳森 《文史春秋》2005,(3):10-13
王稼祥一生经历三次婚恋:第一次是1925年,在父母的包办下,他和他的小学英语老师查文梅的女儿查瑞香结婚。这次婚姻持续了不到一年,因查瑞香产后病逝而结束。第二次是在1928年,21岁的王稼祥留学苏联莫斯科期间,与一个苏联姑娘结婚。这次婚姻因感情不合而分道扬镳,持续时间仅仅一  相似文献   

15.
文达 《旅游》1996,(12)
1961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故宫博物院里出现了一次有趣的“导游”活动。导游者是当年清朝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接受导游的有出版社的编辑和博物院的专家等。 这是溥仪被特赦后第二次来故宫。前一次是1959年,溥仪为同游者杜聿明等人,当了一次义务解说员。 这回来故宫,与前次不同了,溥仪直接就当了导游员。这次他到故宫来,是专为写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寻找回忆线索和写作灵感的。游览路线由他提出,游程包括了一部分未开放的像毓庆宫、乾隆花园等地方。当时,故宫博物院正在布置光绪皇帝当年的寝宫原状,以向游客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溥仪在清宫最后的住处,就是当年光绪的住处养心殿,博物院方面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希望溥仪就便给提供些情况。就这样,溥仪这次成了导游者。  相似文献   

16.
孙明 《丝绸之路》2012,(9):52-57
张掖大佛寺是一个神秘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元世祖忽必烈的降生、马可波罗的光临、南宋末代皇帝的吊死,给这个地方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相似文献   

17.
婚姻的比喻     
张伯苓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一次毕业典礼上,他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幽默地拿狗皮膏药、橡皮膏药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可分三种,第  相似文献   

18.
正幸福的婚姻个个相似,不幸的婚姻各不相同。那些幸福的婚姻,往往不过是坚持的婚姻。在时光的淬炼中,它由生铁变精钢,直到熠熠生辉,如钻石般耀眼,引无数人欣羡。人生如是,坚持的人生最幸福。坚持,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最健康的身体,是坚持锻炼的身体;最幸福的婚姻,是坚持到最后的婚姻。现代社会中人们选择的机会更多,随时可以"从头再来",但在无数的放弃和重新开始之间,我们  相似文献   

19.
婚姻是男女结合共同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社会和人类发展多个方面,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建政之后对此十分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本文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在苏区、在根据地发布的四次婚姻条例为例,比较分析其中的不同,探析婚姻政策,了解其变迁。  相似文献   

20.
君士坦丁十一世是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败亡于1453年君士坦丁堡战役。围绕着他在城破之际的传说,不同的亲历者给出了不同的记载,"英勇战死"说有之,"仓皇逃亡"说有之,"上吊自杀"说有之,"不知所踪"说有之。"英勇战死"说虽然对于此役叙事来说最为完美,但大多属于推测;"仓皇逃亡"说和"上吊自杀"说有损末代皇帝的形象,也缺乏后续的证明;"不知所踪"说可能最真实地反映了城破时兵荒马乱的事实,加之没有任何幸存者目睹皇帝最后的活动,没有目击者确凿的证据证明他的下场,因此也是最客观的说法。这些传说的背后,反映出当时和后世人的种种动机,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