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先崇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费孝通先生所总结的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运用功能主义人类学派相关理论,以西宁市逯家寨村祖先崇拜为例,探讨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在中国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
王燕彬 《民俗研究》2023,(6):140-152+156
现代人类学奠基者马林诺夫斯基在学术生涯后期尝试了文化互动与变迁的研究,但其主要方法论遗产仍是孤岛式的个案民族志探究。与此不同,马氏弟子、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开拓者费孝通先生基于中国这一超社会的、复合的文明体,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社区研究方法,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改造:在空间上,以实在论主张替代马氏的经验批判主义观念,采用类型比较法接近中国社会之整体,改造民族志方法;在时间上,把“活历史”奠基于人性,将非历史的功能主义进行从个体到社会再到民族的历史性扩展,使其适应于历史文明的研究。通过方法论的时空重组,费孝通实现了功能主义的中国转化,为“社会科学中国化”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3.
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政治变动和社会运行是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方面,所以,政治史和社会史也必然是历史学的主体部分。20世纪以前,中西方史学界始终是政治史一统天下,此后在否定政治史中社会史兴起。社会史的发展经历了从"否定政治"、到研究实践中"悬置政治"、再到逐步"融汇政治"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小田 《民俗研究》2003,1(2):33-39
社区仪式,作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本质体现,一直处于文化人类学关注的中心地位。但是,就连他们自身也承认,也许缘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学术传统的影响,“在处理社会变迁问题时,传统人类学的功能主义解释显得软弱无力;而单纯的功能主义立场亦无法解释半个世纪以来作为仪式活动背景的中国社会的剧变过程”,因此,人类学认为,“历史与变迁维度(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献与尚可获得的口述历史资  相似文献   

5.
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转向的本质在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人类学的文化转向,它引起象征和符号人类学的文化取向代替结构—功能主义人类学的社会取向,从而导致历史学在理论、方法与写作实践等方面的一系列深刻变革。本文探讨了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转向的过程,象征和符号人类学的兴起,以及象征和符号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过程及其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6.
论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鲍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历史学界新社会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改造西方历史学界的社会史观,重视下层社会的研究,形成颇具特色的新社会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得到发展和创新。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历史的学者,霍布斯鲍姆在继承传统历史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现实历史发展的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家、19—20世纪历史学发展、历史研究的预测、历史研究的技术等问题发表了新见解,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奠定了他在20世纪国际历史学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多站在西方史学脉络中、从西方史学“人类学化“的角度来讨论西方“历史人类学“。本文通过对引发人类学“历史化“的学术环境进行系统揭示,论证了西方人类学脉络中“历史人类学“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可能性,为全面理解西方“历史人类学“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疾病医疗社会史作为新社会史的一个分支,虽然在目前尚无一明确而清晰的概念予以界定,但总体来看,其主要以历史上的疾病医疗为切人点,通过探讨疾病医疗与历史的互动关系来考察社会文化的变迁。在西方,疾病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已初具规模;而在中国,海峡两岸则是在八、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社会史研究在1980年代中期发轫,影响深远,回顾其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社会史"本身由新而"旧",逐渐分化为区域社会史与社会文化史两途。1990年代产生的"新社会史",原本有突破旧框架、创立新舞台之意,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自成一体,以"新史学"、概念史为鹄的。1990年代末异军突起的历史人类学,推陈出新,其影响由南而北,渐有燎原之势。社会史、"新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是三个前后递进、有联系有区别的阶段,它们次第登台,对于数十年来的史学潮流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存在诸多值得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均关心人的生活,生活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以社会文化史的面目出现。日常生活在文化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中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表述的方法不一,然而都是这些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认为,日常生活应当成为文化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基础,尽管在这方面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应更加明确与自觉地把日常生活作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医学社会史是从社会史的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上人们医药活动的考察来认识社会(文化)的形态及其变迁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历史上人们医药活动的共时性结构和历时性变迁;其研究方法要求做到传统史学方法现代化,西方史学方法本土化以及其他学科方法史学化;从学科价值上看,医学社会史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社会史的内涵,而且可以促使史学工作者重新审视历史学的对象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家乡民俗学研究与《土族口头传统与民俗文化》"家乡研究"是中国人类学的特色领域。迄今为止,中国学者蜚声国际学界的几本人类学著作中,"家乡研究"作品占据着最为耀眼的位置。如:费孝通先生  相似文献   

13.
《近代史研究》2005,(2):299-299
《经济一社会史评论》由天津师范大学经济一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侯建新教授任主编,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刊借鉴西方经济一社会史学科的研究理念和方法,致力于西欧和中国现代化转型历史进程的长时段考察,注重整体历史观,注重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互动,注重基层民众生活变迁与个体成长,从而对历史进行全方位认知和阐释。在努力打造学术精品的同时,该刊突出两方面的宗旨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明代生活史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吴晗对仕宦阶级生活的开创性探讨。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伴随文化史、社会史、社会生活史的兴起,才得以正式开展,有从社会生活史到日常生活史变化的趋势。研究方法上从物质文化消费进入生活史研究,从社会性别研究进入生育医疗、婚姻家庭、消费领域、社会交往的生活史,引领风气。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士人或文人的生活、物质生活消费、城市生活等方面。未来或许会在日常生活与全球化的关联特别是货币使用方面着力,还会加强借鉴并整合新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社会史以及跨学科研究,也会用力于对于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农村、不同地区日常生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孔静 《沧桑》2010,(4):181-182
美国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是公认的全球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西方的兴起》中,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各文明、文化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其另一部作品——《瘟疫与人》,则是从瘟疫、传染病的角度,探讨在人类历史上的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主要从《瘟疫与人》一书,揭示出对历史学界的启发,并探究在医学社会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麦克尼尔的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观是指导史学研究和教学的理论基础,对历史发展规律宏观把握的程度如何,决定着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史学理论素养,运用正确的历史观来统畴历史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客观、准确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能从史实中总结出有益的历史经验、启示和教训,更好地发挥史学育人的功能。就历史观的角度而言,至今对人们影响较大的理论观点就是"西方中心论"。尽管人们早已意识到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也经久不息地批评着西方学者这种片面的理论观点,然而,人们在讲授本国历史时不自觉地仍以西方为参照,从而影响了历史认识的正确性。因此,历史教师确立"中国中心观"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新社会史学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近代早期英格兰的研究占有特殊地位。英格兰是欧洲文明勃兴的领头羊,因此,对它在近代早期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研究,对于提升西方新社会史研究的整体水平颇具重要性。基思·赖特森以近代早期英格兰社会为研究对象,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西方新社会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微观视角出发,充分利用档案材料,采用人类学、社会学的概念与方法,瞄准下层普通民众,探讨他们如何受到当时英格兰政治、经济与文化变迁的影响。在他的影响下,赖特森的弟子们将近代早期英格兰新社会史研究推向了更为成熟的阶段,对他们研究成果的学习与借鉴必将能够促进我国近代早期英格兰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秦汉生活史的研究发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史大论战,几乎与西方学界同时展开。50年代,陈直的论文中明确使用了"日常生活"的概念;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复兴,秦汉社会生活日益受到重视,并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同时进行,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是研究的一贯特点。近年来,随着"日常生活"学术理念的影响日益扩大,日常生活的研究注重宏观叙事与微观考察的兼顾,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研究的并及。以"私人"为出发点,由"物"的生活用具到"人"的生  相似文献   

19.
赵轶峰先生新近出版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初编)》,对"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深刻批评,力图从真正的"本土"视角出发,呈现和阐释中国文明、文化、社会共同体的结构模式与演进历程,提出"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这样一个统摄性概念,并围绕这个概念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充分展示了"大历史"的活力和魅力。此书的出版,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界对于"大历史"的关注和兴趣,推动对于中国历史独特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联邦德国史学流派争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德祥 《世界历史》2005,(1):86-101
20世纪末 ,联邦德国历史科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社会史学派在与传统历史主义学派继续竞争的同时 ,又迎来了一系列新史学流派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史学派与日常史学派、妇女史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议。本文续篇将介绍社会史学派与文化史学派之间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