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漫 《史学集刊》2022,(3):28-39
美国女性主义史学至少包含两条不同的思路——“平等主义”与“性别主义”。“平等主义”起源于启蒙人权观念。借助启蒙人权观念,美国女权主义者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波女权运动浪潮以来,便开始呼吁男女平等。但在现实斗争中,男女平等的诉求遭遇了较大的阻力,女权运动进展有限。女权主义者不得不将思路转向“性别主义”。“性别主义”强调女性为人妻母的传统角色,并以此名义涉足公共领域,突破了“分离领域”的界限。如此一来,“性别主义”便从早期的权宜之策转变为一种越来越成熟的女权主义思路。上述两条思路从现实逐渐延伸到史学研究之中,催生了关注性别不平等和关注女性力量两个类别的女性主义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2.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3.
两种资源 双重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4.
关于妇女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5.
妇女史与社会性别史研究的史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6.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7.
问题与希望:有感于中国妇女史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8.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9.
非洲独立后,非洲学者怀着民族主义的强烈情感,燃起重新挖掘非洲历史的激情。20世纪60—70年代在新史学、非洲史学、全球和非洲妇女运动蓬勃发展的影响下,非洲妇女研究开始崭露头角。70年代的研究整体上还是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妇女史的发展,非洲妇女研究的对象从一开始的精英妇女向普通的城市和乡村女性扩展,包括妓女、女佣、女巫、女工、女奴和农业妇女等。90年代以后随着非洲社会性别研究的兴起,非洲妇女研究呈现跨学科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性别史和情感史大约同时在20世纪末兴起,成为当今世界史坛引人瞩目的新流派。从西方史学发展的角度着眼,性别史和情感史的勃兴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情感表达的性别差异着手,史家揭示了性别构成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情感和性别于是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性别构成的历史演变揭示,男女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种普遍和深入的权力关系,在近代社会表现尤为明显。性别史和情感史的联手,揭橥了欧洲二元论哲学思维的不足,有助于重新思考传统的历史分期,检讨以理性主义为前提的近代史学遗产。总之,性别史、情感史及与之相关的身体史、家庭史、儿童史等学派的兴盛,挑战了近代史学的“宏大叙事”,从“由内而外”的角度探究人的自身,涉及历史研究中更为根本和关键的问题,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身体的交流和互动及家庭、子女和社会的关系贯穿了人类历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妇女史与社会性别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种意义上 ,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都离不开从不同角度对人与人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但一种最基本、最古老的人际关系 ,即男女之间的社会关系竟长期受到忽视。以往在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各种分析方法中 ,很少见到社会性别分析。这一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直到 2 0世纪 70年代妇女史学兴起之后才开始得到弥补 ,妇女史学的这一理论贡献应该受到所有学者的重视。一般认为 ,妇女史是指以妇女为研究对象的历史 ,或指以“女性主义”立场观察及撰写的整个历史 ,但妇女史学不仅仅是妇女写给妇女看的 ,它对史学研究在整体上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刊登的是几位史学工作者的一些心得与希望 ,本刊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张桂萍 《史学月刊》2003,(8):113-119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史学得以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料之一。发掘和继承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作为我们史学创新的起点,这是当前历史条件下史学发展的要求。近50年来国内关于史学传统的研究从整理史学遗产工作开始,对史学传统的研究逐渐从内容的总结上升到对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的挖掘,并就一些史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现实意义展开讨论,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从中可以预见中国史学传统研究的趋势和前景,为新时期史学进行新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吕思勉在"史界革命"的学术氛围下,把西方社会学理论引入史学研究领域,开始关注和研究社会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路和认识,主要有: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而不应以帝王将相为中心;主张史学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广泛结合,尤其注重社会学与史学研究方法的优势互补;社会史研究以婚姻为社会组织的开篇,重视"社会关系"在社会史研究中的地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社会组织的变化,经济实际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的观点;重视生活方式研究,注重发挥史学强大的叙事性功能。这对于今天拓展我们的史学研究视野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在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过程中,新历史考证学继新史学思潮后异军突起,成为百年史学思潮递嬗中的重要一环。其中,以王国维、胡适、陈寅恪为代表的史学家,对史学研究进行领域开拓和方法总结,并在研究范式上展开全面而细致的探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实践表明,新历史考证学已开始摆脱传统窠臼,关注现实,讲求科学化和学科化,促进了史学研究由旧史学向新史学的蜕变。  相似文献   

15.
经过作者钱茂伟多年的潜心探索与研究,《明代史学的历程》终于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 0 0 3年10月面世了。这部著作凝结了作者九年的研究心血。作者于1984年确立明代史学为主攻方向,开始对有关史料进行广泛、深入的搜集19 97—2 0 0 0年,他写出3 0多万字的博士论文———《明代史学研究》。之后,完成并出版了《明代史学编年考》。2 0 0 1年开始修订《明代史学研究》,终成《明代史学的历程》一书。九年里,作者寻览各地图书馆现存明代史籍,写出40多本学术日记与40多篇专题论文,先后经过了编年、专题、著述三个研究阶段。《明代史学…  相似文献   

16.
邱捷 《岭南文史》2006,(1):6-11
史学研究属于基础研究,是最古老的学科之一。解放以后,陈寅恪、陈序经、岑仲勉、梁方仲、刘节等一批著名史学家在我省从事史学研究与教学,上世纪80年代以后,陈锡祺等老一辈史学家继续为我省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前辈的努力奠定了我省史学在全国的地位,并培养了后继的人才。在新世纪开始之初,面对着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史学理论研究》2007,(1):152-152
2007年10月,第14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将在厦门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重点学科和《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中外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日前,会议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18.
王严 《史学理论研究》2023,(4):98-108+159
尼日利亚是当代非洲史学最早的诞生地之一,以伊巴丹学派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史学曾享誉非洲内外。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尼日利亚史学出现了史学组织、历史学专业招生与史学的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危机。民族主义史学家从历史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等方面反思本次危机,认为这是民族主义史学自身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缺陷和政府实施忽视人文社科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应对危机的举措:改变过去经验主义的做法,注重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提倡重今薄古,加强对当代史的研究;超越政治史,将史学研究扩大到族群关系史、经济史、国际关系等与非洲当代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主张改进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霍华德·津恩是美国新左派史学的著名人物,以其激进的批判精神著称。他的代表作《美国人民史》以"人民"作为核心概念对美国历史重新进行解读和叙述,反思盎格鲁—新教文化为核心的"美国信念",指出以往历史书写背后隐含的白人种族主义、精英主义、性别歧视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种族"、"性别"、"阶级"为核心的分析范畴开始主导美国当代史学,津恩的"人民历史"恰逢其时地体现了这一趋势。围绕津恩这种激进的史学思想在学术界内外展开的争论,体现了史学走向公众之后对政治价值观造成的冲击和分化,展现了学术和政治在历史书写问题上的巨大张力,这也反映了当代美国史学界在政治认同问题上所面临的分歧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19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以其强大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包容性在世界史坛上迅速兴起,对世界历史的变迁和重大事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阐释,在许多国家形成深具影响力的史学流派。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一直吸引着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创新之作。经过一百年的积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历史学开始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影响巨大的唯物史观研究范式。20世纪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