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诚汉 《百年潮》2003,(11):38-44
解放战争第一枪在我团阵地上打响中国自古以来,历代军事家都懂得欲控制全国,必先夺取中原。1945年10月,我们中原军区刚成立,便被国民党统治集团视为眼中钉,其军事当局认为:“中原军区之根据地,可北出黄淮平原,以扰中原;南下武汉,以窥两湖;西进随枣,以控前襄;并可切断我军平汉铁路中原之大动脉。此一地带,不便我军之运动,却利奸匪之流窜。”蒋介石急欲驱除我中原军区,先后调集11个军26个师30多万正规军,将中原军区两个  相似文献   

2.
正1948年7月23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接到活捉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的报告后,由周恩来亲笔起草、经毛泽东修改,给中原局、中原军区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了一份贺电。电报说:"庆祝你们在襄樊战役中歼敌两万余人、解放襄阳、樊城、老河口等七座城市,并活捉蒋匪法西斯特务头子康泽的伟大胜利……尤其是活捉康泽,更给全国青年受三青团特务迫害者以极大的兴奋……"中央军委随后又专门给中原军区和中原野  相似文献   

3.
1946年6月,蒋介石阴谋重演皖南事变,秘密调集30万大军,妄图一举歼灭我中原6万将士,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的绝密情报经由中共情报组织的传送链,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敌人预定于1946年6月30日发动总攻之前,指挥中原军区部队于6月26日夜出其不意地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包围圈。不能不说,中国共产党的情报战线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1948年1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正忙于组织力量清理淮海战役的后续工作时.接到党中央“要作好解放武汉的准备工作”的紧急指示。随即,中原局、中原军区作出决定:急需加强和开展对武汉方面的敌情侦察和情报调查工作,以分化、瓦解、打击敌人,为迎接武汉的解放扫清障碍。当时,我在中原局社会部二室侦察科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原突围纪事文\温敏1946年6月,中原军区在李先念司令员的亲自指挥下,三万多将士经过浴血奋战突破了十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中原突围”的伟大胜利,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从而拉开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帷幕。...  相似文献   

6.
大概是1946年6月间或以前吧,我年仅4岁,即随母亲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现在还有依稀记忆。在叙说这段经历时,必须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王震、王首道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自粤北返,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嵩岳军区部队从豫西南下,于1945年10月下旬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在河南桐柏山地区会师,组成了中原人民解放军,并成立了以位老(即郑位三)、李先念为首的中共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同时王定烈率领的冀鲁豫水东八团等中共领导的部队与上述三大主力会师,使中原军区部队很快发展到6万余人,不久…  相似文献   

7.
1946年6月,蒋介石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悍然撕毁停战协定,迅速调动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形成包围圈.国民党调集10个整编师、25个旅共30多万人,将成立不久的中原军区部队六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区域内.国民党梦想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打算在中原解放区召开纪念“七一”大会前后将我们一网打尽,一举消灭中原地区革命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8.
刘敏 《安徽钱币》2000,(2):22-23
界首市位于皖豫交界的淮北平原。古为楚地,历史上是陈胜吴广、赤眉、红巾等农民起义驰聘的战场。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成为中原第一商埠,被誉为“小上海”。解放战争时期又是中原军区党政军首脑机关驻地。此时为了彻底摧垮国民党政府在中原地区的经济制度,建立人民政权的经济秩序,保护人民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的总体战略发生变化,力量逐步向北方倾斜,地处中原的新四军第五师和河南军区承担起牵制国民党军队的使命。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中央局,进一步整合第五师和河南军区,抵达粤北的八路军三五九旅也在向鄂豫边区靠拢,“三路会师”的计划初步浮现。河南军区因自身原因迟迟未能南下,三五九旅却越过重围北上。随着第五师出兵桐柏,“三路会师”成功。中共中央希望会师后新组建的中原军区坚守河南,继续牵制国民党军,但中原局因财政困难希望转移部队。在中共中央的坚持下,中原局指挥的战役虽然屡屡获胜,但整体面临的危机却日趋严重。随着财政困难和国民党军队增兵,中原部队最终决定向大别山甚至新四军军部转移,以保存自身力量,避免陷入困境。国共停战协议签订后,部队转移也随之中止。从会师前到会师后,三支部队和中原军区为中共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成为国民党军队从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和南下湘粤的枢纽。但此时,就在武汉的上风口,鄂豫皖边界,有中共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原解放区。在日军投降前,中原军区的部队已发展到两个纵队、3个独立旅、3个军区,共6万余人,根据地也扩展到60多个县。显然,这支武装力量对武汉形成了一种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中原军区成立后,全体指战员立即投入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斗争。此时,一意孤行的国民党反动派除对我军进行经济封锁外,还调集30万大军,到处挖战壕、修碉堡,把6万中原军区部队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东西长10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的狭长地带内。一时问,大兵压境,战云密布,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相似文献   

12.
空城计———一个妇孺皆知的计谋 ,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星移斗转 ,岁月轮回。 1 946年 6月 ,李先念又妙用了一回空城计。这是一个闷热、多雨的夏季。鄂东小镇大悟宣化店 ,被烈日烤晒 ,被暴雨冲刷。横贯小镇东西的竹竿河 ,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和妩媚 ,浑浊的河水卷着泥沙和树枝 ,咆哮而过 ,轰鸣声老远都能听见。李先念从南街中原军区司令部出来 ,踏着古老的石板路 ,径直来到竹竿河边。他点燃一支纸烟 ,眺望着奔腾远去的河水 ,静静地思索着。从这一年的 1月中旬进驻宣化店 ,五个多月的时间里 ,中原军区部队为执行党中央毛主席赋予的战略牵制任务…  相似文献   

13.
1946年6月26日,为了粉碎国民党将我军一网打尽的罪恶阴谋,遵照中央“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中原军区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将领的率领下,在敌人总攻击发起之前,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地分路突围,经过浴血冲杀,终于于7月下旬和8月到达陕南和鄂西北地区,创建了新革命根据地,为牵制国民党军队、配合其他解放区对敌作战,以及迎接全国反攻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原突围能够在敌人蓄谋已久、重兵围困之下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和中共中央驻重庆(后为南京)代表团首席代表的周恩来为此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也是诸多原因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忠培 《中原文物》2002,4(5):12-23
我这次受文军院长的邀请 ,来参加这个会议有两个目的 :一是祝贺《中原文物》出版 1 0 0期。《中原文物》是最早创办的省级文博类期刊 ,她对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推进了学术争鸣、交流和繁荣 ,值得庆幸 ,寄希望她在繁荣学术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来参加今天下午举行的《许顺湛考古论集》首发式。文军同志一再要我在这个大会上作个报告。他的客气及情感 ,使我实在难以推却 ,只得在这个大会上发个言 ,不能说是报告 ,目的是参与讨论 ,请朋友们批评。我想就文明问题谈三点认识。  一、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是一个既古老又…  相似文献   

15.
从1946年4月底开始,独夫民贼蒋介石蓄意在中原地区发动全面内战的迹象愈来愈明显。他亲自指挥陆军副总参谋长白崇禧部署国民党11个军26个师30余万人,将我中原军区6万人包围在以大悟县宣化店为中  相似文献   

16.
本刊特稿期页来自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报告江林昌1414C年代框架与三代考古学文化分期——夏商周断代工程课题研究札记杨育彬116植根中原传承文明——写在《中原文物》出版100期之际张文军41《中原文物》出版百期笔谈许顺湛杨焕成杨育彬张家泰马世之42郑杰祥孙传贤任常中汤文兴孙新民秦文生张玉石张新斌田凯在《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张文军64以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为起点,深入探讨中原古文明——在《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李伯谦67《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加强的知识经济时代 ,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 ,研究和探索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问题 ,继承和弘扬中原文化优势 ,强化中原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支撑力 ,对于促进中原地区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孕育中原文化的自然环境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 ,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 ,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 ,像大地母亲般地孕育了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地质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点密切相关。中原文化主要是指以中原为地域依托…  相似文献   

18.
二十五年以来《中原雅音》研究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雅音》是一部记录北方时音的亡佚韵书,近二十五年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原雅音》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六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原雅音》是否为韵书的问题,年代问题,作问题,《中原雅音》就是《中州音韵》的问题,编体例及其韵目问题,基础方音问题。本从这几个方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检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夏文明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中华文明探源的核心焦点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尚存许多难点。史前时期"青铜之路"的开辟,青铜冶制、小麦种植等技术因素输入中原,推进了中原地区社会生产集约化程度,对中原文明体系有重构效应。夏文明最终在中原大地深厚的传统乐曲与主要西来的外来乐章的合奏中完成。  相似文献   

20.
王晖 《江淮文史》2004,(5):13-18
想当年,刘邓大军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横渡长江、进军大西南,邓小平的英名可谓如雷贯耳,响彻中华大地。也就在那风云激荡、炮火硝烟的年代里,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兼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在一次会议报告中,点到了大别山区岳西的“杀人”事件,并引发了他反右防“左”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