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而是生产力普遍增长和人们交往普遍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人类历史三大社会形态说,是我国学者正确理解世界史的出发点。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乃是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人类在没有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劳动分工之前,是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的。因此,世界历史的形成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对历史学提出了新的理论挑战,这就是究竟如何避免各种片面和局限,构建科学和系统的世界历史阐释体系。这一时代要求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形成和演变的内在规律,为我们认识、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它通过深入揭示生产力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历史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支持,并且为当代的世界史或全球史的研究和编纂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以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否科学,取决于能否如实地反映世界历史这个客观存在。这里有一个怎样认识世界历史的问题,或者说有一个世界历史观问题。人类社会是否从它存在的那天起就开始了世界历史?马克思对此作了明确回答:“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  相似文献   

4.
探索马克思对世界史研究的贡献问题,无疑是我们史学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最近发表的彭树智先生的长篇论文:《马克思对世界史研究的贡献》(载《世界历史》1990年第5期,以下简称彭文),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努力。彭文较系统地展示了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到晚年对世界历史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为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史的来源及其建立提供了一条基本的线索。但是,论文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订正的问题,特别是在有关马克思早期对世界史问题的研究方面,彭文在史料的运用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例如,彭文在谈到马克思“在1843年—1848年间的另一部有关世界历史的笔记是本世纪30年代发现的《巴黎手稿》”时(参见《世界历史》1990年第5期第4页。重点号是引者加的。以下凡引此文,只注  相似文献   

5.
最近,湖南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植枬、高明振、唐希中主编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以下简称《现代分册》),目注世界全局,运用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在观点和史料上互为呼应,探讨世界整体化过程。吴于廑先生为该书撰写的序指出,编写者试图摆脱过去编写体例的局限,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着眼,阐明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也是该书具有的鲜明特色。 马克思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6.
为了回应西方全球史学对我国世界史教学、研究和编撰工作提出的挑战,本文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及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提出各民族“普遍联系”论和“社会形态”演进论,可视作其“世界历史”概念及思想体系的两个要点或思路,认为有关“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问题和纵向发展问题它都注意到了。然后,本文就由此产生的五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通过这种探讨来揭示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丰富内涵,论证人类社会的演化而非横向联系才是构成世界历史的主线,“大工业”的发展仅是世界历史中两种趋势发生“交集”的开始,而“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才是两种趋势的“真正交集点”,西方的全球史不是完整的世界史,因而不能取代传统的世界史。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对东方社会性质及发展道路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晚年停下<资本论>的写作,带病研究世界历史.除了<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外,还搜集了美国殖民主义统治的史料,探讨了俄国、印度等东方落后国家的村社制度以及西方国家如何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等问题.一些学者基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研究,将马克思的历史发展理论分为"史前社会理论"、"西方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进而提出唯物史观只适用于西方社会,人道主义则适用于东方社会以及唯物史观理论早期和晚期的"对立".这些认识是错误的,事实表明,马克思晚年的世界史研究,特别是对东方社会的研究,不是在唯物史观面前的倒退,而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恺 《攀登》2023,(5):34-39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明的人类社会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应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理论;一个是实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运动。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必然和物质生产发展的必然两个方面。第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共产主义要靠不断的革命,要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向的生产主线与横向的交往主线。多支线是构成或依附于两条主线的不同领域及不同层次的细节线索,包括跨文化贸易、环境变化、物种传播、疾病传染、移民、战争、殖民主义扩张、帝国主义侵略、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等等。世界历史就是在双主线与多支线所体现出的各种动力的交互推动下演进的。这个编撰线索体系本身是历史发展合力的具体反映,需要不断在实证研究中检验和充实,同时也成为进一步的宏观理论构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对全球史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有一批这方面的大部头著作问世.在我国,打倒"四人帮"后,随着著名学者吴于廑先生关于世界史是"由分散到整体"的历史的界定出台,这方面的研究也渐成潮流.我个人甚至认为,如果仅仅从横向发展去理解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概念,西方的这类新全球史堪称目前最好的世界史.但能不能像西方全球史论者所主张的那样,把"全球史"提升为一个与"世界史"并列的学科,进而完全用"全球史"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史"呢?这就成了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一分册,起自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迄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和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以前。该分册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世界历史新书。 开创了世界史学科研究的新途径 这一分册以实际的研究从过去世界史“统一模式”中解放出来,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这个角度抓住了重大事件对世界总体的贡献、作用和影响,综合个别,形成整体,具体生动地勾划出近代史前期资本主  相似文献   

12.
高楠楠  吴学琴 《攀登》2020,(5):24-31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解读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从理论逻辑来看,解读继承和拓展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从历史逻辑来看,解读由"单一性"走向"多维度";从价值逻辑来看,解读始终追求共产主义最高价值目标;从实践逻辑来看,解读与中国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呈互动式发展。解读在新时代接续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生成了新的理想信念解读维度;从价值逻辑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人类解放命题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现实建构;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这些又证明了解读的理论逻辑在新时代的接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最终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两大转变"的实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主观努力的最终结果,其历程及其经验,对青年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要有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最终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两大转变"的实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主观努力的最终结果,其历程及其经验,对青年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要有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何芳川 《世界历史》2000,2(4):74-8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又指出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 ,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2 可见 ,世界史本身 ,就是一个历史过程。同样地 ,人类对世界史的认识与研究 ,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古代 ,生活、劳动、繁衍在世界各地的人民 ,彼此山海相隔 ,加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 ,视野是十分狭窄的。例如 ,…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世界史理论来看,“普世史”与《史记》的共性是都具有国别史和世界史的双重特性。不同点在于普世史的实质主义历史观,用希腊罗马的历史代替世界历史,所探讨的主要是历史的表面和横断面;而《史记》在其“通变”史观指导下,着力从历史的纵横联系中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原因,并将华夏史同其他种族和国家的历史“和而不同”地联系起来,成为世界通史,较之于普世史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发展的本质,并对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杨 《世界历史》2015,(2):154-156
<正>2014年8月22—23日,由民进中央和叶圣陶研究会主办的"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是两岸世界史学者第一次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来自两岸20所高校的二十余位世界史专家参加了论坛。大陆学者的演讲基本覆盖了目前大陆世界史研究的方方面面,台湾世界史学者展示了各自的研究路径与特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出席了开幕式。她在致辞中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发展已经无法置身于世界变化之外。世界史是我们更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期以来,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推动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当代世界。这个变动世界中的世界史编撰所面临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如何避免各种片面或局限,构建系统、科学的世界通史阐释体系。本文从编撰的主线、内容及方法、宗旨等方面探讨了西方全球史之优长与局限。观照自身,本文认为在如何把握世界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关系问题上,可考虑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在如何处理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关系问题上,可考虑充分发挥中国史在世界史编撰中的时间坐标效应,从而深化对人类历史和世界格局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什么是世界历史?历来编著世界史的学者的共识是:世界历史就是各国历史的总和。我国编写的各种世界史教材(包括通史和各种断代史)的体系都是按社会发展形态进行历史分期,逐一叙述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这实际上是一种分阶段的各国历史汇编。这种体系未能综览世界全局,不能从全局考察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按照这种体系写出的世界史只能是各地区各国各民族历史的汇编,它不可能成为反映客观历史过程的科学著作。因此,改变世界史学科中的旧体系,将分阶段的各国历史汇编改变为综览世界全局、从全局考察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就成为世界史学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的一些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广大世界史工作者,在加强世界史基础课题研究的同时,自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当作主攻方向,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认真探讨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认识和分析世界历史发展中的新变化、新问题以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其中,世界各国在向现代化过渡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不打算对"现代化研究"这一课题的总体情况作介绍①,只就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观点提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